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再抒足球情懷 恆大馬德里海外辦賽助力中國青訓

隨著中超2018賽季的落幕,一個多月後的亞洲盃將成為中國足球界關注的焦點。那時,,人們將又一次審視國足與韓日等亞洲強隊之間的距離,導致中國足球長期不振的老問題——“青訓”,同樣會再度引發人們關注。

許家印再抒足球情懷 恆大馬德里海外辦賽助力中國青訓

直面差距使人警醒,踏實苦幹才能迎頭趕上。但說到底,中國足球青訓,最關鍵的還是樸樸素素的四個字——“貴在實幹”。

今天曝光並被證實的中超恆大俱樂部青訓新舉措引發關注。從2019年開始,恆大將每年專項投入5000萬元,在西班牙舉辦U14-U18共5個年齡段的“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邀請馬德里同年齡段最高級別聯賽隊伍參賽,以“每年兩賽季、賽期十個月、每週有比賽”的設計,彌補以往國內“賽會制”實戰價值低的不足,確保恆大足球學校西班牙分校各年齡段的學生每週都有高水平、高質量、高強度的比賽,促進更多優秀足球人才脫穎而出。

許家印再抒足球情懷 恆大馬德里海外辦賽助力中國青訓

這項賽事的主要價值在於,盡力補齊中國足球青少年比賽數量嚴重匱乏的短板,並填補以與足球強國接軌的“聯賽制”為主導的高水平國際青訓賽事奇缺的空白。

據統計,近些年隨著國內U系列賽事的設立,青少年隊伍年均比賽場次增加到30—40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與世界通行的60場左右仍有差距。少數青少年隊伍選擇到歐美拉練,也只是“賽會制”為主的短期集訓,與國外高水平青訓隊相比模式落後、場次不足、鍛鍊價值不夠。

恆大俱樂部的新探索,順應了中國足協對聯賽引導和規範所倡導的“合理引援+重視青訓”的正確思路,在補齊短板,創新方式上,很有價值。

足球青訓,短期難見效應、風險不易掌控、路徑探索艱難,非大毅力、大勇氣、大決心,大智慧,難見其功。然而,青訓事關中國足球的未來和明天,是所有“足球人”和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

許家印再抒足球情懷 恆大馬德里海外辦賽助力中國青訓

恆大自2010年進入足球圈,歷經努力,實現了“打造中國最強俱樂部”的目標——“中超七連冠”和代表中國足球“兩次問鼎亞洲”便是最有力的證明。

在經營好高水平一線職業隊的同時,恆大提出了“全華班”計劃,並開始下大力氣打造恆大足校及其海外分校,目光盯住了根基和未來。

圍繞“全華班”,近年來議論頗多。其實,在兩次登頂“亞洲之巔”、打入世俱杯後,恆大已經看到了中超距離真正意義上的“亞洲第一”還有多遠,與世界頂級俱樂部還有多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最根本的還是俱樂部中佔大多數的本土球員的技戰術能力。因此,作為“中超七冠王”和“亞冠雙冠王”這個重量級的本土球隊,恆大率先開始了艱難的轉變。

“全華班”體現的是一種戰略視野和長遠眼光,體現的是為中國足球未來發展敢於挑戰的勇氣。與此相比,實無必要糾結於“全華班”的計劃和實施是否完美、是否百分之百精準到每一個細小環節。

許家印再抒足球情懷 恆大馬德里海外辦賽助力中國青訓

自投入巨資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足校——恆大皇馬足球學校以來,恆大足校辦學六年累計虧損超6.5億元。即便如此,恆大依舊在堅持,並加大了投入,準備實施最新的“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

通過六年實踐,恆大俱樂部已經建立了青訓“一條龍”模式:

9—13歲學生在足校接受皇馬選派的頂級教練團隊培訓;13歲以上的優秀學生每年有25名被選拔到恆大西班牙分校;13-18歲每個年齡段建制25人,恆大西班牙分校共有精英學生125人,常年在世界足球強國進行一流訓練和參加高水平國際比賽。

正是在這樣紮實推進下,恆大初步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並取得了相應的成果。截至目前,恆大足校已獲國內外冠軍56個,在人數最多、競爭最激烈的U13系列,恆大隊一年四冠創全國青少年比賽“全滿貫”紀錄;累計為國青、國少隊輸送269人次,培養各層級青少年人才超3000人、教練員和裁判員241人。

許家印再抒足球情懷 恆大馬德里海外辦賽助力中國青訓

在中國足球界,恆大的探索不是唯一的,也需要等待最終的實踐成果。但重要是,恆大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少年強中國強,足球發展同樣如此。足球青訓,承載的是中國足球騰飛的夢想,所有的中國足球人都多一分擔當、多一分奉獻、多一分實幹,中國足球就一定能“積跬步至千里”,發展與振興也將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