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民族“峇峇娘惹”

明代,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在经过马六甲时,有一部分随行人员就留在了当地,因此得以与当地人通婚。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在代在马来语中把生下的男性后代就称为"峇峇",女性后代则称"娘惹"。有人称他们为"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峇峇娘惹的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槟城以及现在的新加坡。

特殊民族“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虽然远离中国本土,但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孝道、讲究长幼有序,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国化"。他们把马来人的语言、服饰和饮食习惯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在当地出生的混血儿大部分已不会说汉语,他们讲的是一种综合中国福建方言与马来语的混合式语言。

特殊民族“峇峇娘惹”

有些受华文教育的华人也称那些从小受英式教育的华人为"峇峇",这个用法有藐视的意思,表示此华人已经数典忘祖或者不太像华人了。此外,当地的闽南人亦有句成语叫作'三代成峇'。

特殊民族“峇峇娘惹”

“娘惹”原本是指华人与马来人婚配的后代子裔,尤其是指女性,尔后演变成泛指华人与马来人相融的文化,峇峇娘惹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这也包含饮食在内,因此在马来西亚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酱猪蹄、煎猪肉片、竹笋炖猪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浆、香兰叶、糯米和糖精制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适中,嚼头儿足着呢。

特殊民族“峇峇娘惹”

一般具有较强烈中华意识的人士经常批评峇峇娘惹"数典忘祖",然而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政党)的创始人陈祯禄本身是诞生于马六甲的土生峇峇华人,但他也曾经有如下想法:

"华人若不爱护华人的文化,英人不会承认他是英人,巫人也不会承认他是巫人,结果,他将成为无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猪牛鸡鸭这些畜生禽兽是无所谓祖籍的,所以,华人不爱护华人文化,便是畜生禽兽。"

"失掉自己文化熏陶的华人,绝对不会变得更文明。一个人的母语,就像一个人的影子,不能够和他本身分离。"

陈祯禄逝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民国四十九/庚子年十月二十五日仙逝"。当时距离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迁台已经十年之久,加上马来西亚已于1957年独立,马来西亚华人普遍上为了避免其他种族质疑效忠程度已采用公元纪年。陈氏家族采用民国纪年为正朔,也证实峇峇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具有中华意识。

特殊民族“峇峇娘惹”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峇峇娘惹”的文化,可以观看一部电视剧了解更多“峇峇娘惹”的文化。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李菇酱,记得关注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