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仓式减持,卖壳,大股东们开始离场了

市场回暖反弹,上市公司各种大小非们开始忙着减持!

19日晚间,博天环境发布减持公告,三位大股东(国投创新、复星创富、鑫发汇泽)拟清仓式减持1.26亿股,占总股本31.35%。最令市场惊讶的是,博天环境刚刚拿到5000万民营企业纾困资金(另外5000万元贷款也将于近期发放)。


清仓式减持,卖壳,大股东们开始离场了


受此影响,原本近期连续反弹的博天环境11月20日一字跌停。

事件发酵后,11月20日上交所发出问询函,博天环境回复称,三家股东承诺,6个月内不在二级市场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实施减持。也就是说,三家股东清仓退出的“初心不改”,但在监管和舆论压力下只保留协议转让一种减持方式。

于是,今天市场继续对博天环境“用脚投票”,股价以接近跌停价开盘,随后反弹震荡,最终收盘下跌5.16%。


清仓式减持,卖壳,大股东们开始离场了


创投股东正常退出无可厚非,但在市场疲弱、政府纾困的背景下,三大股东却携手巨量减持,这样的“神操作”实在令人担忧。

现在,政策都在救助深陷困境的上市公司,本意为上市公司带来喘息的机会,让公司经营能够正常稳定进行下去,同时也可以舒缓了A股及投资者的神经。但如果纾困资金反而引发了大资金大机构的冲高抛售行为,这会让市场产生这样的质疑,深陷困境的上市公司,究竟还值不值得救助呢?

虽然三大股东的清仓减持行为属于市场行为,在不违反相关规则的原则上,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大,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减持行动,必然会对股票价格构成比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目前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这一影响可能更加明显。

然而现实却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借助利好减持并不少见。

亚光科技9月17日曾披露股份回购计划,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其持股5%以上的股东周蓉就抛出减持计划,拟计划自10月30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

5 月5日,英威腾也决定进行股份回购。该方案披露后,其实际控制人黄申力、杨林却大量减持。4月19日公告显示,黄申力计划自公告后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263.65万股,杨林则计划减持875.62万股。

而近期,即使A股连续阴跌,上市公司大股东仍出现大额减持。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0日晚有创业软件、德联集团、光威复材、合盛硅业等38家公司大股东宣告要减持。

市场人士分析,大股东大额减持一般是因为大股东希望套现,大股东在现在股价这么低的情况下大额减持可能是因为资金链比较紧张,所以大股东要通过减持套现,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要看不同公司减持的实际原因。

上市-卖壳,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

11月7日晚间,光洋股份公告,控股股东正筹划将其股权转让给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并在11日晚间披露了具体的股权转让情况。光洋股份于2014年登陆A股,即公司上市4年后就交出了控制权。


清仓式减持,卖壳,大股东们开始离场了



从11月8日开始,光洋股份开启了持续涨停的走势。今天,光洋股份高开震荡之后,下午再度封住涨停板,成交10.14亿元。11个交易日收获了10个涨停板。


清仓式减持,卖壳,大股东们开始离场了


今天龙虎榜数据显示,买入前五席位均为券商营业部,其中,国泰君安证券上海江苏路营业部买入1965万元,国泰君安证券顺德大良营业部买入1824万元;卖出方面,中天证券台州市府大道营业部卖出2039万元,该营业部昨日现身买一席位。


清仓式减持,卖壳,大股东们开始离场了


此外,公司晚间也公告,持股8.63%的股东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678.7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71%

公开资料显示,光洋股份主要生产汽车精密轴承,上市之后,因市场波动加上规模小,公司业绩波动比较大,归母扣非净利润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从2014年的5738.42万直线下降至2017年底的130.54万。

到了2018年,业绩下滑的步伐依然没有停下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0.14亿,同比下滑2.04%;归母扣非净利润1460.62万,同比下滑8.64%。

公司也曾试图挽救业绩下降的局面。2014年12月9日预告,拟收购天津天海同步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2016年合并报表,公司业绩一度迎来蜜月期,但2017年末,光洋股份进行3338.73万的商誉减值。同时,有媒体发现,光洋股份上市之时的募投项目进展也不太乐观。

光洋股份的财务状况也比较难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仅有1.98亿,流动负债为6.99亿。10.84亿的流动资产中,占比最大的还是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计达到4.81亿。


清仓式减持,卖壳,大股东们开始离场了



现在,大股东要撤了。

按照《股权转让意向协议》约定,本次大股东100%股权作价12亿,全为现金支付;目前,东方富海已支付1.5亿定金。相比光洋股份上市四年,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这可是赚得多太多了。

其实,像光洋股份这样刚上市没几年就卖壳的企业并不是少数。

红宇新材,主营耐磨铸件产品,从上市到决定离场只用6年时间;因为业绩不振,生产电梯的江南嘉捷上市5年后卖壳给360;东方新星上市三年期刚满就卖壳...

无可奈何花落去

清仓式减持,卖壳,大股东们开始离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