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莫斯科會戰進入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什麼不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

準備著6


莫斯科戰役期間,蘇德兩軍的戰場可並不是只有莫斯科一處,無論是在列寧格勒方向還是在基輔方向,德軍都需要預留一定的兵力以遏制蘇軍在這些方向上的反攻。除此之外,隨著蘇德戰爭的進行,德軍的戰線也越來越寬,這就導致德軍機動兵力也越來越少。從這方面來講,德軍能夠機動增援的部隊數量並不會太多。



為了拿下莫斯科,希特勒也是下了血本。他總共積極了180萬人,其中步兵師已經佔了整個東線德軍兵力的38%,而坦克師和摩托化師更是佔了總數的64%。除去各戰線的防守兵力以及一些為了防止蘇軍反攻的機動兵力,德軍即便想要增援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180萬的德軍每天吃的糧食都會是一個天文數字,再加上燃油以及彈藥等軍需物資,這就會德軍的後勤補給產生巨大的壓力。然而與歐洲相比,蘇聯的交通狀況要差很多,這就加劇了德軍後勤補給的壓力。此外,隨著冬季的到來,惡劣的天氣讓本就糟糕的交通狀況變得更加惡劣。以現有的後勤補給養活這180萬人都困難,如果再增加一些援軍,只能讓德軍敗得更快。從某種意義上講,德軍在莫斯科的失敗並不是敗在了人數上,而是敗了後勤補給上!



兵力有限以及後勤不足才是希特勒不向莫斯科增派援兵的主要原因!


關注歷史文齋,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歷史文齋


1941年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集中190個師,超過五百萬兵力對蘇聯發動進攻。由於蘇聯方面準備不足,德軍推進速度很快,開戰半個月,蘇聯已經損失了超過一百個師的兵力,此時的德軍在北線中線南線都取得了勝利,希特勒大喜過望,高呼在聖誕節前結束戰鬥。

但蘇聯很快從戰爭初期的驚慌失措中走了出來,北線在列寧格勒頑強堅守,打破了德軍合圍莫斯科的計劃,南線雖然節節敗退,但依舊延緩了德軍進攻速度,而中線,蘇軍與德軍在莫斯科城外直接交火。

莫斯科戰役,可謂雙方第一次面對面的大決戰,此戰蘇聯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德國損失兵力超過五十萬,戰線後退上百公里,攻佔莫斯科的計劃就此破產。

那麼為什麼希特勒不增加對莫斯科的兵力投入,集中優勢拿下莫斯科呢?

答案是希特勒已經增加了許多兵力。

北方集團軍群在進攻列寧格勒受阻以後,大部分裝甲師和摩托化師被抽調配合中線進攻莫斯科,而南線部隊在完成對基輔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圍剿以後,也抽調了大部分兵力支援中央集團軍,圍攻莫斯科,所以說並非沒有集中兵力。希特勒對攻擊莫斯科戰役是非常重視的,莫斯科是蘇軍的指揮中樞、軍工基地、交通樞紐,打下莫斯科意義重大,德軍為此專門制定了“颱風行動”計劃,志在必得。

那麼既然增加了這麼多兵力,為什麼沒有拿下莫斯科?

原因有多個。

第一,好時機錯過了。希特勒原定在聖誕節前攻佔莫斯科,整體計劃也是這麼制定的,但南方集團軍群圍殲蘇聯西南方面軍出奇的順利,以至希特勒決定暫緩中路攻擊,把已經越過斯摩稜斯克的古德里安調轉向南方去支持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對烏克蘭首府基輔的攻擊,一來可以消滅蘇軍有生力量,二來可以保護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從戰術上看希特勒的計劃沒有問題,但從戰略上看這是一步臭棋。古德里安的部隊在斯摩稜斯克已經受到了一定的延緩,再馳援南方集團軍群圍殲蘇聯西南方面軍,又耽誤了一段時間,一來二去,等到中央集團軍和兵莫斯科城下,已經到了1941年的9月,此時蘇聯已經做了一定的準備,更糟糕的是,蘇聯深秋的雨季到來了,泥濘的道路延緩了德軍機動速度,大大減弱了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威力。

第二,朱可夫來了。基輔戰役開始前,朱可夫因為諫言斯大林放棄基輔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發配到列寧格勒,短短一個月後就被調回全權負責莫斯科防禦作戰。他很快調整了防線,並對作戰部隊的編制做了調整,有效改善了莫斯科的防禦態勢,對後續的戰役走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蘇聯戰爭潛力巨大。“颱風行動”德軍投入的兵力有七十四個半師,一百八十萬人,一千七百輛坦克,一千三百九十架飛機,一萬四千多門大炮和迫擊炮。而蘇軍方面總共有九十五個師,一百二十五萬人,九百九十輛坦克,六百七十七架飛機,七千六百門大炮和迫擊炮,無論是人員數量還是火力對比,德軍都處於優勢地位,但蘇聯戰爭潛力巨大,在戰役開始後不斷補充力量,尤其是12月從遠東抽調的西伯利亞步兵,猶如神兵天降,大大提升了蘇聯反攻的有生力量,而此時的德軍已經沒有預備隊了。

第四,天氣。1941年莫斯科的天氣究竟如何有一定爭議,早期許多文獻認為1941年蘇聯10月就進入了冬季,對德國大大不利。現在有研究認為,其實1941年的俄國並不寒冷,至少在12月以前溫度在都零下十五度以上,但即便如此,由於缺乏禦寒的衣服,德軍戰鬥力也大受影響,槍支、大炮、坦克更是被寒冷的天氣死死凍住。而在1941年12月蘇聯發動反擊的時候,莫斯科溫度驟降,德軍更是無法忍受,早已習慣嚴寒的西伯利亞步兵卻藉機大發神威。

第五,蘇軍鬥志昂揚。蘇聯的衛國戰爭當然沒有電視電影反映的那麼豪邁,但在祖國遭到侵略的危急關頭,戰鬥民族的意志受到了強勁激發,列寧格勒戰役雖然沒有獲勝,但牢牢拖住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莫斯科戰役開始以後,蘇軍奮力抵抗,尤其是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紅場閱兵的廣播信號傳遍蘇聯每個角落,蘇軍士氣大受鼓舞,英國曆史學家尼古拉斯·裡德斯在1954年曾預言:如果德軍士兵真的攻入莫斯科,等待他們的將是類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那樣的人民戰爭。納粹軍隊將被曠日持久的巷戰耗得精疲力盡,最終來自遠東的蘇聯援軍趕到,德軍將被迫投降,戰爭在1943年就提前結束了!

所以說,不是德軍不給力,而是他的對手過於強大,遠不是英國法國挪威丹麥波蘭等國家可比的,遼闊的蘇聯國土猶如一頭巨獸,雖然遭到德國先發制人的打擊受傷不輕,但他迸發出來的怒火遠不是德意志這種量級的對手可以承受的,一旦他全力開動,戰爭勝負的天平馬上就發生了轉變。莫斯科戰役以後蘇聯乘勢而起,在斯大林格勒徹底擊潰德國精銳力量,此後,德國再無力組織起對蘇聯大規模的進攻,敗局已定。



日慕鄉關


莫斯科會戰,是衛國戰爭中蘇聯軍隊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1941年6月22日,德國人以三個集團軍群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分別是,

北方集團軍群(威廉·裡特爾·馮·李布元帥指揮),穿越波羅的海國家攻入蘇聯北部,目標是佔領列寧格勒,總兵力為26個師50萬人:

中央集團軍群(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穿越蘇聯中西部地區,攻佔莫斯科,總兵力為49個師120萬人:

南方集團軍群(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攻擊烏克蘭、基輔和高加索地區,總兵力為41個師100萬人。

莫斯科會戰,是由中央集團軍群打的。從1941年9月末,一直打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取得了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神話的破滅。

為什麼希特勒沒有繼續增加對莫斯科的投入呢?

一是,1941年9月發動莫斯科戰役時德國人已經從北方和南方集團軍群抽調了一部分部隊到中路集團軍群。如果再抽調,有可能被蘇聯人從這裡直接打擊出來。

二是,北方集團軍群被朱可夫纏得死死的。北方集團軍群攻打列寧格勒,始終不能再往前前進一步。

三是,天氣原因。1941年10月中旬,秋雨季節開始。整個蘇聯都陷入了泥濘之中。不等德國人緩過腔來,11月,蘇聯又下起了大雪。

11月,莫斯科地面的積雪竟有近1米的厚度。

這樣的天氣,別說沒有部隊可調,就是有部隊可調也很難運輸到莫斯科前線。

1941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可憐的德國人既沒有預備隊,也沒有冬季作戰的物資。就連保暖的衣服都和坦克的防凍油都沒有。

就算是有部隊,他們拿什麼往莫斯科拉呢?


吉林麻辣豆


這麼說吧,希特勒為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投入他能投入的一切,只不過他為中央集團軍群準備的兵員和物資卻無法及時的運到前線,也就是說真正束縛德軍的是幾近癱瘓的運輸線,在缺乏武器彈藥、燃料以及基本的冬季裝備的情況下,德軍的進攻陷入停頓,傷亡如日俱增,但是卻得不到補充,那些前線急需的物資都堆積在波蘭華沙的車站中。

時任德軍第2裝甲集團軍司令的古德里安在1941年11月17日寫了一封信,此時正是中央集團軍群在寒冬中全力向莫斯科挺進中。信中這樣寫到:“我們的部隊在補給幾近枯竭的情況下,一步一步的接近我們的最終目標……依靠鐵路實施補給的困難與日俱增,這是我們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為沒有燃料。”一般前線指揮官很少會用誇張主觀的方式來描述他們的戰況,但古德里安在信中用“幾近枯竭”來形容部隊的補給顯然說明他們的情況已經糟糕到了極點。

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在古德里安向希特勒講述他的士兵至今仍在穿著夏裝在作戰時,希特勒完全不相信,原因是軍需總監已經向他報告冬裝已經下發了。後來才查明白,由於機車的不足和鐵路線的堵塞這些關乎前線士兵性命的冬裝還滯留在華沙,根本沒有到達前線,連最基本的冬裝都無法及時運抵前線,更不用說其他作戰物資了。在許多前線德軍呢作戰日誌中寫到他們的彈藥是多麼的缺乏,面對蘇軍的進攻時,原本應該由炮兵做密集的炮擊卻由於炮彈不足而不得不只能進行干擾時炮擊,效力大打折扣,這意味著步兵將不得不承擔更多的重任,損失也不可避免的要增加。



事實證明一支沒有最基本的冬季裝備的軍隊是無法在嚴寒中執行基本的作戰任務的,否則指揮遭遇駭人的損失,這完全是對部隊和物資的浪費,毫無意義。


小小狼王


德軍乃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也。

原由:

一.希特勒的任性。

救援豬隊友意大利,用去一個月。

突襲南斯拉夫,耗去二週。

使巴巴羅薩計劃,比原定時間,拖延月餘。

二.希特勒貪戀殲敵數量。

古德里安裝甲集群,一路狂飈,大有擊破莫斯科當面之蘇軍。

希特勒強令古德里安裝甲集群,轉而投入基輔殲滅戰。

德軍在基輔戰役中,大獲全勝。

蘇聯防守基輔的重兵集團,幾乎被全殲。

蘇軍損失慘重。

德軍局部戰場上無懈可擊,全局戰爭中,丟分太重。

希特勒蠢令,替莫斯科的防衛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藉此良機,莫斯科當前的防守得到了加強。

三.上帝垂青蘇聯,老天爺助力。

由於巴巴羅薩計劃的推遲實施,帶來了惡果。

進入秋季後,當年秋雨綿綿,降雨量,超過往年。

蘇聯道路建設落後,土路為主。

道路泥濘不堪,嚴重滯阻了裝甲部隊的快速機動的進攻。

嚴重防礙了後勤物資供應。

更可怕的是,北極的寒流提前襲擊蘇聯。

一下子跨入嚴寒。

德軍猝不及防,裝甲戰鬥車輛,運輸車輛因油料凍結,而扒窩。

士兵因防寒服的缺失,而凍死凍傷無數。

四.傑出的特工專家佐爾格,探明瞭日軍軍部的決策。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大敗而歸。

日軍部,決定放棄北進戰略,不與蘇軍為敵。

轉然採取南下政策,進攻美英。

蘇聯北方邊境,無戰爭之憂。

斯大林可以放心將西格利亞的冬季作戰兵團,調入莫斯科戰場。

德軍苦不堪言,實力大減之時。

蘇軍冬季作戰生力軍,猛撲德軍。

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大敗。

死傷一百伍十萬人。

德軍遭到開戰以來,最大的失敗。

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故,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開啟了蘇軍重新掘起的序幕。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希特勒的戰略構想是控制蘇聯版圖加資源,為此他把德軍分成三股攻擊群,中路取莫斯科,北面攻佔列寧格勒,南下攻取基輔,高加索油田,這樣一來德軍對蘇開戰優勢從之初的勢如破竹到中期後備,後勤保障明顯跟不上德軍突前力,加上希特勒是要在半年之內攻下莫斯科,沒有冬季戰時的準備,蘇軍雖前期前線崩潰,但德軍長途攻擊1700公里已成強弩之末,加上那年蘇聯冬季來得早,德軍雖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嚴寒已經把德國戰車凍結,再想從南北抽調兵力,持援莫斯科會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德軍在嚴寒中瑟瑟發抖,坦克,大炮,汽車,槍械均被凍得不能正常使用,倒是蘇軍從東線抽調150個師,增援莫斯科的得衛戰,戰爭的天平已經發生逆轉。


佐羅周


因為當時希特勒敏銳的覺察了紅軍方面肯定是投入了最後的戰略預備隊拼死一搏,他力排眾議甚至不惜臨陣撤換大將,自己親自指揮要求德軍中央集群逐次堅決抵抗力圖成建制的撤出有生力量,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德國軍人的職業化水平充分發揮出來,他們忠實的執行命令最終保全了中央集群的有生力量並且通過逐步撤退極大的消耗了蘇軍有生力量,是役其實雙方傷亡數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他們並且把戰線穩定下來,而這個時候斯大林的剛愎自用又一次暴露出來,他堅決拒絕了朱可夫等人要求讓蘇軍就地休整並且逐步回撤到有利地區的合理建議,要求他們不斷突擊進一步壓縮德軍防線,這就像德軍開始時一樣在中間形成了一個大的突出部,轉過年德軍的增援力量及大量的技術兵器趕到了,隨即開始轉入反擊,這就是後來稱為裡若夫維亞濟馬戰役,這次戰役蘇軍大敗,創造莫斯科反擊戰輝煌勝利的勇士們幾乎被全部消滅了。斯大林不出聲了,後世總是說起莫斯科保衛戰的巨大勝利,卻從不提起維亞濟馬慘敗。


夢竹62142066


有美國在那裡對斯大林進行援助(二戰時期美國給與斯大林112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而中華民國當時由於運輸問題,只獲得8億多的軍事援助),希特勒是不可能勝利的。因為歐洲是美國的後院,一個強大的、統一了歐洲的德國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


伯樂公


希特勤的肚子沒有食物大。所借的肚子就用完了。整個世界這個大食物。還有難消化的


揚揚156319522


希特勒哪會指揮打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