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香洲渔港

小渔村,

曾是珠海的代名词

一个靠海而生,靠海而活的村落

数十载的沧海桑田

伴随着码头和渔船而生的珠海

最能体会到何为“同舟共济”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黎寻欢

而今,这座靠海而生的城市里

唯一一个位于市中心的渔港

将让位城市改造升级及经济发展

香洲渔港将搬迁至洪湾渔港

香洲渔港承载的是许多老珠海的记忆

来往的渔船,赶集的鱼贩

络绎不绝的游人

而这些景象将不复存在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黎寻欢

2014年8月25日

香洲渔港功能调整和洪湾渔港项目

建设规划方案听证会召开

宣告着珠海市区将再无渔港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黎寻欢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黎寻欢

挥之不去的百年海味

20世纪初,伍于政等爱国华侨

在香洲开辟商埠,荒凉的海滩成为热闹的小镇,

“城市”珠海方才开始发端。

香洲开埠,

开放的正是如今香洲渔港所在的香洲湾

再见了,香洲渔港

香洲开埠后,商业兴旺

1954年,“渔港”第一次出现在珠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1957年,渔港开始动工。

1959年完成时,筑造了一条600米长的防浪堤和一个长达150米的渔用码头,是经国家农业部公布的全国重点群众渔港。

《珠海市志》显示,最早的香洲渔港“可供避风面积1000万平方米,可停泊渔船2000余艘”。

1961年珠海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在香洲修建一‘丁’字码头”的提案,1963年便建好交付使用。

香洲渔港码头

每年,南海休渔期结束,香洲渔港内漂浮数月的渔船在鞭炮和汽笛声里离开港口出海捕鱼,场面壮阔。

渔民们一年的生计大部分依傍在深海中捕捞作业的渔获上,尽管海上风高浪急、与陆上环境截然不同而冒着各种风险,有些渔船甚至在海上长达数月才带着满仓的货品回到港口,渔民这一行当在历史上却横跨洲际延续数千年。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喜欢孤独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喜欢孤独

2016年11月1日中午12点,香洲渔港在经过了为期两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后,渔民迎来了开渔日。可不曾想到,这一次的开渔日,成了香洲渔港的最后一次开渔,从今往后,千帆远航的画面在这一天,将成为历史。

再见了,香洲渔港

香洲渔港虽然即将搬迁,

但还是能看到有渔船停靠在岸边

还有两三只海鸟停在上面

渔港的风味还在

随手一拍都是香洲渔港的印象

再见了,香洲渔港

偶尔还能在岸边看到有捕鱼网在静候着鱼群进网,驻足观看了一会,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下网捕鱼为生的年代。

再见了,香洲渔港

选一天早晨来到渔港旧址,说不定还能看到有鱼贩们将海里刚刚捕起的海鲜拿上岸贩卖。现在还有不少老珠海人为了吃到新鲜的海鲜,早早的就来到这里等候挑选。

再见了,香洲渔港

渔船是渔民的挣钱工具,也是渔民会移动的房子。即使如今大多数渔民都已上岸生活,但看着岸边停靠的渔船,还能想象的那群捕鱼为生的人在船上升起炊烟的画面。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喜欢孤独

而如今,夕阳下的渔港

渔船两三艘,显得落寞,显得孤独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龙珠果

渔舟夜泊,俯瞰宁谧港湾,清净自然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摄影:dayou

云雾笼罩下,渔港静静停留在画面一角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印象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摄影:dayou

朝阳市场

来到渔港,自然少不了海鲜!各种新鲜的海鱼、海贝,种类多得让人挑花了眼。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左城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左城

而过去渔船带了渔获从香洲渔港上岸,或是满载鲜货,来自不同渔场的货车每日清晨聚集在香洲码头进行交易,渔港改造后,市内最大的鱼货市场迁移到不远的朝阳市场。

再见了,香洲渔港

再见了,香洲渔港

凌晨4点的朝阳市场,一点都不像黑夜,更像是白天的闹市。满地的海鲜,紧张快速的摆放清洗,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见了,香洲渔港

凌晨3、4点,最早一批鲜货抵达朝阳市场,全市的酒楼、店家集中前来采购,最新鲜的食材从这里被运送到各个市场、酒家、大型食肆。

再见了,香洲渔港

这时候的朝阳市场吵吵闹闹,人声沸鼎,还伴随着鱼腥味。想想,或许这才是一个海鲜市场最纯粹的模样吧。

再见了,香洲渔港

图片拍摄:左城

香洲渔港,另外一种复活

香洲渔港将建成以珠海歌剧院为视觉核心的新香洲港,保留北堤、客运站、海燕桥,建设豪华游艇俱乐部及码头,配合“一院二馆(珠海歌剧院、珠海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打造世界级旅游亮点。

再见了,香洲渔港

游艇码头

再见了,香洲渔港

珠海歌剧院

再见了,香洲渔港

海燕桥

再见了,香洲渔港

有网友说,香洲渔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传统渔业已经衰落,舍掉不再需要的“东西”,在原址上进行更新改造,让市民获取更多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这是香洲渔港以另一种方式的重生。

而网友们也有自己的话要说:

珠海蜂蜜:这些渔民,来了就都是珠海人!

wwwwpppp:这个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个渔民渔船经济时期要退出历史舞台

行人紫枫:从小到大的陪伴,真是舍不得

Julie豆豆:无论香洲渔港曾经承载着多少珠海的历史,发展至今天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搬至洪湾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因为香洲渔湾吃水浅,而且以前周边的浅滩大量养蚝,不仅水质差,还奇臭无比,每每经过都要掩鼻几乎窒息;而且每天渔船就在码头卸货,货车走一路臭水就洒一路,污水横流,无法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