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民族“峇峇孃惹”

明代,鄭和率船隊下西洋,在經過馬六甲時,有一部分隨行人員就留在了當地,因此得以與當地人通婚。是古代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土著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在代在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就稱為"峇峇",女性後代則稱"娘惹"。有人稱他們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峇峇孃惹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現在的新加坡。

特殊民族“峇峇孃惹”

峇峇孃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但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他們把馬來人的語言、服飾和飲食習慣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幾百年過去了,這些在當地出生的混血兒大部分已不會說漢語,他們講的是一種綜合中國福建方言與馬來語的混合式語言。

特殊民族“峇峇孃惹”

有些受華文教育的華人也稱那些從小受英式教育的華人為"峇峇",這個用法有藐視的意思,表示此華人已經數典忘祖或者不太像華人了。此外,當地的閩南人亦有句成語叫作'三代成峇'。

特殊民族“峇峇孃惹”

“娘惹”原本是指華人與馬來人婚配的後代子裔,尤其是指女性,爾後演變成泛指華人與馬來人相融的文化,峇峇孃惹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這也包含飲食在內,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適中,嚼頭兒足著呢。

特殊民族“峇峇孃惹”

一般具有較強烈中華意識的人士經常批評峇峇孃惹"數典忘祖",然而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政黨)的創始人陳禎祿本身是誕生於馬六甲的土生峇峇華人,但他也曾經有如下想法:

"華人若不愛護華人的文化,英人不會承認他是英人,巫人也不會承認他是巫人,結果,他將成為無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豬牛雞鴨這些畜生禽獸是無所謂祖籍的,所以,華人不愛護華人文化,便是畜生禽獸。"

"失掉自己文化薰陶的華人,絕對不會變得更文明。一個人的母語,就像一個人的影子,不能夠和他本身分離。"

陳禎祿逝世後,他的墓碑上刻著"民國四十九/庚子年十月二十五日仙逝"。當時距離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遷臺已經十年之久,加上馬來西亞已於1957年獨立,馬來西亞華人普遍上為了避免其他種族質疑效忠程度已採用公元紀年。陳氏家族採用民國紀年為正朔,也證實峇峇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具有中華意識。

特殊民族“峇峇孃惹”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於“峇峇孃惹”的文化,可以觀看一部電視劇瞭解更多“峇峇孃惹”的文化。

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李菇醬,記得關注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