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点击上方蓝字与“FI”一起玩耍吧!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一)

文学巨匠博尔赫斯在其著名的《小径分叉的花园》里这样写道:“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2019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将主秀场之一,放在了国家体育场的门庭之前,鸟巢文化中心——她的七彩裙裾,曾经掠过 798艺术区,北京饭店,恭王府,太庙……而此时此地,偶然或者必然,时装周迎来了与鸟巢的一种“共在”,在这座小径分叉的花园之中,时装的精神与建筑的生机,于平行交错的时空之间,相视莫逆,会心不远,达成了某一种微妙的隐喻。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何以不是呢?鸟巢富有编织感的巨型钢结构,有如衣之经纬交错,在经历过喧嚣与静谧的共在之后,落座为复杂后的单纯。

一直觉得,一场上乘的时装发布会,需要极尽“借景造境”之能事。而时装于建筑内外的一隐一现,本质是在富有戏剧色彩的情景烘托之下,种种生活场景的情感先验。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时装周期间,联袂国际国内品牌,总共有5场秀落座于鸟巢文化中心。天色将晚,华灯初上。游人两三,亦是好奇驻足,捕捉秀场之内跳跃闪烁的华彩霓虹——其实,时装周亦是一个巨型的“巢”。时装孵化繁衍自身的魅力,经由秘艳的圈内盛事,直至为大众所普惠,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讲真,很喜欢鸟巢文化中心的庭前堂院——可新可古,可动可静,可主可宾,可绮艳可朴拙。晴日当空之时,清水混凝土的单元板块叠石成山,太阳投射下朴素的光衣,这个时分的鸟巢文化中心,原色是素简的,静默的,东方的;待夜色如墨,彩灯为整个庭院上足釉彩,堂前的秋色浅水,一池饮尽声色霓虹的参差倒影,丽人行走于板块池岸与平台浮桥之上,倒影衬出身后鸟巢的几分匍匐之姿,一尊皎月下的夜光杯。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鸟巢文化中心的设计者,是中国建筑设计师李兴钢。他作为中方总设计师,同时与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联合设计了国家体育场(“鸟巢”)。居于鸟巢文化中心内的片石假山,其形抽象自明代《素园石谱》的“永州石”,可攀爬,可登临,富含诗意而不求整律,含蕴于当代大型公共体育建筑的额前眉宇之间,实则为一脉古淡天真的中国情结。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这样的中国情结,同样是中国国际时装周的情结。

时装,本是为人所依附,予其庇护的袖珍住所。而建筑,则是立于天地宙宇,玩味空间的妙手剪裁。在小径分叉的路口,时装与建筑虽各有幻化之姿,却在材料,结构,空间,尺度,肌理,色彩之处,探寻着同一条通途——如何立足于中国设计艺术的大视域,消弭时空界限与文化阻隔,以中国独有的质地语汇,自信从容地表达自身存在?

——金石之声,非鼓噪而进,恰是匠艺之作,弦外之音。

(二)

这次时装周,鸟巢文化中心里的五场秀,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场。一场是赵卉洲的HUI& EACHWAY,一场则是朱光妍的“绝设”(JUSERE)。一个是时装的日常设计,一个是礼服的高定设计。两者行走在分岔的风格小径之上,各自捕捉着关乎“美”的不同切面。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若说何以“殊途同归”?即在于两者都较为成功地抵达了各自的“深处”——有仪式感的,不纠结;有时尚味的,不套路。其共通的精神内核,在于对貌似“标准动作”的新一季发布会,从面料再造,制作工艺到气韵表达,再到空间场景,心持一份可悠游,可落地的“诚敬”。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时装设计的这一份诚敬,首先是“格物”——对于服装设计,“格物”的元初,即是以工艺为器,技术为核,对面料的发现与再造。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如今看来,面料重要的价值,不是美人妆前打底的BB霜提点气那么简单,而恰恰是决定时装设计是否具有独特灵魂的“骨肉筋”。而往往,面料的二次创造,因其与产业链交互的复杂协同与一定的技术壁垒,阻碍了设计师在较为促狭的时间内,交出更具原创性的作品。一直以来,服装设计师多以感性的审美能力见长,对追根溯源的原料型研发,以及面料工艺与功能的理解与运用,却是十足的软肋——

而随着这个产业不断“由表及里”的深度演进,正是面料本身被赋予的色泽,轻重与肌理,早早决定了作品在源头之初的高下之分。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先说赵卉洲本季“EACHWAY”与“HUI”的2019春夏发布。此次她斩获“金顶奖”亦是名至实归。“EACHWAY” 更偏现代感,摩登跃然,“HUI”则会偏古典主义,自在悦然。两个品牌系列,皆以“人鱼公主”为魂,在面料上做足功夫。尺度感与分寸感皆是叫人舒服的,滤掉了以浮夸博取眼球的套路,在“瘦漏皱透”的飘逸感和垂顺感之间,营造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具的摩登感

——不管是具有未来二次元科技神秘感,摸起来有亚光丝绒的感觉的紫色塑料合成织物,还是激光切鱼鳞片工艺(将面料放在激光仪器下切出鱼鳞的形状再整齐排列,鱼鳞在激光下反卷),都称得上是一场兼具颜值与智识的大秀。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 EACHWAY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EACHWAY的发布作品中,半透PVC外衣、荧光的抽褶材质、抽象的混合几何蕾丝,通透的水雾妆感,“Girl up”的青春气质一扫人鱼公主为王子忘我牺牲,足履刀锋的戚容,金属丝、荧光色的科技感面料撩拨出明艳爽利的未来感,宛如幻彩斑斓的人鱼舞鳞,显隐于阳光的多彩折射之下,有追逐海浪无忧无惧的自由。而在“HUI”的系列中,以中国古代篆书为序,重点运用了自主开发的光感重磅真丝与“不对称”的设计手法,细节镂空绣线与袖片的链接,镂空水溶蕾丝将独特的东西方气质进行了融会贯通——在不同风格之间的自如切换,也证明了设计师格物造物,穷尽设计本身多重可能性的内在功力。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 HUI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再看朱光妍“绝设”(JUSERE),这一季的发布,担得起“定制”这一个蕴含着手感、温度、传统工艺的特别语汇。以“莲语”为名,此季“绝设”在廓形中以面料再造、吊染、立体雕花等工艺承其脉、立其意,重点在面料的肌理缔造中,强调水与莲光影折射的视觉幻象,使用解构后的面料在以层叠、软塑、拼接的方式进行创意,塑造出线条明暗、虚实相结合的视觉效果——古语言:“写花头,必要破碎玲珑;钩叶点心,须要精神圆绽,便有活致。”寻思着,这一场“莲映鸟巢”的高定秀,在碎与整,玲珑与圆绽之间,在面料的生命诞化过程之间,已然做出了一次新的实验。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三)

时装设计的这一份诚敬,还在于“致知”——何谓“致知”?是要在设计主题与设计作品之间,知晓分寸,文题相符,自圆其说,自然链接。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一直以来,很欣赏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的那句话:“对于可言说之物,应尽量保持准确。对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在时装设计的过程中,同样应当遵循这样的箴言。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准确”,一方面,是对设计本身“分寸”与“尺度”的把握。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通过技艺的可控,既避免过度的设计造成视觉审美的紊乱,也避免单薄的设计造成作品的平庸流俗。设计元素的理性取舍变得非常重要,在既定的边界中往深处走,以达成在某个点上的厚积,臻于“极致”,最终完成“准确”的恭敬之美。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在赵卉洲的HUI& EACHWAY和朱光妍的“绝设”(JUSERE)大秀之间,皆有这样的发现——如此这般的“准确”,不是一个完成时态的语汇。而是一个“锱铢必较”的“过程时态”。一如山本耀司在他的书里写:“我们欣赏一件衣服之美,经常只是一种笼统感觉,要想知道它为何美,如何复制美,则必须知道面料挑选、袖子拼接、缝纫机工作原理以及量体师挥动软尺的分寸。生产过程结束后,它们的精魂没有死——每一步工序里的精魂都被封存在成熟的物品里,但不易分辨”。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能让精魂不死,唯有在细节之处接受考验,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如履薄冰,最终达成自由的释放。正如那句话“自由有时无须翅膀,需要的只是生根。当下是“娱乐至死”的时尚时代,人人皆想要“举重若轻”,仿佛这样看上去会比较“酷”,对于严丝合缝的“准确”。反而觉得严肃了,拘谨了。然而,须知所有高级的“幽默”实则“智力过剩的表达”,需要的是在处心积虑处毕恭毕敬的诚敬,所以,倾尽全力去做好一件衣服,考究工艺,拿捏分寸,丈量尺度,哪怕最后呈现它的时间也就不过短短15分钟,但首先过掉自己那一关,懂的人自然懂得,就是值得。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准确”,另一方面,是设计“故事力”与“产品力”势均力敌,且能自圆其说。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这些年来,看过许多场秀,亦会认认真真去看,去体味秀本身的主题与灵感来源。以为这就是设计师赖以迸发与自我激活的思想资源。但略感遗憾的是,许多秀是文题不符的——主题是在说一件事,设计却是在说另外一件事,仿佛都很美好,但在小径分岔的路上走得太远,自此分道扬镳,彼此生了隔阂。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虚妄的表达,还不如保持沉默。设计依托思想,衍射思想,传播思想,考验的,实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表达能力。描述设计的故事力,绝不是云山雾罩的任性勾连,也不是依赖文采斐然可以一骑绝尘。这其中,多少依赖几分清浅的诚实,几分厚重的底蕴。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从设计师偶然的见识与心思,到完整的作品呈现,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过程,更是其和谐“自洽”的一个过程——何谓“自洽”?按照自身的设计逻辑推演的话,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这就像是一副画上的题跋抑或诗文,诗画若不同源,一定会给人牵强附会之意。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这两场秀,就文题相符的准确性而言,还是经得起推敲的。特别想说下“绝设”(JUSERE)的《莲语》,从服装设计本身,以及整个空间氛围的营造,再到模特妆容造型的设计,都能看到“莲”的绰约之影。有时能看到莫奈画笔下的睡莲,有时能从裙裾处看到印象派水蓝色的湖面,像金子流淌的溶液,有时则能看到清幽恬静的东方之莲,脚下生风的悠悠与徐徐——映见艺术家笔下的181幅画作,采撷1.25亿年前第一朵莲,设计师从抽象到具象的能力,是富有可圈可点的文艺思想的。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唯一有缺憾的是秀场音乐。不如EACHWAY的开场,模特步伐快,妆容带着荧光的冷,音乐有来势汹汹的锋利感,是爱自己更多一些的现代版人鱼公主,感官上也有带感的活力动员。“绝设”(JUSERE)这一场的前半段音乐,算得上恬静怡然,让人想起“大美为心净,中美为修寂,小美为貌体”的醒世箴言。然而到了后半段与结尾的音乐,因为过于耳熟能详,且有刻意的高亢悲怆,反倒丢了细腻之处的体味,有了套路的意味——邻座的男子和我说是电影《勇敢的心》的配乐,我并没有去考证,只觉秀场的音乐喜生不喜熟。毕竟,

听觉也是需要新奇猎艳的,对于这样一场秀而言,简静的自然之音或许更为适宜,过于直白的大鸣大放,反而恼了“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的秘艳意境。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 JUSERE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若得匠艺之作,弦外之音,必得金石之声。

服装设计、建筑设计是造形艺术,而音乐,舞蹈,诗歌则是音律艺术。艺术与艺术达成“和”的极致在于“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如此的圆满具足,需要在灵感立意、服装设计、感官氛围上的通感与相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的时装周,我们将拥有更多“在现场”,一同期待,一同品味的理由。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文/王晴颖中国纺织信息中心首席时尚研究员/《纺织服装流行趋势展望》杂志副主编

订阅杂志

了解最新趋势内容

END

【FI∙设计指导】

「FI∙观点」鸟巢里的时装秀:小径分叉的花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