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在十堰打的起步价是30元!

28年前,在十堰打的起步价是30元!

杨正武经历了十堰客运出租车行业发展的4个阶段。


云上十堰讯 文、图/记者 罗伟:打的是很多市民出行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十堰的客运出租车经历了个体经营、挂靠制经营、公车公营改革过渡、班费制公车公营等4个发展阶段,从经营模式到服务质量变化有目共睹,社会各界感同身受。客运出租车配置的提档升级和服务质量的逐年提升,也让市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个体经营,起步价曾达30元

今年58岁的杨正武是十堰市龙安客运出租车公司董事长,半辈子都在从事客运出租。

杨正武是张湾区黄龙镇人。1990年前后,他买了一辆卡车跑货运,主要是把竹山、竹溪等地的山货运到山外。

他清楚记得,那时候经济条件有限,十堰的客运出租车主要是中巴、面的和微型轿车。其中,微型轿车大多是奥拓,还是二手的,基本上是市民买来拉客挣钱的。微型轿车那时起步价是30元,路程远一点的价格更高。按照当时的行情,从十堰火车站到红卫是50元左右。面的价格低一些,起步价10元。这些客运车辆,全是个人出资买的。

杨正武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这样的价格是很多市民承受不起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经商、出差等少数人。

杨正武说,十堰客运出租车行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他都亲身经历了。其中,上世纪80年代末至1997年5月为第一阶段——个体经营阶段。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杨正武投身客运出租车行业。

1995年,他购买了一台T牌中巴车,在十堰火车站和黄龙镇之间营运。到1997年,他的中巴车发展至两台。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和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的政策鼓励下,大量民营资本开始进入十堰市区公共交通行业。至1997年,市区出租车行业总运力近800台,车型有中巴、面的、微型轿车等。“那些年,车的数量不断增多,服务质量不一,竞争无序,安全隐患多,不时发生矛盾冲突。”杨正武回忆道。

挂靠经营,市民、社会、政府都不满意

1997年6月至2005年10月,是十堰客运出租车行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挂靠制经营阶段。

杨正武说,为了改变无序竞争的局面,规范出租车管理,1997年5月,市政府决定将出租汽车经营权公开对社会拍卖。截至2003年年底,先后15次对出租车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5年期经营权拍卖价为4.3万元至21万元不等。

当时拍卖的是中巴车和客运出租车的经营权,取得经营权的车辆,车牌号上都有字母T,T牌由此而来。至今,十堰城区出租车车牌上仍有字母T。

在这期间,出租汽车经营利益层面多,责权利关系错综复杂,经营权和车辆转让、倒卖频繁,坑、宰、甩客等不文明经营现象普遍,服务难提升,形象难树立,市民、社会、政府三方都不满意。

很多市民还记得,当年T牌中巴车为了争抢客源,在路上你追我赶,车尾黑烟直冒的情形。甚至有人给T牌中巴车取了一个外号“四轮飞机”。“甩客的、扯皮的,多!”杨正武回忆道。

而客运微型轿车则车辆老旧,档次低,司机服务态度等方面和现在比差距很大。

1998年,杨正武注册成立了十堰市龙安客运出租车公司。刚开始,公司自有车辆很少,绝大多数车辆为挂靠性质。车不是公司的,公司没有话语权,抓服务质量办法实在不多。“不好管,管不了。”杨正武回忆当年的情形。

十堰市龙安客运出租车公司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十堰市客运出租车行业的通病。所以,尽管当时十堰出租汽车为城区公共交通作出了极大贡献,但经营成本过高,各种矛盾突出,行业发展遇到极大挑战。

公车公营,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是十堰客运出租车行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公车公营改革过渡阶段。

随着当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管理部门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扭转挂靠制阶段出租车行业存在的弊端,必须改革出租车经营权出让方式。”

2005年,经报省政府批准,确定了十堰城区出租车经营权出让采取过渡时期的改革措施,即“实行两权归一,推进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经营。变过去拍卖、价格高者得‘权’为协议定价定向续标到公司,变过去对社会自然人出让为对企业法人出让。有偿出让金为1.5万元/年,按年度收取”。

为解决原竞拍高价经营权与此次低价经营权的不平等经营问题,十堰鼓励出租车公司回购补差,消化经营权的差价,保证了所有出租车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经营,落实了“一权一证”、 “一证一车”等制度,顺利完成“公车公营”改革。实行公司化经营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意识明显增强,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从这时候开始,十堰出租车行业的路越走越顺,越来越规范。”杨正武说。此次改革后,出租车经营主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化。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履行行业的管理职能,企业是市场的经营主体,从业人员是公司的员工,三者关系理顺了,职责明确了,为推进管理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时候开始,24小时投诉受理值班制度、出租车行业GPS监控平台等相继推出,出租车形象和服务质量均大幅提升。杨正武道出了这一阶段十堰出租车行业最大的变化。

班费制,跨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快车道

2009年元月,十堰出租车行业进入第四阶段——班费制公车公营阶段。

为了确保十堰出租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十堰及时出台了以推广班费制经营模式为核心的出租汽车行业“十三条”新政策。同时,加强对公司的严格监管,企业提档升级步伐迅速加快,行业文明创建成果斐然。“文明优质企业”、“精品示范企业”逐年增加;雷锋车队、共产党员号、刚毅号优质服务车、王静式标兵号等品牌出租车在行业中发挥着标杆作用,十堰出租汽车行业跨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现在,十堰城区共有8家出租车公司,出租车800台。改革开放40年来,十堰出租车的档次越来越高,由当初的奥拓到富康、爱丽舍、东风风神S30直至东风风神A60。和以往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杨正武总结道。

出租车的档次越来越高,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好。近年来,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先进典型经常涌现。出租车的起步价也从当年的30元回落至现在的6元,普通人都能坐得起。另外,斑马快跑等网约出租车也出现,市民出行更方便了。

“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杨正武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