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一汽與奧迪共創中國汽車產業新時代合資合作新篇章

徐留平:一汽与奥迪共创中国汽车产业新时代合资合作新篇章

今年是一汽與奧迪合作的三十週年,三十年間,無論是作為合資企業的一汽奧迪,還是合資各方股東無不獲得巨大成功,堪稱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良性發展的經典案例。

其間,無論是來自市場的,來自競爭對手的強勁挑戰,亦或是來自內部的重大事件或變故,一汽奧迪都能從容應對、遊刃有餘,化紛爭於無形,實現健康發展。

作為中國高檔車市場的拓荒者、先行者和引領者,一汽奧迪三十年來,勵精圖治,始終引領著行業發展。從開始的技術轉讓到如今坐擁世界級的生產製造水平,通過認真踐行全價值鏈本土化的使命與責任,一汽奧迪取得了一系列無法複製與跨越的積累與成就。

其不但連續三十年摘得中國高檔車市場單一品牌車銷量冠軍的榮譽、成功還原了奧迪品牌“進取 尊貴 動感”的價值,更是徹底改變了中國轎車產業的生產製造格局,並奠定了中國高檔車市場的基礎,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

“在這個新時代,中國一汽將積極適應新常態,繼續發揚光大曾經的“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堅持自主創新與合資合作兩條腿走路、兩手都要硬,在做強做優做大自主的同時,以更廣闊的胸襟、更開放的思維、更高質量的合作,積極擴大和加強與合作伙伴奧迪、大眾的合作,共同探索在原有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在品牌、產品及平臺,新能源、智能網聯、移動出行等眾多領域的合作,共同開創中國汽車產業新時代合資合作的新篇章,為中國消費者奉獻更多更好更優的產品和出行服務”,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表示。

徐留平:一汽与奥迪共创中国汽车产业新时代合资合作新篇章

從中國高端汽車的墾荒者到領軍者

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奧迪在長春簽署“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第一個標準的高檔車技術轉讓合同,從此真正開啟了中國汽車產業豪華汽車的新徵程,並真正引領了中國汽車消費進入高端豪華的新時代。

當時,中國汽車產業如何趨利避害、健康發展,業界內外、自上而下,對“外資依賴型”的發展充滿警惕。

作為國內骨幹汽車企業,並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一汽集團,自然也有其鮮明的旗幟和堅定的立場。

1994年年底,在北京舉行的一次大型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徐興堯,做了《面對新時期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大力發展轎車工業》的報告,並提出一汽集團在新時期推進轎車工業發展的思路。

在認真研究國情之後,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和本廠優勢,制訂出轎車發展戰略:從中高級轎車起步,向普及型發展;依託老廠,輕轎結合;一次規劃,分期實現。先建設一個年產3萬輛的先導工廠,進而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建設一個符合經濟規模綱領的現代化轎車工業。

隨後,一汽-大眾與奧迪簽署了《技術轉讓協議》,奧迪系列產品將作為合同產品正式納入一汽-大眾生產。奧迪從此成了第一個在中國合資生產的高檔汽車品牌。

合作之初,一汽奧迪就以滿足中國用戶需求為核心,雙方“聯合開發”奧迪A6(C5),首創轎車加長版先河就是其尊重中國消費者市場的佐證。奧迪A6(C5)在原型設計初期就充分考慮加長因素和相關數據的融入,從頭到尾很多部件專為中國加長版車型設計,以確保加長後的整車在性能、安全、美學等諸多細節的完美特徵。中國版奧迪A6(C5)比全球版軸距加長了90毫米,到2005年被新C6取代的6年時間裡,銷售二十多萬輛,獲得了極大的市場成功。奧迪A6(C5)首創的加長版,也因此成了中國轎車市場同級別的標杆,開啟了中國汽車市場的“L加長之旅”。

“在中國買到的奧迪,就是全球範圍內最好的奧迪。”時至今日,一汽將奧迪車型的國產化率提升至60%,個別車型國產化率甚至超過85%。

徐留平:一汽与奥迪共创中国汽车产业新时代合资合作新篇章

不可否認,如果沒有一汽,奧迪就不會有今天。

迄今為止,中國市場上的國產奧迪車已豐富至7款,涵蓋A、B、C、Q級車,產品類型囊括轎車、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等,在高檔緊湊轎車細分市場等領域也表現不俗。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一汽奧迪累計銷量為53.8萬輛,同期增長14.4%,其中國產車型貢獻率超過90%,這一比例遠超其競爭對手。而這也讓奧迪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高檔車市場競爭中,佔盡了成本優勢與時間先機。

回溯30年間,從1988年到2000年,奧迪作為中國國產高檔車市場的拓荒者,先後以單款奧迪100更新換代至奧迪200、奧迪A6佔領市場,歷經12年的穩紮穩打,在2000年首次突破年產量萬位大關;從2000年到2007年,僅僅7年時間,奧迪年產量便實現了指數型增長,突破了10萬輛。從2007年到2018年,奧迪年產量始終保持著每三~四年便翻番的高增速,預計2018年將實現超過60萬的年產量。

從“全價值鏈本土化”到“全價值鏈共創”

作為最早的開拓者,一汽奧迪見證了中國高檔車市場從無到有,由衰到盛的全部過程。在一汽與奧迪攜手共進的一萬多個日夜中,一汽奧迪30次奪得中國高檔車市場的銷量冠軍,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汽奧迪推出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戰略。

“一汽-大眾奧迪是中國汽車行業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最成功的典範。我們獨有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使一汽-大眾奧迪成為行業的引領者,填補了中國汽車市場一個又一個空白,刷新著一項又一項紀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亦功表示。

所謂“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即在產品研發、採購、生產、營銷等環節上都實現了本土化。而這也讓奧迪成為最早在中國開啟本土化進程、且本土化程度遙遙領先的高檔汽車品牌。

據瞭解,在推進這一戰略中,一大批零部件企業達到了奧迪的質量標準,不僅為奧迪提供配套零部件,參與到國產奧迪的開發之中,甚至參與到國際豪華品牌產品的開發之中。

到2013年,一汽奧迪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總數已達到519家,其中180家為純中資企業(民營或國企)。已有60家本土供應商(26家中方全資)進入奧迪全球採購體系,參與全球零部件的競爭。

除此之外,繼奧迪A6(C5)之後,奧迪A6L(C6)的“本土適應性開發”工作也更進一步:如果說C5是在標準車基本成型後開始做二次開發,那麼C6則是與歐洲版車型同步開發,其深度和廣度都超過了上一代奧迪A6的二次開發。

2012年,新一代奧迪A6L(C7)下線,它所注重的不再是“二次開發”、“同步開發”,而是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將滿足中國高檔C級車市場需求作為首要任務,打造出十餘項中國市場的專屬裝備。從而拓展了一汽-大眾奧迪“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的內涵,為中國高檔C級車市場樹立了全新標準。一汽奧迪人自豪地表示,甚至可以將新A6L定義為“中國的奧迪”。

今天,在研發領域,一汽-大眾不僅全球同步開發,實現“第三代”加長,配備中國專屬設備。其中,國產車型率先實現全系配備啟停系統與能量回收裝置,並將“鋁製車身部件全工序生產”技術運用在生產中。從車身開發、動力總成匹配到底盤優化、零部件發開,一汽-大眾已經形成完整的整車研發體系。而奧迪亞洲研發中心的成立,更標誌著“本土化”進一步在中國深入發展。

與此同時,對於中國一汽而言,對奧迪高檔車型進行本土適應性開發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市場價值,更重要的是開發過程為國內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

以新奧迪A6L為例,早在2007年,奧迪在德國總部英戈爾施塔特啟動產品立項時,一汽-大眾奧迪事業部就已經加入。從2007年項目立項到2011年11月完成新一代奧迪A6L 170輛的預生產,在歷時5年的時間裡中方做到了開發、規劃、生產製造、質量控制、物流等環節的全參與。經歷了新奧迪A6L全程參與的中方人員多達370人,每人在奧迪總部的培訓時間均不少於一個月,甚至有中方人員長期在奧迪總部不同崗位上就職。這種全程參與、全面介入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為整個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杆。

事實上,一汽奧迪帶來的不單是先進的車型和製造技術,其在中高檔轎車的銷售服務模式方面也開創了先河。

2000年3月28日,第一家奧迪標準4S經銷店正式開業。一汽奧迪採用奧迪全球統一的服務標準、統一標識、統一建築風格、統一專業化的服務人員,給中國用戶帶來了嶄新的消費體驗。此後,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陸續加入奧迪的全新4S店銷售網絡,一汽奧迪迅速形成了遍佈全國的銷售渠道網絡,後來被國內諸多廠家爭相效仿。

目前一汽-大眾奧迪的網絡體系已經涵括482家授權經銷商,覆蓋了全國203個城市。

從四個維度發力 全面升級合資合作模式

隨著奔馳和寶馬的不斷追趕,高檔車市場也逐漸呈現三足鼎立之勢。未來的格局走向,很大程度取決於誰能在行業大變革時期率先佈局,搶佔優勢。從這一角度而言,已經準確把握中國市場30年的一汽奧迪,無疑再次憑藉前瞻性的眼光走在了行業前列。

“全價值鏈本土化是一汽和奧迪合作三十年取得的成績,國產化的奧迪佔銷售總量的90%以上,而奔馳、寶馬的進口量比我們大很多,這說明我們本土化做得更徹底,更全面,也做得更深,因此,在這個點上我們還要往下做。”劉亦功表示。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包括一汽奧迪在內,國內汽車合資企業的合資雙方都為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與技術潮流,對三十年曆史的合資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市場開放,尤其是國內放寬汽車等製造業的准入限制已是大勢所趨。而博鰲論壇上提到的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以及發改委發佈的關於汽車合資公司股比開放的相關內容,更是為汽車合資合作模式的轉變提供了前提。

也正因如此,合資合作模式無疑再次迎來了新拐點。2017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與奧迪股份公司正式簽署《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劃》。

“中國一汽將堅定支持一汽-大眾奧迪的不斷壯大,並與奧迪通力合作,加快實施‘十年商業計劃’,繼續保持並刷新中國高檔車第一的紀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留平表示,這是在改革開放40週年、一汽奧迪迎來30歲生日的歷史性節點。“30年來,中國一汽與奧迪攜手並進。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年的‘市場拓荒者’需要再次站在時代前列。中德雙方的合作也正式進入全新的戰略階段。”

同時,劉亦功強調:“我們將從‘全價值鏈本土化’向‘全價值鏈共創’模式升級。‘全價值鏈共創’將開啟一汽-大眾奧迪中、德團隊,與各方合作伙伴共創、共享、共贏的嶄新畫卷。”

在劉亦功看來,全價值鏈共創尚處磨合階段,既包括外方的磨合,也包括一汽自身的磨合。

“在合作的廣度上,我們將以價值鏈為方向進行延伸,從傳統燃油車型到覆蓋全細分市場的新能源車型和技術,從產品研發製造到移動出行解決方案的合作,從生產銷售到聯合數字化、金融服務領域的合作等;在深度上,我們啟動了IZAF研發深化合作項目,並與奧迪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發方面的合作,同時,中方研發團隊的參與度要從現在的30%,達到2025年的超過50%;在製造方面,除今年建成的奧迪Q工廠以外,我們還將在佛山打造智慧工廠,對我們的製造水平進行升級,為奧迪在產品方面實現規模化定製做好準備;只有通過這樣的共創,才能使我們的合作更深入,實力更強,更先進。”劉亦功如是說。

據瞭解,一汽奧迪將根據中國用戶的需求,開發專供中國市場的車型。同時推進出口計劃。到2025年,一汽-大眾奧迪將成為中國高檔新能源車的領導者,新能源車型佔比將超過30%;而在2025年前,奧迪車型將百分之百實現車聯網前裝。此外,奧迪移動出行和數字化線上平臺也將擁有超過200萬活躍用戶,一汽-大眾奧迪將成為高端移動出行領先品牌。

不可否認,中國一汽與奧迪的牽手合作,恰逢時代的機遇,更是雙方洞見和勇氣的成果;而在市場機遇和挑戰並存的2018年,三十而立的一汽奧迪,通過不斷的自我革新,不僅將為我們繼續帶這一款又一款激動人心的產品,也持續為高檔車市場帶來新的思路和方向。

萬戈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