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有三大痛點,何解?

小程序有三大痛點,何解?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面世。

兩年後,小程序在微信內已無處不在,11月7日馬化騰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示,小程序日活用戶已超2億,超過150萬的開發者加入到了小程序的開發中,當初唱衰小程序的人被打臉。

如今,小程序潮再次爆發,11月17日,今日頭條新任CEO陳林在生機大會上宣佈頭條小程序上線,首批上線的頭條小程序包括了頭條小店、貓眼電影和小米商城等。更早前的11月1日,在2018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副總裁沈抖宣佈,百度智能小程序開源聯盟正式成立,愛奇藝、嗶哩嗶哩、快手和58同城等成為首批成員。

小程序儼然已經成為一種跟Native App平分秋色的應用生態,一邊是用戶習慣於通過小程序來獲取各種內容和服務,一邊是開發者和創業者圍繞小程序創業。

不過,小程序潮流湧現的背後,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思,11月16日,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就在微博表示:

“最近關於小程序的討論又熱鬧起來,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可以更清晰地發現,什麼樣的小程序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壞事是,泥沙俱下,以為做一個小程序就能火的投機心理又來了。後者其實特別令我們擔憂。去掉浮躁,踏實做對用戶真正有價值的應用,才是正道。”

這一回應看上去是針對近期出現的一些唱衰小程序的文章。

確實,儘管小程序已風靡開來,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獨放異彩的“奇葩”,卻不是盡善盡美,就像當初曾經風靡的網站和App一樣,小程序存在著一些問題。

小程序的三個矛盾

小程序的前身可追溯到百度在13年就推出的輕應用,但由於過於依託H5等原因,反響不大。17年1月,微信小程序正式發佈,基於社交網絡快速普及。如今人們說到小程序,一般首先就是指的微信小程序,微信擁有對小程序規則的制定權、解釋權,也負責對微信小程序的接入審批。2017年,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表示,微信小程序的特性是無需安裝、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無需卸載。

然而,微信小程序的理念,與開發者的訴求存在著一些矛盾。

小程序有三大痛點,何解?

矛盾1:微信小程序用完即走,開發者卻想留住用戶。

張小龍希望用戶在微信“用完即走”,意思是希望微信每一個功能都有最高效率,給用戶節省時間,小程序就是代表。用戶用完小程序後,往往跟小程序不會再有聯繫。

然而開發者卻希望與用戶建立持久聯繫,持續不斷地給用戶提供更多服務,進而形成持續用戶價值。就像自稱是超級平臺的美團,其做法就是通過高頻功能來吸引用戶,再向其加載大量中低頻服務,因此理論上來說,開發者都不希望用戶用完即走,而是用完再來。

後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人口紅利消失,用戶增長變得越來越難,這時候留住用戶,獲取用戶時間就變得更加重要,這與“用完即走”也形成了矛盾。

矛盾2:微信小程序去中心化分發,開發者最怕冷啟動。

不管是微信公眾號還是小程序,一直都秉持去中心化分發的理念,這意味著微信平臺本身並不會用流量扶持小程序,需要開發者自己去找流量。對於這樣的理念,一個自媒體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微信是一條河,自媒體自己負責挖渠引水;今日頭條是水庫,算法給自媒體開閘放水。將自媒體換成開發者同樣適用。

小程序有三大痛點,何解?

小程序開發者就是自己挖渠引水,因為小程序沒有像App Store這樣的中心化分發機制,一款小程序往往會面臨冷啟動問題,對於大部分開發者來說,他們擅長的是產品技術,而不是市場推廣。因此,開發者最怕冷啟動,他們想要主動分發,有初始流量和用戶,這與中心化分發是矛盾的。

矛盾3:開發者想擁抱小程序,又怕被平臺一鍋端。

App開發者想要獲得流量和用戶,就不得不到超級平臺上開發小程序。然而,當超級平臺依靠小程序建立起了數據、場景和交易之間的閉環,基於龐大的用戶和流量,就會形成最高話語權,制定和變化規則,掌握對小程序的生殺予奪,正是因為此,很多平臺對小程序是很糾結的,有些欲迎還羞。

如何消除三大矛盾?

儘管微信一直崇尚去中心化,但它事實上已經成為越來越中心化的產品,成為人們的社交中心、信息中心、娛樂中心甚至生活中心…

不過,移動互聯網跟PC互聯網一大不同就在於,流量變得十分碎片化,不會只有一個入口,微信是最受關注的超級平臺,卻不是唯一。

此前我在《小程序經濟大爆發,微信向左,百度向右》一文中就提到過:只要有足夠高的規模、相對高頻的使用習慣和一定基礎的應用生態能力的App就有建立自有應用體系的必要,通過自建應用體系,就可以給用戶更一致的體驗,繁榮自己的開放生態,獲取更多用戶時間,將流量價值最大化。

正是因為此,頭條、百度、支付寶等擁有海量用戶和流量的產品都在重押小程序,美團、58、愛奇藝、快手等用戶規模可觀的平臺也在佈局。微信外的平臺佈局小程序不是基於社交,也沒有直接複製微信小程序的玩法,有意規避小程序的矛盾。

1、 如何留存用戶?

如何讓應用與用戶不斷線?守株待兔肯定不行,如果不主動運營,如果不持續服務,如果不形成粘性,用戶“用完即走”後,再有需要時不會回來,很可能用同類功能的小程序競品,再也不回來。

小程序有三大痛點,何解?

瞄準開發者想要留住用戶的需求,百度智能小程序允許開發者主動智能推薦、push回訪信息,總的來說,百度賦予小程序主動激活用戶的多項權限,持續給用戶提供更多服務,形成粘性進而避免被用戶遺忘或者拋棄。微信小程序也在變化,其允許用戶將小程序添加到“我的小程序”,以提升用戶使用頻次,部分小程序也具備了主動推送消息的權限。

2、 如何主動分發?

去中心化不一定是最優雅的解法,因為不是每個開發者都有挖渠的能力,他們可能只善於“耕種”本身。一個網站可以從搜索引擎獲得自然流量,一個App可以從應用市場獲得種子用戶,小程序平臺是否可以解決開發者“第一桶金”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和微信“去中心化”策略不同,百度強調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結合,跟AppStore一樣,百度有“熱門推薦”這樣的強運營分發機制,百度搜索和信息流兩大流量引擎,會給小程序提供強入口:當用戶在百度搜索上搜索關鍵詞時,在聯想詞和自然搜索結果中就可以看到小程序的結果;百度的信息流中也會出現火車票等智能小程序推薦。“我的”則是留存用戶的小程序入口。開發者還可以在更多平臺和線下獲取全域流量,百度的做法解決了開發者最頭疼的冷啟動問題。

小程序有三大痛點,何解?

當然,微信也在變化,雖然微信一直說去中心化,但如今已在不斷給小程序提供各種入口,比如微信主界面下拉、小程序服務通知,微信搜索、小程序搜索等,據不完全統計,微信小程序如今已有超過64個入口。

3、如何避免依賴?

超級平臺小程序生態大都是封閉的,開發者受制於平臺制度,如果遇到競爭等問題可能被一鍋端,對於中小開發者來說,依賴超級平臺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不過,對於有一定規模的平臺來說,將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別的平臺上,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瞄準這一痛點,百度11月1日成立了智能小程序開源聯盟,聯盟成員可以基於百度智能小程序開源框架,結合自身業務特性進行二次開發,上線專屬於自己的小程序,進而與自有生態進行更好地融合。與此同時,百度智能小程序可以在開源聯盟的所有成員App上運行,讓App的流量孤島彼此連接。

能夠證明百度智能小程序開源聯盟價值的是,即便58、嗶哩嗶哩等平臺有騰訊系背景,也都加入了百度小程序聯盟,基於百度小程序開源框架開發平臺專屬小程序、吸引開發者來完善平臺內服務一起服務用戶,各自進行平臺內小程序生態經營。百度小程序開源聯盟的舉措,看上去與當年Linux牽頭形成的開源陣營與Windows競爭有些類似,體現出一種新的方向。

天貓定義了雙11,但雙11已是零售行業的節日;iPhone定義了智能手機,但Android市場份額最大。同樣,儘管微信最先定義了小程序,但小程序卻不是微信一家的市場,而是所有互聯網平臺和開發者的。從百度、頭條等平臺在小程序的探索來看,微信小程序或許不是小程序的終極形態,小程序還充滿更多可能。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小程序將成為移動互聯網上繼Web應用和NativeApp後的又一主流應用形態,成為開發者的必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