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修煉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本期古譜殘局——見危致命

(第一卷第六十六局)


下棋修煉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見危致命,同“見危授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

《論語·子張》春秋·魯·孔丘:“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子張說:“士遇見危險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

“見危致命,見得思義”,這是君子之所為,在需要自己獻出生命的時候,他可以毫不猶豫,勇於獻身。同樣,在有利可得的時候,他往往想到這樣做是否符合義的規定。這是孔子思想的精華點。


本 局 精 髓

本局展示雙車雙馬的配合殺法,紅方棄雙車,策劃構成雙馬配合的典型殺局,掛角馬和釣魚馬組合。


全 局 動 圖 概 覽

下棋修煉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圖文分解

by 象棋娘娘

下棋修煉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首圖 黑方殺著:小卒控制帥位,車9進9,紅方無解。

下棋修煉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1.車六進一 士5退4

下棋修煉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2.車八平五 象3進5

紅方棄車引象,為馬讓路,黑象無奈吃車自堵將路。若黑方士4進5,則車五進一勝。

下棋修煉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3.馬八退六

紅方獲勝,掛角馬。


娘娘說:

本局最後是雙馬基礎殺法,學習古譜,我們也在修煉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莫語常言道知足,萬事至終總是空。理想現實一線隔,心無旁騖腳踏實。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花開復見卻飄零,殘憾莫使今生留。


拓展閱讀:

說出“見危致命”的人是誰呢?

就是下面這位——子張


下棋修煉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顓孫師(前503-?),複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末年陳國人,孔門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魯哀公十八年(二十七歲時),子張將回老家陳國。但因楚已滅陳,於是把家搬至蕭縣車牛返定居並終老(現車牛返有子張故居)。

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評為“性情偏激”,但廣交朋友。主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子張》),重視自己的德行修養。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穎川侯”。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進封“陳國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稱“陳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顓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