如何改掉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的毛病呢?

甜寶愛學習


孩子動輒生氣,易怒是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表現。對於容易情緒化的孩子,家長需要耐心的給孩子提供寬鬆、愉快的生活環境,關心孩子,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瞭解孩子的訴求。要積極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調節情緒,通過適當的途徑將自身的不良情緒宣洩出來。

當孩子感覺到委屈,難受,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家長需要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感受、對事情的看法表達出來。在孩子表述時,家長要認真的聽孩子反饋的信息。在孩子的言談中,可以將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記錄下來,然後同孩子互換身份,自己扮演撒嬌置氣的孩子,由孩子來扮演大人。通過角色互換,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行為的荒謬和錯誤,從而主動的改正這些不當行為。
家長也可以通過轉移情緒的方法讓孩子不陷入不良刺激的循環怪圈中去。如果孩子在哭吵打鬧時得到了家長的加倍重視,孩子會判定這樣的行為能夠吸引家長們的注意。以後處理事情時會優先選用這些不良刺激的手段(如吵鬧、摔東西)。家長可以在孩子生氣時無視孩子的表現,甚至鼓勵孩子讓他繼續生氣,讓孩子把不良的情緒統統發洩出來。最後孩子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值得好生氣的事情,以後這樣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少了。


兒科恩銘


許多小學生缺乏情緒自我控制能力,他們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而大發雷霆。面對孩子們的這種情況,作為家長說先要分辨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提供幫助,提高孩子的忍耐力、控制憤怒。

1、關注孩子的憤怒,分辨孩子的情緒。有些孩子不會表達感情,傷心、失望、焦躁、鬱悶時不會表達,只能用發脾氣來表達。面對這樣的狀況,家長要認真傾聽並給予自己的理解和同情,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這時不需要大人來評判他們的行為是否正確。

2、利用說明或妥協等言語上的方式對孩子的忍耐力進行培養教育,不要用無條件的大聲責備與強迫性教育。

3、家長要以身作則。許多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方式是從家長的行為方式上模仿而來的。想要孩子學會控制憤怒,家長自己就需要做到遇事心平氣和,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

4、營造祥和、寧靜的生活環境有利於孩子獲得內心的平和、安寧。

5、當孩子要發脾氣的時候,建議他暫時離開讓他生氣的環境或事情,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6、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讓他問自己一些問題:為什麼生氣?這件事或人值不值得發脾氣?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發脾氣對我有什麼好處嗎?

7、遇到特別令人生氣的事情時,告訴孩子不妨把怒氣發洩出來。但是也要告訴孩子,發脾氣也要有限度,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不能做出過激的行為。


宋少衛


真心爸媽認為,孩子愛生氣,可能有多種原因造成,不見得就像很多大人認為的那樣,就是孩子脾氣不好或者個性驕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需要想辦法讓孩子改正。大人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才真正能解決這個問題。

1、孩子通常是什麼情況下生氣?

孩子容易生氣,大人通常就會說孩子“一點不如意就生氣”、“動不動就生氣”,遇到有爸爸媽媽這麼問我們,我們會反問:孩子具體是在什麼情況下生氣?

有的爸爸媽媽會說:提要求不滿足的時候,被批評的時候,大人帶她出去他不想去的時候,大人讓他改什麼毛病他不改的時候……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

我們建議您在發現孩子愛生氣的時候,也每次都去觀察下具體,有了這些具體原因,我們才好去分析孩子為什麼會生氣。

2、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一:要求不被滿足

孩子提了什麼要求,沒有被滿足,是孩子生氣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一次一個媽媽問我:這幾天我孩子情緒都不好,特別愛生氣,我該怎麼辦?

問了原因,才知道,孩子想在期末考試後買個玩具,而爸爸媽媽提了一個條件,是考試達到多少分,才能買玩具,所以孩子就不高興了。

我們不太贊同這樣的做法。我們助長,在孩子的要求不過分的情況下,大人儘量滿足孩子,而且不帶附加條件。經常被滿足的孩子,會心態平和,很少生氣。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擔心,老是滿足孩子,孩子會不會被慣壞?我們有兩個孩子,我們自己的經驗是,心滿意足的孩子不會被慣壞,倒是要求經常被拒絕的孩子,一有機會,就可能提無理要求。

3、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二:經常被負面評價,有自卑感

一些孩子經常被父母負面評價,造成孩子的自我評價也很低,形成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和成人,會很容易覺得別人在針對他、別人在否定他,所以就會刻意地通過生氣、憤怒,來表現得強大、優越、威嚴,這實際上是一種“惱羞成怒”“外強中乾”的狀態。

4、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三:感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被忽視

如果孩子覺得經常在家中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覺得被忽視,也容易表現得愛生氣。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二孩家庭。

如果家有兩個孩子,就很容易在老二出生後,對老大有所忽視,這時候,老大就可能變得容易為小事生氣;如果家有兩個孩子,而父母比較重視其中的男孩,女孩子就容易覺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變得容易生氣。

5、孩子生氣的原因之四:父母很少傾聽孩子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所有的事都由父母說了算,孩子根本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力,而且父母也從不關注孩子的意願、感受和意見,孩子就會生活得很壓抑,會習慣用生氣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孩子愛生氣,並不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父母要消除原因,才能改變結果。


真心爸媽: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均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出版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真心爸媽



首先,我們知道2歲左右的孩子愛發脾氣,如果不按照他說的做就可能會哭鬧,這是因為孩子處在比較特殊的發展時期,他們的自主性開始萌芽,很嘗試自己的力量,但他們的力量又很有限,需要成人的幫助,這時候矛盾就產生了。


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把握平衡會有些難度,我們既希望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力量尊重他們的選擇,同時又不應該過於放縱妥協。所以,當孩子因為打人、亂扔東西、不買東西撒潑打滾的時候,父母要堅定的阻止這樣的行為,但同時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態度要溫和,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動起自己的情緒。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我們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或者身邊的家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孩子很容易模仿家人的行為。我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自己內心的需要沒有被滿足。


孩子生氣,可能是因為他內心被尊重、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或者被愛以及被支持的需要沒有被滿足。太太因為丈夫不做家務生氣,更深層次可能是因為她覺得自己休息的需要,或者自己渴望被關心和照顧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不要急著評價該不該生氣,而是應該靜下心來,想想孩子希望通過生氣來表達自己的什麼需要,這樣我們能夠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同時能夠慢慢平靜下來和孩子溝通。


超級育兒師蘭海


你侄女這個問題在我女兒身上也出現過,不過我女兒還小,可能不盡相同,不過你可以參考一下。

動不動就生氣表現出孩子一種心理慣性,實際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一,父愛的缺失

最近有個名字叫“喪偶式婚姻”,說的就一個爸爸在家裡形同虛設,和孩子交流少。如果一個孩子缺乏父愛,會嬌氣,任性,敏感,心理承受弱等,這也會使得孩子用生氣和哭來表達自己。

第二,父母在生活中過多的訓斥

許多父母會當著外人的面去訓斥和教育孩子,更甚者拿著孩子的錯誤來當笑點,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很大的打擊,變的膽小,自卑,心理脆弱。

當生活中出現一點不如意,就會勾起孩子悲觀的一面,也會出現生氣、易哭。

第三,孩子天生“小脾氣”

我女兒就屬於這種,不能說(這個脾氣隨我,我也很絕望),有一點不樂意就哭,我的專治辦法就是不理她,等她哭完,心平平靜以後在問她為什麼哭,並且鼓勵她不要哭,有什麼要求或是事情說出來,哭不能解決問題。雖然沒有根治,也比以前好多了。


雨媽育兒之路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心能回答您的問題。

可能大家都遇見過孩子突然就生氣了,有的時候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孩子突然生氣,可能有很多原因,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幫孩子改掉動不動就生氣的壞毛病呢?

1、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來說出自己的要求,而不是通過這種無理取鬧的方式,對正當的需求應儘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2、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儘量用溫和的語氣跟孩子交談,要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還要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替孩子設身處地的考慮,應該對孩子的壞情緒表示理解。

3、要孩子不要亂髮脾氣,那麼家長就要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家長自己也不能在孩子面前亂髮脾氣。不然家長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孩子會學家長以發脾氣來解決辦法。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八九歲正是孩子從什麼都聽父母的到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的階段,如果父母沒有領會他們的想法,而有些孩子又不喜歡和父母交流,親子之間的溝通就會存在一定的障礙。有些孩子因為沒有找到合理的傾訴渠道,或是不太善於和別人交流,就會不自覺地生悶氣,或者是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針對這種現象,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工作。

一是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都比較忙,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我們通常不放在心上。其實,孩子可能在聊天的過程中,已經把自己的心思傳達了出來。當看到父母並沒有在意的時候,他們會有心理落差,覺得父母不能理解他們,所以會發一些小脾氣。如果父母這時生氣了,不分青紅皂白地訓他們,他們當然只能委屈地哭起來了。

二是教會孩子正確的溝通交流方式。現在的孩子雖然接觸的東西多了,對世界的理解也更深刻了,但因為各種電子產品的應用,他們交往的面反而更窄了。沒有能夠聊得來的朋友和同學,讓他們缺少一種練習與人交流的渠道。同時,因為沉迷於各種遊戲及網絡小說等,他們也不太喜歡與別人交往,這變相地影響了孩子們與別人的交流。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動不動就拿自殺威脅父母。這其實都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教孩子怎樣與別人交流。比如,要告訴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要冷靜,要學會如何用明確的語言告訴別人自己想要幹什麼等等。

三是對於無理取鬧的孩子也要說明利害,不能姑息。除了和父母的交流問題之外,有些孩子可能是故意這樣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是希望父母答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這時,父母就不能一味無原則地退讓。看到孩子生氣了,哭了,就答應給他們買。這隻會讓他們以後變本加厲地要求更多的東西。這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些東西不是你現在需要的,我們不能買,即使你哭鬧,都沒有用。時間長了,孩子們就會明白應該怎麼做了。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別說8、9歲的孩子了,就是2、3歲的孩子發起脾氣來,也是讓人生氣。

我家小寶今年3歲,今天中午在爺爺奶奶家吃完飯後,我們帶著倆寶回家午睡。小寶手中的一個玩具,因為玩具娃娃的眼睛黑色部分被她自己摳掉了,她不開心,說娃娃壞了,但是她也不說要怎麼辦,於是我說回家幫娃娃用彩筆畫上就可以了。小寶就說不,低著頭站那不走,於是我決定不理她,自己往前走,小寶就哇的一聲哭起來了,看上去哭得還很委屈。爸爸讓她不要哭了,小寶反而哭的更歡實了。因為太陽有點大,於是我走回去抱著小寶,她強扭著身子還不讓我抱,好不容易抱著小寶,她一路哭回去。到了家,我放下小寶,說:玩具娃娃是你自己弄壞的,媽媽可以陪你一起幫娃娃畫上眼睛,或者你可以說一個你自己的方法,我們一起完成。小寶還是一直哭,我就說:再說就自己到"面壁"牆站一會兒,不哭了再來找媽媽。小寶不願意去,但也慢慢停止了哭泣。過一會兒,她自己拿出彩筆,讓我和她一起給娃娃畫眼睛。

題主的侄女已經8.9歲了,已經上了小學,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了,所以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講講道理,瞭解孩子生氣的原因,讓孩子先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發洩出來,然後家長再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再趁機給孩子講講即使自己生氣,也不能影響到別人,要善於把自己的問題講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孩子的教育,永遠是父母最大的難題,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幫助孩子認識到不足,陪著孩子一起成長,雖然很累,很難,但也會讓自己有成就感。

你覺得呢?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有很多種,我們只有找出原因所在,才能採取正確的辦法,幫助孩子。



原因一:語言表達能力弱。

這類情況多發生在低齡兒童,他們掌握的詞彙還不是很多,有些事情自己還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可又想達到自己的目的怎麼辦?那就哭、那就鬧、那就發脾氣唄。這是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一種表達方式。

孩子沒有惡意,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來幫助他們。比如他想喝奶,你卻拿來水瓶,他很生氣的把瓶子一扔。再比如他餓了、困了都要哭鬧,也是通過哭鬧來告訴大人他的需求。

解決辦法:對於這種發自孩子自然需求的情況。我們無需煩躁,輕柔地來到他的身旁,詢問他想做什麼。孩子不會說,就讓他用點頭搖頭來表示,或者自己指一指想要的東西,再或者我們猜,讓他來判斷。

孩子的問題和需求得了及時的解決,他的情緒會很快和緩下來。



原因二:過多的寵溺

現在家裡孩子都不多,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一不給就撒潑打滾,使性子。這是很典型被寵壞的孩子的做法。

解決辦法:對待這類孩子,要冷處理。對於他的無理取鬧不予理睬。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自己待上一段時間(若是在公共場合,可強行先把他帶離),並告訴他:“等你平靜下來,媽媽爸爸隨時歡迎你來找我們談”。這段時間無論他怎樣哭鬧都不要理他。要讓孩子明白,有話好好說,採取這種極端方式是無效的。



原因三:缺乏耐心。

剛搭好的積木倒了、拼插的管道怎麼也拔不出來了,扔它、摔他、把它們狠狠地拋一地。這些都讓孩子變得沒有了耐性,發起脾氣來。

解決辦法:輕輕地來到孩子身旁,溫柔地拉起他的小手,一起把積木重新搭起,把管道拔出重新組裝。一次沒成功,和孩子一起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為止。當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的時候,他的耐心也會大大提高。



原因四:受父母的影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若他沒有緣由的愛生氣,愛耍脾氣,多半家裡也會有這樣的一位父母。

解決辦法:對於這點,需要父母做出改變,提高自身的情商。生氣時,心裡默唸:“我不氣、我不氣。”或者找個地方先靜一靜,等情緒穩定了,再與大家進行溝通。

另外,還要時刻提醒自己,我不是小孩子,我已是成年人,不能任性,耍歪歪。

只有我們做出了改變,孩子才會改變。



原因五:叛逆期

三五歲、七八歲、青春期,都是孩子叛逆的年齡。他們的思想比前一階段更加成熟,有了自己小心思和想法,開始不服從父母的管教。有的孩子這時脾氣會很大,頂撞父母,而有的孩子則躲在一邊自己生悶氣。

解決辦法:他們此時外表強大,脾氣也大,但內心卻很脆弱,畢竟還是個孩子。我們對他們要包容、寬容,學會傾聽,給他們發言的權利,尊重他們的想法,多給他們以肯定。鼓勵孩子把心裡的不滿和不如意講出來。

若是孩子實在覺得憋悶,壓力太大,生生氣氣,發發火,也無妨,人總要找個宣洩出口的,不然會憋壞。

(以上圖片均來自東方IC)


萌媽愛學習


我家有個女兒,很可愛很善良,可是在她身上我也注意到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愛生氣。很小的一件事情只要不合他的心意,他就會撅起小嘴,很不開心。


作為家長我也在反思: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不是我給他做了不好的表率?我的情緒是不是不夠平和?在他表現不好的時候,我是不是告訴過她:媽媽生氣了?想來想去可能我還真是有這樣的狀況。所以我也在慢慢調整,自我改變。我相信一個心態平和的媽媽會慢慢薰陶出一個心態平和的寶貝。


另一方面,我也在不斷地引導他告訴他:快樂是自己的事情。開心的孩子、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差。我會跟他一起讀有關的繪本,通過繪本故事來幫助他拓寬心境。小事不計較才會有更多的朋友;天天樂呵呵身體才會健康。這些道理多多說給她聽,慢慢就會內化成他的一些信念。


性格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改變的。家長孩子都慢慢來吧。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是一年級孩子的媽媽。歡迎您關注我,和我交流育兒方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