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印度折戟,軟件出海要向萬興科技、頭條和UC看齊

在中學政治課本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叫做“矛盾”。它是指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種特殊狀態,是事物的“對立”關係。我們都知道了一個著名論斷“矛盾是特殊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商業世界,這樣的論斷也在時時驗證,尊重規律、善待“特殊性”的人活得很好,而沒能處理好“特殊性”的人,則只能一次次敗北,哪怕他曾經有過一城一池的成功。

2010年,微信橫空出世。這款以QQ社交為基礎的產品上線433天的時候,用戶數就達到了1億,上線2年用戶數達到3億——微信的創造者張小龍因此被封為“產品之神”。從國內市場來看,微信的月活用戶已經超過10億,滲透率驚人,儼然變成了一項互聯網基礎設施。

微信在印度折戟,軟件出海要向萬興科技、頭條和UC看齊


但是在海外,微信卻遠沒有國內這麼風光,接連在不同的市場迎來潰敗。無論是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美國,還是欠發達的東南亞、南亞市場,微信都難言成功——在砸錢迎來一時的“高光”之後,迅速陷入沉寂,用戶也很快轉投競爭對手陣營。要知道,微信曾被騰訊寄予厚望,作為產品出口的重要砝碼,如今卻難獲一勝。

日前,微信在印度市場失利的消息傳來,苦苦掙扎五年之後還是失敗,讓人唏噓。

在2013年的深圳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曾對外界表示,“對騰訊來說這輩子能夠走出國際化的,在目前看來就只有微信這個產品。”當然,他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各種不足,表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國際化上的經驗非常欠缺,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微信國際業務的機會是50%。”為了支持微信走出國門,騰訊花費了巨大的成本,國際化預算據說超過了20億。

究其原因,騰訊在微信出海中的敗北,或許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在產品定位方面,國內的互聯網產品都喜歡把產品做成大而全的樣子,不斷擴張競爭邊界,一旦有了流量,便不再滿足於單一的產品定位,如美團在團購之外,加入外賣、打車、機票等業務。

微信也是如此,除了社交,微信還是騰訊在遊戲、支付、電商等領域的“觸手”,幾乎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這種全面的功能,國外用戶並不買單,他們更青睞於功能“專一”的產品,如專注於通訊服務的WhatsApp和照片分享的Facebook。而微信卻把別人事情都做了,然而這種產品並不符合國外用戶的期待。

微信在印度折戟,軟件出海要向萬興科技、頭條和UC看齊


另一方面的原因則來自外部。微信在海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來自競爭對手,Facebook、Twitter、WhatsApp像幾座大山橫亙在微信面前,想要翻越談何容易。例如,在印度市場,微信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就包括了WhatsApp、Messenger、LINE、Viber、Skype和Hangouts等大量即時通訊工具,來自海外和本地的產品都不會袖手旁觀,將市場拱手相讓。

對於騰訊內部來說,國際化的戰略定位永遠要次於國內市場,而且微信的產品團隊和市場團隊是分開的,國內和國外分屬不同的業務部門,這樣就很難實現產品的本地化運營,事實上,微信在國外幾乎沒有做任何“適配”,幾乎就是一個外語翻譯版。事實證明,缺少本土化,對於產品的影響是致命的。

不同國家的用戶,在語言文化和使用習慣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即便是在華語文化區,臺灣、新加坡的用戶也傾向於使用WhatsApp,許多外國用戶都抱怨Wechat太過於複雜,以至於只跟中國人打交道才使用。失去用戶的支持和喜愛,產品還有任何勝算嗎?

在產品本土化方面,萬興科技、頭條、UC都可以成為微信的榜樣。萬興科技(300624.SZ)是國內消費類軟件出口的行業冠軍,旗下的Filmora、PDFelement、Dr.Fone等產品在細分市場擁有很強大的實力。以視頻編輯軟件Filmora舉例,其在YouTube上的網紅粉絲數量龐大,包括PC端和移動端在內的全球用戶總量超過1億。

微信在印度折戟,軟件出海要向萬興科技、頭條和UC看齊


今日頭條旗下的News Republic、直播平臺Live.me、音樂短視頻平臺Musical.ly和抖音海外版Tik Tok分別在各信息流、直播、音樂、短視頻等領域呼風喚雨,在日本、東南亞、印度等地掀起一陣陣抖音熱,並把無數印度神曲帶回國內市場。

UC則採用更為深入的本地化產品舉措,通過海外分公司和本地化人才讓產品在不同市場都能立足。而且UC特別重視本地內容建設,使產品不僅在功能方面滿足不同市場的用戶需求,更在本地化內容建設上不遺餘力,建設UGC渠道,讓產品產生黏性。據統計,UC在印度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1%,谷歌只有30%;在印尼,UC也以41%對32%在市場份額上勝過谷歌。

萬興科技是國內最早的一批軟件出海企業,在產品的本地化方面也值得國內互聯網企業學習。從2014年開始,萬興科技就相繼在溫哥華、東京和臺灣等地建立分支機構,對應這些潛力市場,通過招聘熟悉各地市場的國際化人才,來了解各地用戶需求,深耕本地市場。

微信在印度折戟,軟件出海要向萬興科技、頭條和UC看齊

(萬興科技北美運營中心)


萬興科技在北美擁有一支出色的設計和產品團隊,他們是萬興在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情報站”,也是產品國際化包裝的智慧策源地。團隊所在地位於北美高新科技重鎮——大溫哥華地區的本拿比市,周圍遍佈創新人才和創新型企業,科研氛圍濃厚,具備創新意識的人才力量雄厚,給萬興科技北美市場拓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市場策略方面,由於萬興科技一直以來將軟件出口作為主營業務,全球化也是萬興科技從創業那天開始就為之奮鬥的目標,所以並不存在“重內輕外”的做法,在不同市場均採取主動的進擊策略,產品本地化也做得十分出色。萬興的每個產品都有8種不同的語言和版本,都有專門的網站和運營團隊進行營銷推廣。

產品本土化難倒了騰訊這樣的巨頭,卻讓萬興科技在海外市場聲名鵲起。這樣的結果,與公司及產品的定位、產品與市場架構等因素分不開。中國互聯網企業要想在海外市場有一番較大的作為,必須對此予以充分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