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永遠保持“第一天”的進取心和危機感,無論企業做到多大

你應該永遠保持“第一天”的進取心和危機感,無論企業做到多大

這個時代向來不缺聰明人,但總是缺少智者。聰明人投機逐利,只顧眼前烈火烹油之盛。智者實幹清醒,心頭揣著長遠維艱之苦。

認知決定成敗。亞馬遜上市之初,傑夫·貝佐斯就告誡團隊,“亞馬遜一直處於Day 1 的狀態,每天都是創業的第一天”。這句話,貝佐斯強調了二十年,以至於有員工特意跑去問他,那Day2到底是什麼樣?貝佐斯回答,Day2是停滯,隨後會變得無關緊要,經歷痛苦的衰落直至死亡。

在弱肉強食的商業世界,真正能締造偉大企業的,往往都跟貝佐斯一樣,對未來不是抱有樂觀,而是悲觀。比爾·蓋茨曾向團隊拋出了“微軟離倒閉永遠只有18個月”的忠告;馬雲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任正非則在華為勢頭正好的時候,發表了《華為的冬天》。

這些活在“第一天”的公司很清楚,如果沉湎於業績增長和表面繁榮,喪失了對危機的警惕性,下一個倒下的就是自己。因此,無論發展到何種規模和高度,他們都始終保持清醒,在產品、管理、用戶關係等方面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標準、高要求。

這樣的公司,你會發現一些共性——決策快速高效、客戶需求及時響應、充滿創新活力、員工走路帶風飽含鬥志。在阿里巴巴、華為、格力、恆大甚至是不少創業公司,你都會感受到這樣的共性。

反觀那些活在“Day2”的公司,當業績達到一定的規模或者取得某種成功的時候,往往會拋棄那些創業階段讓他們獲得成功的特質,轉向所謂的“大公司”做派——租最好的寫字樓、用最貴的辦公電腦、每天都有下午茶時間、管理層頻頻參加活動刷臉。他們變得越來越樂觀,也越來越傲慢。

當一個企業失去了“第一天”的生存壓力,放棄創新和進取,離徹底垮掉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