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老打仗?

卜坤波



“緬甸發生政府軍與地方武裝的暴力衝突,炮彈落入我國境內…..”這個消息對於國人尤其是住在雲南的同胞們已經司空見慣。不斷的戰爭造成了無數流亡的難民,而混亂的局勢與惡劣的條件又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性。那麼,為什麼緬甸如此之亂呢?


民族大雜燴


如果說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國家,那麼緬甸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族大雜燴”,緬甸全國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族(還包括生活在果敢地區的漢族後裔)。其中,緬族約佔總人口的65%,主體民族的優勢並不是十分明顯。另外,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相互之間存在明顯的民族文化差異。


緬甸地區的主體民族大多與我國雲貴川地區的少數民族密切相關,比如緬族起源於古代氐羌集團,是中國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克欽族則起源於中國的青海蒙古地區,撣族與我國的傣族則是同民族在不同國家的分佈。這些民族在不同時代分別進入緬甸,並與周邊國家(泰國、柬埔寨、中國)有著文化聯繫,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會產生地方割據勢力也就不足為奇。


圖/緬族


政府危機


20世紀60年代之後,緬甸長期處在軍事政變與軍政府統治的陰影之下,國家體制混亂,缺乏長期的憲政立法對民族問題進行處理。


另外,緬甸政府缺乏對民族問題進行合理自治管理的措施,不同民族在平等的外表下造成了實際的不平等,緬族佔據了政府軍政部門的主要崗位,而地方民族力量則憑藉自身的民族武裝作為與中央討價還價的籌碼。從1961年開始,緬甸立佛教為國教,這就造成了各民族之間的宗教對立情緒日益嚴重,使本來就敏感的民族問題火上澆油。

圖/佛教之國緬甸


混亂的民族分佈以及落後政府管理,造成了緬甸成為了混亂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圖/緬甸軍隊


生猛歷史


緬甸為什麼經常打仗?為了利益咯,緬甸政府要統一,地方軍閥要自治,這就是根本原因。拿緬北克欽邦來說啊,克欽邦那個鬼地方那麼窮,只有賣資源來換槍換炮,緬甸政府見他們賣翡翠 木頭買槍買炮這就急眼,克欽邦要是真有錢武裝起來尾大甩不掉了,還有就是某些原因不讓你統一,比如說佤邦吧,天天的黃賭毒為什麼能容忍讓他在邊境上那麼氾濫?還不是制約他們的手段,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吃,聽話就好了。大國的博弈不是我們操心的,還有就是果敢了,千萬別被網上某些言論騙去給人當了炮灰,打仗是要死人的,真打起來,人命就不值錢了,軍閥可是不講究的,你看這些地方犯罪率為什麼這麼低,還不都是殺出來,很慶幸生活在中國,雖然買不起房,但是生活很安全,很安定,聽國家的就行了。。。


大明湖畔的張尼瑪


近年來,關於緬甸戰亂的消息層出不窮。緬甸也成為了備受國際關注的國家。很多人不免會問緬甸為什麼總是打仗。

戰爭是殘酷的,沒有哪一個國家不想要和平。但一個國家的形勢是錯綜複雜的,小編沒有辦法全面的去解析。小編認為緬甸戰亂的原因跟民族問題是分不開的

彬龍協議是緬甸民族問題的一個關鍵。彬龍協議是1947年包括緬族、克欽、撣邦各民族共同簽署的一個協議,它的目的是聯合緬甸本部與各民族團結一致從英國殖民者手中取得獨立,並承諾各民族在政治中享有充分的自治權,擁有一樣的權利。

然而緬甸取得獨立後,彬龍協議卻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這也導致了一系列衝突。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的對抗導致邊境地區常年動亂,這也給外國人留下了緬甸老是在打仗的不好印象。

其實,緬甸大部分地區是平靜的,民眾也都是渴望和平的。包括小編在內的很多緬甸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國家少些動亂,早日繁榮昌盛。讓小編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些從撣邦、克欽邦而來的人,他們中間很多人都經歷了無情的戰爭,他們比誰都渴望早日和平。在這樣的衝突之中,每個人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緬甸作為一個佛家國家,緬甸人有著虔誠的信仰,但是因為許多民族不平等政策、大緬族主義以及個人私利的影響,和平遲遲不能達到。

我們都希望能夠平平安安的生活,不希望世界提到緬甸,只會想到貧窮和戰爭。

民族問題是很多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關鍵在於解決方式。小編真心希望緬甸的民族問題能早日得到解決,早日步入繁榮富強的陽光大道。


緬甸中文網


本人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西方包括東南亞部分國家圖謀不軌挑撥分化緬甸,企圖控制緬甸,擾亂東南亞局勢;二、緬甸各種民族民族主義意識嚴重,地方主義嚴重,自私自利控制資源財源的意識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