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巧姐一个小孩能位列12钗?

小楼听雨1817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收入了12位女性,她们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等。在这十二位女性中,她们大部分都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女子,几乎全部都是成年女性,只有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是小孩,她与母亲一起入选金陵十二钗正册。

为什么巧姐一个小孩能够位列金陵十二钗呢?

很多人认为巧姐在《红楼梦》中戏份很少,并且还未成年,许多读者对其甚至还没有印象,觉得她好像不够资格入列十二钗。在十二钗中,有10位女子是平辈,只有秦可卿和巧姐是下一位。据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考证,曹雪芹可能是想加入一名辈分明显低于各钗的女子,让贾家青春女性的命运更加立体化,所以就加入了巧姐,这大概是巧姐名列十二钗的主要原因。

对于另外一个与巧姐同辈的秦可卿,刘心武在书中指出:“从表面上看,十二钗里的秦可卿跟巧姐一样,巧姐是贾母的重孙女,秦可卿是重孙媳妇。但是,我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多,秦可卿的表面身份后面,有太多的疑点,太多的秘密,而巧姐是贾琏凤姐的亲女儿,这是没有疑问的。”

所以,十二钗里加上了巧姐这个小丫头。


民国年间那些事


之前读书的时候也有过这个疑惑,一个小女孩为什么能入十二钗,薛宝琴无论样貌才情能够与黛钗比肩,都没能有幸入选,只是因为她是凤姐的孩子?仔细想想又觉得没那么简单。

能够入选十二金钗的人都是薄命之人,无论是钗黛,元迎探惜她们的命运无一不是悲惨的。巧姐在前面出场的次数不多,但是在贾府衰败后,对她的命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巧姐出生后娇生惯养一直就体弱多病,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王熙凤希望借助刘姥姥给孩子起个好名字,古时候的人都相信穷人起名字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刘姥姥听她刚好是生于七月初七,就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果不其然,贾府被抄家后,王熙凤自身难保,女儿被狠舅奸兄卖到了烟花柳巷,成为了青楼女子。后来幸亏遇到刘姥姥这样知恩图报的好人,不惜代价将她赎了出来。这样看,巧姐的一生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命运多舛。

另外巧姐也代表着贾府的出路和希望,不可能人人都像贾宝玉,惜春那样出家,或许抛下名利富贵归隐田园是最好的结局。巧姐被刘姥姥赎出后接到家中,待她如亲生,将自己的外孙板儿也许配给她。

巧姐靠着勤劳纺织在乡村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虽然日子清苦却乐在其中,在淳朴充满人情味的乡村她能收获真正的幸福,给贾府也留下了一线的希望。


文嘟嘟



巧姐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不是普通的孩子,是贾府当时最小的孩子。

作为王熙凤的心肝宝贝,从小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身体却不太好,风地里吃块糕就发热了!

出生的日子不好,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称乞巧节!

传说乞巧节这天女子都通过各种形式向织女祈求,让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

我不知道王熙凤为什么认为这个日子不好。也许是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过于凄惨,也许是因为像巧姐这种豪门千金没有必要心灵手巧,反正又不靠纺织刺绣过日子!可惜王熙凤再聪明也没算到自己的女儿真的有一天要靠纺织过活

巧姐的册子是这样的: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预示着巧姐在贾府败落后成为了乡野村妇,靠纺绩过活!

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给起的。用王熙凤的话来说刘姥姥是穷苦人,给孩子起名可以压的住,好养活!

刘姥姥说就叫巧姐吧!这是以毒攻毒的法子。将来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说了半天,巧姐为什么能入册,原因很简单,《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子都是薄命之人,巧姐也不例外!所以她们都入了薄命司!

而巧姐作为贾府的最后一个贵族小姐,她的结局预示着贾府从此一败涂地,绝无东山再起的希望! 兰桂齐芳只不过是后续者的良好的愿望!


凡眼看红楼


巧姐虽然年纪小,但她是贾府的嫡孙女,属于正统,理应进入12正钗。她在前80回里面戏份不多,却是在为后面做铺垫!



首先,12正钗都是很有身份的人,是里面的主子。

我们看12正钗里面这些人,包括贾府的孙女(元迎探惜)、把(重)孙媳妇(凤纨可卿)等,黛玉宝钗湘云也都是跟贾府有血亲的正房女儿。她们和四大家族一样,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一例外的是妙玉,她是王夫人下帖子请过来的,后来也住进大观园,也成为他们这条线上的一员,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根据巧姐的判词可以推断后面将会重写 。

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巧得遇恩人一句,感觉将是后面的重头戏!巧姐最后被刘姥姥所救,这个结局看起来不错,但毕竟是被经历了家破人亡,又被自己的亲舅舅所买,这些我认为足够入选薄命司了。



最后,巧姐没死,她获得平常百姓家的幸福,让呼啦啦似大厦将倾的贾家有了一些希望。

贾家被抄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是巧姐,正是因为年幼且又是个女孩儿,才碰巧躲过一劫。在贾家败落之后,贾家的后人能侥幸生存,让人的心里又生出一点点希望。

我想,说不定正是基于这些,才让巧姐入选12正钗。万不可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戴眼镜姑姑


因为她娘是王熙凤 她爹是贾琏 她爷爷是贾赦她奶奶是邢夫人 她二大爷是贾政二奶奶是王夫人 她姑姑表姑姑们是元迎探惜 她家老祖宗是贾母 全是这本书的重要人物 她还有一个表叔贾宝玉一个表姑林黛玉是这本书的男女主角 所以她必须是重要配角。



给爹娘记的日记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写了十二个女子的悲惨命运,巧姐一个小孩能位列十二钗,可能是曹公的一个伏笔。

题主说的十二钗都是薄命显才华的女子,也不全都是,十二钗中李执命运不好,青春年华就失去丈夫,在荣府过的如同稿木,但儿子贾兰中第给了母亲“凤冠霞帔”的荣耀,也不能算是非常苦命之人,李执的才华在红楼梦中也没有特别体现出来。



而曹公将李执写进了薄命司,更多可能是李寄予了李执所生的贾兰是贾家未来的希望的意思,而巧姐虽然只是一个儿童,但小小年纪遭遇家庭剧变,父母落狱双亡,被亲舅舅卖到妓院,幸好刘姥姥及时出现将她搭救出来,挽救了巧儿将来悲惨的命运,最后到了乡野之地,本是千金小姐之躯变成寻常农妇,曹雪芹将她列入十二钗,是因为她命运多舛坎坷,巧遇恩人搭救,映射了曹公自己的命运,他想通过巧姐这个人物来反映世间除了人情冷漠还是有真心善良存在的。


可可说历史


巧姐因为其薄命、身份尊贵并且和贾宝玉关系亲近而得以列入金陵十二钗。巧姐是贾宝玉唯一的侄女,是贾府最后一个千金,最后在荒村野店靠纺织过日子。





巧姐赶在贾府没落之前出生,是公侯之家最后一个有份量的千金,薄命而尊贵,因此列入了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不是据美貌才情而收录的,警幻仙子曾对贾宝玉解释过,收录的是金陵地区重要而薄命的女子,正册是最尊贵的,剩下两本副册身份地位递减,平凡普通人家女孩纵然命薄,也不会收录。巧姐是荣国府贾赦嫡长子贾链和王家嫡长女王熙凤的唯一千金,巧姐身份尊贵,如同清朝最后一个只做了几天皇帝的傅仪依然会收入皇帝史册一样,巧姐的尊贵身份依然会让她被收录入金陵十二钗。


宝玉系诸艳之贯,巧姐是贾宝玉侄女,是贾宝玉堂哥贾链和姑舅表姐王熙凤的女儿,金陵十二钗本质是与贾宝玉的亲疏关系排名的,因此巧姐列入其中。金陵十二钗中黛玉宝钗妙玉湘云是宝玉情感上依恋的女子;元迎叹惜四春是贾宝玉姐妹;王熙凤李纨是贾宝玉嫂子;秦可卿是侄媳妇里第一得意之人;巧姐是贾宝玉侄女,是贾宝玉最亲近、敬佩的管家嫂子王熙凤的唯一女儿,因此得以收录。



巧姐和贾兰一样,寄托了贾府或者说贾宝玉的希望,是女孩里唯一可能平稳归农度过一生的,必须进入金陵十二钗。红楼梦开篇到结尾,没有看到一个孩子出生,抱在怀里吃奶的唯有巧姐。巧姐何其有幸出生在钟鼎贵族之家,但其何其不幸,很快贾府没落了。她本人出生在七月初七,非常不巧的日子,从小体弱多病。她母亲王熙凤唯一一次真诚助人,帮助了刘姥姥一家,并诚心的让刘姥姥给巧姐取了这个图吉利、保平安、得健康的名字。巧姐在父母流放囚禁落魄期间被狼舅奸兄卖到青楼,刘姥姥感念王熙凤恩情,倾家荡产将其赎出,并在荒村野店的乡下将其抚养长大,最终贫困而安稳的度过一生。巧姐列入金陵十二钗,寄托了作者对红楼梦大观园众女儿最终的出路和希望。


巧姐很巧的入了金陵十二钗,很巧的得遇她母亲唯一施恩之人而逢凶化吉,很巧的实现了她母亲渴望她得到的庄稼人壮士的身体,最后很巧的过上了贾宝玉向往的粗茶布衣归农生活。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1. 进十二钗,因为薄命;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贾府大厦将倾之时有很多人来踹上一脚。有的是抱怨报仇,有的是赚最后一笔。王熙凤之前是管家,对人也比较严厉甚至苛刻,再加上比较贪婪,得罪的人很多。在她失势甚至是死亡,贾琏被抓之后,有人对巧姐下手也是可以想象的。什么狠舅奸兄的,我们不用去考证他到底是谁,爱银钱把贾巧姐卖了应该是没问题的。从众星捧月的千金小姐沦落风尘,任人宰割,是很惨的。另外,王熙凤体格不好,先天底子不好,导致巧姐身体很差,整天不是惊风就是痘疹的,被折腾得不轻,富贵生活也没享受到。所以,薄命应该是没问题的,应该进薄命司的册子。那么,应该进正册吗?



2. 进正册,因为出身高。

这书阶级性还是挺明显的,你要是个丫头,任你风流灵巧如晴雯,还是温柔和顺如袭人,别说正册,副册都进不去。看看正册里面都是什么人,简单说就是“主子”。里面具体排序又有很多讲究,与跟宝玉的关系远近,媳妇还是小姐,长幼,嫡庶都有关系。而且,这里面是一对一对的,黛钗两个与宝玉婚恋关系的一对不分前后;元春探春两个王妃是宝玉亲姐妹,嫡前庶后;湘云妙玉应该算是挚友吧,都没爹没妈,也许因为白首双星的事湘云排在了前面;迎春是叔伯的姐妹,惜春更是宁国府的;后面就是媳妇了:王熙凤,李纨,秦可卿。把巧姐塞在哪呢,肯定不能放她妈前面啊,但是这荣国府嫡长孙贾琏琏二(哈哈)爷的女儿,根红苗正,怎么可以不放,干脆放在王熙凤后面凑成一对吧。

由于后面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笔,不知道原稿当中是不是会有更多巧姐的戏份。果真有的话,大家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

这个问题就说这些吧,手机打字比较笨。顺便吐槽一下,什么大姐巧姐的,给我都整蒙了,别告诉我大姐后来改名叫巧姐了,宝钗扑蝶还有清虚观打醮,她俩都曾同时出现……


三十有五而志于学


关于“金陵十二钗”的排列顺序,似乎早已众说纷纭,感觉不外乎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与贾宝玉的亲疏关系。

从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和曲子都在一起可以看出,黛玉和宝钗命运关系密切,而且都与宝玉有着切身关联,故而她俩的排序都是在第一位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她俩同时才情也是不相伯仲,故而排序第一。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但是紧接着就是宝玉的姐姐元春,无论是《恨无常》曲还是判词,都是第二,若论才情,元春断不及此。不要说妙玉,就是元春后面的史湘云和妙玉就肯定比元春的才华高。故而这里的排序应该包含了与贾宝玉亲疏关系的原因。

第二,薄命与否。

贾宝玉去翻看的正是“薄命司”中女子之簿册。故而这里的女子无一例外都是薄命之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晴雯那么娇弱,香菱那么命苦,因为她们本来就是薄命司中人。

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此司中女子,虽有花容月貌,怎奈红颜薄命,故而可悲可叹。

黛玉早夭,宝钗守寡,湘云流落,妙玉沦陷,想必皆是命中注定。倘若不是如此,她们又怎入得了“薄命司”。

第三,才华或者才能是否为作者欣赏。

关于“金陵十二钗”的说法,宝玉曾经有过疑惑。警幻仙子的答复是这样的。

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纵然黛玉宝钗与宝玉关系密切(夫妻),元春、探春、湘云也关系密切,但妙玉一个非亲非故的出家人居然紧跟湘云之后,较之迎春、惜春、熙凤等亲人反倒靠前,可见宝玉对妙玉才情之欣赏。

在《红楼梦》介绍妙玉的时候说: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庚辰双行夹批: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脂砚斋之言,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四,地位的高低。

从元春非才情第一而居于第二可知,地位可能也是排序靠前的一个原因。但是如果把妙玉这个“异类”算进来的话,地位这一点就不作数了。毕竟一个出家人,怎比得上琏二奶奶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高。所以我们只能将元春算做按照亲疏关系来排列的结果。毕竟元春和探春是宝玉除了黛钗之外最亲近的人。

不过,如果把“金陵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算上的话,按照地位的趋势还是很明显,不然何以香菱、袭人一个在副册,一个在又副册?为什么“副册”和“又副册”都是贾府的丫鬟而不是别人呢?

再者说,金陵那么大,薄命或者有才情的也多了,为什么这些册子单单是贾府上上下下的女子呢?这就可见作者狡猾之处了。

把以上四点都考虑进去的话,我们再来玩味脂砚斋上面的批语;

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云(按:书中不见此人,想是彩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如果连宝琴也在“副册”里面,宝琴无论地位还是才华都毫无疑问高于“金陵十二钗”中的很多人,比如迎春、探春、惜春、可卿、李纨、巧姐等人。那么她为什么“屈居”于下?这就可见宝琴并不是作者着意悲叹之人,或许她并不到其他人那么命薄程度?毕竟邢岫烟、李纹等人的结局似乎也算相对不错。再者,宝琴与宝玉的关系,其实还是隔着好几层。

不过,副册之首香菱的命运的命运却是实实在在很悲惨悲催的,可以说是《红楼梦》里少有的惨不忍睹的女子了。连作者也说她“甄英莲”(真应怜),那确确实实是没过一天好日子,一生几乎都是沉沦苦海。

从这些比重上掂量的话,“金陵十二钗”排序最关键的因素应该还是与作者的亲疏。或者说,是这几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撑起了贾府之繁华易逝、如梦似幻的悲凉,这“十二钗”都是和贾府关系密切之人。甚至是在大关节处有所暗示之人,譬如贾蓉之妻秦可卿,她虽然似乎出场不多,但她的去世就揭开了贾府败落的序幕。那钗黛就更不用说了,而元春之死更预示着贾府末日的真正来临。倘若贾府不是一步步走向败落,贾赦能将迎春嫁给孙家抵债?“史林王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十二钗都已占全。换句话说,是贾府的没落将这十二个如花似玉的美好女儿埋葬。所以说,黛玉葬花何止是葬的自己?更是对美好春光易逝、美好容颜易去的悲戚。没有了这几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所有的一切对于宝玉来说都是假的!贾府也就变成了真正的“假府”。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分析巧姐为什么会入选“金陵十二钗”就容易多了。

第一,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和贾宝玉有亲戚关系。

第二,巧姐代表了贾府年轻一代的未来,而且她是个女的,很薄命。

《红楼梦》自从开始,就一直不停地死人,几乎不曾有新生儿出现。巧姐虽然也是一开始就有的,但毕竟是贾府年轻一代的女子。而且如果说贾兰的话,一则他是个男的,二则他最后结局蛮好,还替他妈李纨挣了一个凤冠霞帔,所以他就不是主角。

只有巧姐既命薄,又是个女的,还关系到贾府的兴衰(因贾府衰而衰)。

正因为具备了以上几点原因,巧姐才得以“有幸”(其实是大不幸,一个侯门绣户之女,居然嫁给了一个农夫,想想命运还是很滑稽的)入选“金陵十二钗”。


半瓣花上阅乾坤




对于巧姐着墨很少,又是小孩子,为什么能够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呢?

想了一些原因:



1、因为巧姐是贾家和王家的结合的产物,也属嫡出的正经的大小姐,而且命运一样悲惨,属薄命司的,尽管描写不多,也是十二钗之一的。



2、巧姐因贾家衰落破败而家破人亡,才惨遭不幸,还有她那狠心的狼舅奸兄。

巧姐儿既是贾府嫡出的孙女,还是王府的外甥女,正宗的根正苗红。




树倒猢狲散后,巧姐一个名门闺秀,成为了一个乡野村妇,命运何其悲惨!

有关巧姐的结局:

巧姐被“狼舅奸兄”卖到妓院,后被姥姥赎出,嫁给板儿。



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大观园玩,板儿和巧姐交换了佛手和柚子,脂批是【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暗示这两个孩子将来有姻缘之分。



根据以上线索可以推测,贾府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到青楼,是刘姥姥替她赎身,并且不嫌弃她曾经流落到烟花巷,安排她与板儿成亲,从此成为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