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重劍無鋒 “教授”有道

许家印:重剑无锋 “教授”有道

在中國的一線房企大佬中,許家印是個性不那麼張揚的一個。同輩如孫宏斌,是個媒體寵兒,說話耿直、金句頻出,什麼時候出現都自帶頭條效應;再如王健林,在公司年會上會嘶吼《一無所有》,像個“搖滾老炮”,而他的軍事化管理、大膽言論,也屢屢成為坊間熱議的焦點;另一位“教父”級的人物王石,更是充滿了話題性,在中國商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許家印則不然。他為大眾所熟知的外號叫“教授”——源自母校武漢科技大學聘其為管理學院的教授,但在媒體界看來,許家印做人低調、做事高調,重管理,善於捕捉商業機會,極強的戰略眼光等等,都是這個外號更深層次的涵義。

慢時代的快槍手

作為恢復高考後第二屆大學生,許家印曾經在國企河南舞鋼做了7年車間主任。在南巡講話的春風下,1992年初,許家印南下深圳,從業務員開始重新來過。

1994年的國慶節,許家印帶領5人團隊,取得了一個名為珠島花園的地產項目,與當時流行的大戶型不同,許家印把項目第一期的幾百套房子全做小戶型,全部熱銷,在廣州樓市轟動一時。這個項目還創造過當年蓋完108枚公章、辦齊所有報建手續等“六個當年”記錄。

不過,當1997年5月珠島花園二期銷售了一半的時候,為公司創造了巨大價值卻只拿3000元月薪的許家印選擇了離開。1996年,許家印在廣州註冊了恆大地產,開始了第三次創業。1996年6月8日,金碧花園破土動工,8月8日正式公開發售,開盤價定為2800元/平方米,當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賣完,一共回款8000多萬元。作為新公司恆大的首個樓盤,金碧花園創造了廣州乃至中國地產史上一個奇蹟:當年徵地、當年報建、當年動工、當年竣工、當年售罄、當年轟動、當年入住、當年受益。

自此兩役,許家印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道,大規模快速開發的風格自此成為恆大的標誌。

曲折上市盡顯韌勁

2008年3月,恆大地產啟動了登陸港交所的路演,市場對其估值一度高達1200多億港元。

然而,風雲難測。讓許家印沒有想到的是,在上市路演期間,貝爾斯登宣佈破產,全球股市發生了雪崩行情。各路金融機構紛紛斬倉,根本沒有金融機構願意申購新股。恆大上市融資的計劃被迫擱淺。

這幾乎成了當時房地產業跌入低谷的標誌性事件。彼時,恆大向全國拓展的37個項目中,僅有4個項目達到了開盤銷售的標準,資金缺口一度高達120億元以上。在輿論的渲染中,這成了當年業界最悲壯的一幕,很多人等著恆大倒下,以印證潘石屹“百日鉅變”的預言。

“時不利兮騅不逝”,更雪上加霜的是,IPO之前,許家印跟美林、高盛、瑞信三家保薦機構簽訂了對賭協議。首次IPO失敗,讓他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債務。為了融資發展,首次IPO失敗後,許家印被迫轉戰香港,幾乎每天都要約請富豪(比如李兆基、李澤鉅等)們喝酒吃飯用以融資。最後,他以優質項目的部分股權出讓、部分質押的形式,跟鄭裕彤簽訂了更加嚴厲的對賭協議,開始了第二次IPO闖關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許家印第二次IPO宣告成功,2009年的內地首富就此誕生。

有價值體系的“許教授”

馬雲說過,好商人核心是要有自己的價值體系,比如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時候要全力以赴,什麼時候又要謹慎保守。

恆大的風格一直很明確:不爭取高利潤,走標準化和快週轉的路子。直到2017年,中國前十大房企,恆大是僅有的銷售均價不過萬的兩家企業之一。這種薄利多銷的模式,卻讓恆大成為成長最快的房企,從一個追趕者變成為中國房地產業的領先企業。

跟李嘉誠等商業前輩一樣,許家印喜歡人棄我取,完成抄底後,不懼投入。2010年是中國足球谷底,許老闆低價買入當時的廣州足球俱樂部,不惜重金投入,讓恆大足球成為世界排得上號的俱樂部豪門,硬生生重構了中國足球市場,同時把恆大的品牌影響力提升了幾個等量級。

回饋社會是許家印從商原則的重要一環。而且與比爾蓋茨相類似,他不滿足於單純的捐贈,而是希望通過自己對商業的理解,探尋更有效率的援助方式。比如他不僅向貴州捐贈了110億,還派了一支2000人的團隊常駐貴州。這種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和力度,在中國是非常非常罕見。

“有著完整價值體系的商人”,這個稱號,許“教授”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