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拋開清朝因素,李自成攻入北京,能否建立和鞏固政權一統中國?

大帥252990946


如果沒有清朝的因素,李自成能建立統一政權,開啟一代王朝?這要從明末的政治形勢來分析。由於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同時因現代歷史教材對農民起義正義性的推崇,讓不少人產生了這種錯覺。其實,即使沒有清朝的因素,在中國建立統一政權的也一定不是李自成。

一、李自成的團隊是“闖式”團隊,不是“創式”團隊。

李自成的團隊,主要有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李巖等人。劉宗敏是莽漢出身,宋獻策是個術士,牛金星和李巖是舉人。這個團隊裡還有不少下層知識分子,也就是明末時期老是考不上科舉的窮書生,對社會充滿的憤恨。所以,李自成帶領的團隊除了用一身蠻勁去打仗外,其實沒有足夠的高度。特別是攻破京城後,這個團隊智商加倍都說不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高度。

這和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的起義頗有幾分相似之處,雖然你有足夠的影響力,但憑你的本事,就是打仗打勝了,估計也坐不了這個江山。當年劉邦、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高度明顯不一樣,所謂的治國方略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有闖勁兒不一定能創業,李自成帶兵打仗也許能有不小成就,但要HOLD住偌大一個江山,還真差不少。

二、當時的國內形勢,李自成只是能闖的那個,不具有絕對優勢。

李自成攻陷北京時,基本控制了陝、甘、河南和華北部分地區,根本談不上統一北方,西南的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曾為了爭奪漢中,和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大打出手。此外,南方各省藩王勢力仍然很大。崇禎皇帝死後,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後即皇帝位,明朝雖然因京城被攻破,朝廷不復存在,但並不能說老朱家的藩王都坐視不管了。最後堅持到最後抗清的仍然是後來建立的南明王朝。即使清軍不入關,由災民和流寇組成的起義軍,在被一幫莽漢指揮下,想徹底打敗國內的這些勢力,恐怕難度極大。

三、李自成的創業模式不具有持續性

李自成的軍隊很難說得上是職業軍隊。民間有歌謠——“吃他娘,喝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一聽都明白,這支隊伍本來就沒有什麼理想,靠災年亂世,拉起一支武裝搶糧食而已。但試想一下,搶完了別人第二年怎麼辦?不納糧,你軍隊吃什麼?你的政權該如何維持?當得不到一定經濟利益的時候,內部矛盾可以讓這支隊伍輕易瓦解。更可怕的是,還沒到“革命成功”的時候,這幫人就開始迅速腐化。不過他們當初造反不就是為了錢和女人嘛?

所以說,如果清軍沒有入關,李自成起義或許能改朝換代,但最終建立全國統一政權,開啟盛世時代的一定不是他們,可能是其他崛起的勢力。


牧漁子



不會,絕對不會。李自成這樣的人只會搞破壞,不會收拾爛攤子,就算沒有清朝入關,他也統一不了中國。

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明清革鼎之際,李自成是不得不說的關鍵人物,具有上承明朝下啟清朝的重要意義。籠統意義上明朝之後是清朝,所以很多人認為是清朝滅了明朝以後取而代之,其實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以身殉國,明朝的全國性統治結束。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當時被全國大多數人認為是下一個大一統朝代,因此各地基本上望風而降。不久李自成招降吳三桂不成,前往山海關討伐,不成想激戰之際多爾袞率領八旗精銳殺出,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因此大敗而歸,不久李自成撤出北京,清軍順利入關,遷都北京開啟了全國性的統治。

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清朝因素,說不得中國的朝代順序表就是明順而不是明清了。

其實並非如此,沒有清朝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也不會長遠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宋安之先以李自成山海關李自成為何敗北來說。

李自成在軍事部署上可以說是犯了很多致命錯誤。

首先李自成在1644年於西安大舉東進,打算推翻明王朝之時,竟然沒有考慮到關外滿洲軍事集團建立的後金(清)的存在,潛意識認為明朝與清軍的恩怨與自己沒關係。殊不知他推翻明王朝就意味著代替了明王朝天下共主的位置,豈有不面對滿洲軍事集團之理。

在這個錯誤思想下,李自成將大批主力部隊分佈在西北、湖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地,雖然對於穩固大順政權的統治起了重要作用。(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但卻導致了北京一帶大順軍隊不足以抵禦清軍入關。同時李自成還繼續分散兵力,比如說還派袁宗第率右營南下鎮壓左良玉部,右營可是大順軍攻城野戰的五大主力之一。

佔領北京以後,李自成在大同和真定分別以嫡系大將張天琳和馬重僖鎮守,卻並沒有對山海關足夠重視,沒有派嫡系軍隊前往鎮守。在初步招降吳三桂以後,只派了明朝降將唐通率領僅僅八千人馬前往山海關接管防務。

正因為李自成這些目光短淺的軍事部署,所以在與吳三桂激戰時毫無準備的被多爾袞率領清兵突襲,最後沒有力量防守北京,只能匆匆退出。

以李自成的軍事部署來看,這位明末迅速崛起的農民起義領袖缺乏深遠的戰略眼光,根本不是一統天下之主。

再說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李自成對於官紳階級的態度。

李自成在起兵之初,以維護農民利益為主,為此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對於官紳階級可謂是深惡痛絕,由此屠殺了不少明朝藩王和官員士紳地主。

在佔領北京頂替了明朝天下共主位置以後,很明顯李自成並沒有轉型成功,李自成一路進軍北京時,沿途官紳地主面對曾經看不起的“闖賊”望風而降,是為了什麼呢,當然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結果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並沒有厚待這些人,採取追贓助餉的方式大範圍的打擊官紳階級,大順政權主要起用的是未曾出仕的舉人,明朝降臣只被起用了一小部分,整體來說官紳階級依舊是被打壓的,李自成之舉已經把官紳階級推到了敵對位置,而這就是李自成為何在清軍入關以後兵敗如山倒的原因。而清軍入關後厚待明朝降臣,拉攏了官紳階級,自然是無往而不利。

以李自成對待官紳階級的態度來看,這位馬上的大順天子,並不會治世。典型的會搞破壞,卻不會收拾爛攤子的主兒。讓他打破明朝這個舊世界可以,倒是維持新世界的秩序他做不到。

所以說就算沒有清朝的因素,李自成也不可能統一了中國。只能說他拉開了改朝換代的序幕,然而這個改朝換代主角不是他,而是清朝。就算沒有清朝,那麼這個主角也輪不到他。


宋安之


先說結論,即便沒有滿清集團。李自成也不會成事。有人說,李自成的失敗是因為迅速地腐壞墮落以及和士紳官僚階層的充分融合,但恰恰相反,李自成的失敗一是迅速地腐壞墮落。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恰恰他沒有和士紳官僚以及地主階層的迅速融合是他失敗的的原因。正式他和士紳階層的空前對立,沒有形成既得利益階層和依附團體是他覆滅的主要原因。

李自成不是劉邦,他缺乏劉邦的識人之明。他也不是朱元璋,沒有朱元璋的遠見卓識。李自成的的確確是流寇,他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那樣,有著穩固的根據地。更加缺少謀臣和武將,勝負都是轉瞬之間的事情

,李自成最大幫手就是崇禎,如果不是崇禎多次干預,也不會在最後被李自成逼迫上吊。


李自成的團隊配置,是歷代推翻前朝裡最差的集團了,就拿他和劉邦朱元璋對比(都是平民出身,有對比性)劉邦有韓信、蕭何這樣具有大戰略眼光和政治大格局的謀士將帥,朱元璋麾下更是文武具備,如李善長,徐達、劉伯溫,馮氏兄弟等。李自成的建設團隊沒有什麼出彩的人物,歷史上也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印記。就用人而言,李自成連張獻忠都不如。

四個義子,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尤其是李定國,強過李自成的麾下遠甚。李自成是草根起家,既沒有後臺、也沒有世家背景支持,也沒有建立穩固的後方基礎。缺乏供血機制和造血能力,一旦危機就是全線崩盤。而且缺乏核心領導階層,完全靠李自成一個人的能力。這顯然有些獨木難支撐。李自成和劉邦都是最基層公務員出身,但李自成的格局的劉邦比差的太遠。軍事能力更是比朱元璋判若雲泥。李自成的性格,格局,和見識只能證明了。他只能給別人做嫁人,即便是沒有滿清李自成不能成事。得天下太俗速。缺乏統治根基也是一個最緊要的原因。

攻入北京的李自成應該(在沒有滿清的情況下),他應該迅速地同明朝的官僚階層結合,而不是敲骨吸髓般的訛詐錢財。把最應該‘’團結‘’的集團給放棄和得罪了。再就是應該立即發兵攻取南京。因為明朝在江南有著完善朝廷架構。而各個地方有著大量的明朝宗室。這些都是巨大的隱患。但李自成入北京以後的表現就是找銀子。其他啥也沒幹。典型的窮人乍富。沒有成大事的水平。

李自成假設統一了中國,也就是第二個黃巢。絕非朱元璋。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到進軍北京,軍事上幾乎沒有阻礙,但是一旦失敗那麼他所以建立的大順王朝還會轉瞬即逝,就和黃巢的大齊一樣。即使沒有滿清,也是另外一個漢族王朝取代明朝。

而對於大批歸附大順政權的官紳地主的盤剝和掠奪是他們非始料所及的。官紳地主的歸附李自成,正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不惜在政治上變節,然而,李自成的行為失望了,他沒有成為他們的‘’保護者‘’而是他們的催命符。整個官紳地主基本上處於被打擊的狀態。他們就成為李自成最大的反對者。李自成無人,無根基,無利益集團依附,本人缺乏遠見。成事太快,個人私慾極度爆篷。他的失敗就是必然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這是一個假問題。因為沒有滿清,李自成未必會造反,就算造反,也早就被明軍剿滅了,根本進不了北京城。

一般的網民不肯多看幾頁書,多想想,以為大明亡於李自成之手,滿清入主中原純屬撿漏。但事實上完全相反,沒有滿清,就沒有李自成。

李自成為什麼造反,直接原因是朝廷裁撤驛站,李自成成了下崗工人,走投無路沒飯吃,只得加入流民行列造了反。

朝廷為什麼要裁撤驛站?因為沒錢了。為什麼沒錢了?一是稅務政策出問題,該收的稅沒收起來,不該收的卻收了;二是倒黴遇到了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三是,也是最主要的,滿清的崛起,遼東軍費支出暴漲,朝廷入不敷出。崇禎聽了豬隊友的餿主意,裁撤驛站,給自己找了掘墓人。

雖然造反了,但李自成和其它農民軍,完全是烏合之眾,根本不是朝廷主力部隊的對手。幾千明軍追殺幾萬甚至十幾萬農民軍是常態。但是,每當農民軍快全軍覆滅時,滿清就開始入侵,崇禎只好調動原本圍剿農民軍的主力部隊去抗清。不僅李自成死灰復燃,而且自己的主力部隊被滿清一次一次殲滅,直到最後除了關寧軍,已無兵可用。

如果沒有滿清,就沒有海量的遼餉,就未必會有流民造反,就算有,憑明軍的實力,完全可以將農民軍扼殺在搖籃裡。


江南俗士1


我們先看下李自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在上在上一期的回答中有一個網友這樣評論:不是滿清偷襲天下還是漢人的,李自成會建立大順朝。

在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軍數不勝數,其中有開闢新王朝的比如:劉邦、朱元璋、劉備劉秀其實也基本屬於農民了。其次失敗的也有:陳勝吳廣、洪秀全的天平天國,那麼李自成屬於哪類起義領導者呢?

首先他是一個沒有遠見的人,起義的目的就是為了吃飯,即使到後來軍隊人數達到數十萬也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軍隊紀律,以至於後來手下的將軍威望比李自成還高,管不住手下的將軍,霸佔吳三桂的老婆,囚禁吳三桂的爹,才逼的吳三桂投靠滿清開關讓滿人進關,最終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再來看看李自成對內戰爭,首先十萬大軍兵臨京師,破城指日可待,他想到的不是快點結束戰爭建立政權,而是選擇談判,對談判。內容是:要求崇禎封他西北王,並每年贊助軍費三千萬兩,從此回到西北,你馬上就是皇帝了在此之前你都建立了大順朝,現在兵臨城下你要什麼西北王?這點和項羽很像項羽滅了秦軍,自己封自己了一個西楚霸王回到楚地,項羽建立新王朝了嗎?



不二小吧


如果拋開清朝因素,闖王攻入北京,也無法建立能統一中原的政權。個人理由是:

1,天下大亂,闖王根基不穩,就冒然進攻北京,還想俘獲崇禎帝,做挾天子以令天下的美夢,這本身就不現實。崇禎帝並非昏庸之主,從他以一人之死而令天下亂臣賊子不得好死的做法來看,此君看世事遠勝闖王,因此闖王能力不足以擔當天下之主。

2,闖王進京後,進退失據,行事有失分寸,對部下缺乏掌控力,對危機缺乏洞察力,致使時機喪失,導致吳三桂降清丶清兵入關。使到手的勝利,得而復失。這足見闖王見識不足,德行不佳。

3,闖王率軍與吳三桂、清軍對峙時,闖王兵將遠多於吳三桂及清軍的總兵力,卻一戰即潰。可見闖王治軍不嚴,軍中人才匱乏,闖王本人也非絕世將才。由此可見闖王義軍,只不過是一個由有一定號召力的軍人率領的一群烏合之眾。

因此個人認為闖王絕非帝王之才,他帶兵能力並非出類拔萃,也缺乏識人用人方面的才能,也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對時局的判斷力。這樣的人註定做不了開國之君。


鬼影147951010


1949年之前,中國的農民幾乎都是文盲。誰能指望文盲有遠大胸懷呢?當然,李自成可能不是文盲。但據歷史資料介紹,他出生在破落戶人家,曾被送進學堂,最終因厭學而回家牧羊。還有資料說,他和他的侄兒是鄉里的混混,雖未橫行鄉里,但也不為人待見。他之所以能成事,是因為生逢大災年,農民徹底破產,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成全了好吃懶做的他。你指望這樣一個胸無點墨的無產者建立一個統一的鞏固的國家政權,無疑是做夢!有人說,他沒有劉邦、朱元璋那樣的謀臣。這個觀點錯了。劉、朱的謀臣也不是憑空就有的。中國有句古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劉邦和朱元璋不是純粹意義上的農民,一個是小官吏一個是出家當過和尚,他們都歷練過,都有成為伯樂的可能。李自成有嗎?李自成歷練自混混,成伯樂豈非咄咄怪事?翻開中國歷史,從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到黃巢黃巾軍農民起義,有哪一個是純粹的農民起義成功了?倒是:劉邦藉助陳勝吳廣的起義、朱元璋藉助黃巾軍起義而各自取得了天下。在李自成之前的太平天國,其勢也不亞於李闖王,但最後還不是在禍害百姓的同時也把自己禍害敗了?就是大順朝沒有清軍入關,他們也註定是歷史過客。他們揭竿而起的結果,只能是中華民族的災難。而更大的災難,是那些藉助農民起義而改朝換代的人,他們——燒燬皇宮的人,絕不燒燬皇權;燒燬皇權的人,也絕不燒燬產生這種皇權的體制!這就是兩千多年封建專制肆行於中華大地的根源……(作者:飄)


手機用戶59973598967


很難!

階級出身決定認知高度,李自成及其屬下自始至終沒有覺悟到這一層,即使暫時控制了全國部分地區,也會遭到有野心謀略的官僚大貴族的抵抗,最終還是會失敗,無法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註定要被淘汰!

用人無方,或說不會用人,對待士族官僚殘暴,政權建設沒有為知識分子預留足夠的體制權力,導致流寇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從根子上腐化了政權的穩定性,只要一場大的軍事潰敗,便會土崩瓦解,山海關一戰,其政權基本就崩潰了,很多附庸的明朝地區又都起來反叛大順,之後又被清朝痛打落水狗!

領導人李自成等的造反思想不徹底,能力不合格!在兵臨北京城下時,還妄求當個西北王,說明造反來得太順(攻打北京),他們也沒想到這麼快,還沒有做好全局謀劃,也就是對於政權的合法性不夠重視,自始至終沒有解決政權的換屆過度問題,那時明朝並未失去人心,首都的失陷並不能證明,明朝的滅亡,也不能證明就可以擁有天下了,可惜能明白這一點的人,沒有!才佔領北京就開始搞亂人心,明擺著是讓天下人看清其賊寇的本性,這政權合法性就無法有效建立起來了!

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從來沒有認真的經營自己的根據地,基本都是打到哪是哪,完全的游擊戰,由於缺乏有效的後勤保障和抗戰路線,一旦潰敗,就只能潰逃,從北京逃到西安,從西安逃到襄陽,就沒有組織像樣的正面會戰,這也很致命!

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除了跟黃巢有一比,真的是還不如洪秀全!


夢旖江南月


不可能。上期我說過,李其實是個因緣際會的一個土匪頭子,從來沒有遠大抱負,為生存而戰,開始根本沒有想過推翻明朝,最多保命,最好的結局就是被招安。亮點就是不貪心,講義氣。註定失敗,一是沒有政治綱領,不納糧招攬人心的口號,不算。二是軍隊沒有統一旗號,烏合之眾,脅裹流民,以人數消耗為戰術。三是手下無人才。牛張等雖有一定才能,但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遠不如漢蕭何韓信,明徐達劉伯溫等。四是得罪了整個地主階級。這是最致命的,開始明朝的文官武將還存有幻想,認為無非就是換個主子,照樣升官發財。結果進京後,手下拼命搜刮,壓榨官員,把整個官僚階層利益集團得罪,以至於吳三桂等遼東軍事集團降清也不願投降李自成,因為利益無法保證,滿清給了明確承諾。第五,無法控制手下。李其實是鬆散的軍事同盟首領,手下有自己的嫡系和軍隊,無法令行禁止。進京後,手下見李自成當皇帝,心中不平衡,放縱手下劫掠百官和百姓,李其實是反對的,但無法制止。第六,得不到百姓支持。後期進京劫掠百姓,搶殺奸無惡不作,百姓民不聊生,恨透了闖軍。以致後來李兵敗後,遭到軍官和百姓一同追殺。第六,流寇戰法,無根據地,不事生產,無正常持續的後期支持,搶總有搶完的一天,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開心螞蟻VIP


不行的!

首先李自成就不是個做皇帝的料,同樣是農民造反,朱元璋比他強太多了,李自成一進去北京城,就迅速腐化,沉迷於權利美色,眾多農民軍將領的貪財好色的本領暴露無疑,腐化的太快了,而且李自成非但不阻止吧,他自己還跟著腐化了,這實在不是幹大事的料!

所以吧我覺得,就算沒有清朝,李自成敗亡也是遲早的事!

他骨子裡的劣根性太強,而他又無法像朱元璋一樣控制住自己,建立權利統一的政權而不是鬆散的大順朝,他的當務之急是迅速消化北京城,穩定下來,然後整編軍隊,踢出雜牌,使農民軍隊職業化,精銳化,頒佈政令,穩定民心!

就像劉邦一樣進咸陽城頒佈禁令,約束軍隊!

對於以上這些,李自成全沒做,他只顧著享樂,如此,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