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十三都給《無名之輩》唱插曲了,影視緣何青睞獨立音樂?

11月17日,第55屆金馬獎落下帷幕,青年導演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最佳劇情長片、最佳改編劇本獎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三個獎項。而就在前一天,由花倫樂隊創作的電影同名原聲專輯發佈,這張專輯也入圍了“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一時間,社交媒體上紛紛轉發專輯曲目,藉此緬懷導演胡波。

如果說搖滾樂隊和獨立導演的結合還算是“同類相吸”,那麼在11月16日剛剛上映的院線電影《無名之輩》,片中的插曲則是由民謠歌手堯十三演唱的《瞎子》,算是跨界合作了。這已經不是堯十三第一次與電影合作,早在2014年,他的歌《他媽的》就被選為了婁燁導演的電影《推拿》的片尾曲。

堯十三都給《無名之輩》唱插曲了,影視緣何青睞獨立音樂?

翻翻最近的主流電影、電視劇,發現有不少獨立音樂人的身影:左小祖咒和范曉萱聯手獻聲電影《西虹市首富》片尾曲《你之所以是你》,這個界跨得相當混搭了;剛剛播完的電視劇《創業時代》,指名由陳粒演唱愛情主題曲《影響》,換了唱腔的陳粒,搭配著Anglababy的臉,竟然也沒什麼違和感。

曾幾何時的孫楠、張靚穎、鄧紫棋,如今都換成了各路曾經的“非主流”的民謠、搖滾樂手,獨立音樂這個一向遊離於主流市場之外的行當,為何越來越受主流影視的青睞?

影視產業“逆市飄紅”,獨立音樂迎來春天

獨立音樂與影視結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前影視產業的“逆市飄紅”、蓬勃發展。

最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迅速,僅2018年上半年票房就已經達到了320億元。而這兩年政策扶持的給力,也帶動了行業大環境的向好。電影是如此,電視劇也同樣熱鬧,尤其是這兩年播放平臺逐漸向網絡視頻平臺遷移,使得網劇、網絡大電影等內容形態蓬勃發展。

堯十三都給《無名之輩》唱插曲了,影視緣何青睞獨立音樂?

在這種情況下,各行各業都渴望與影視行業深度聯動,“電影+”“電視劇+”早就不是稀奇的事兒了。一部爆火的影視劇,能夠一氣兒捧紅演員、編劇、服道化等等細分行當,而影視音樂因其潛在的傳播效果也變得格外被重視。

在影視配樂最為黃金的九十年代,有的經典主題曲甚至至今還在傳唱,原聲帶專輯賣出幾百萬張也不是稀奇事兒。如今的影視原聲爆火的也不在少數,比如《速度與激情7》的原聲帶專輯,在發行的第四周就成功上位成為專輯榜冠軍,並且在電影上映的前一週就已經賣出了111,000張。

堯十三都給《無名之輩》唱插曲了,影視緣何青睞獨立音樂?

不過,據《2017年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影視劇音樂產業總值約為3.94億元,同比增長34%。相比於國內的影視劇市場,OST顯然有很大發展空間。但可以預見的是,音樂與火熱的影視行業互相搭載、聯合營銷,的確是切合當前形勢的好路子。

而影視行業從主流音樂轉向獨立音樂的選擇,也表明了當前消費市場需求的變遷。

此前,影視配樂也有不少被人吐槽和詬病的例子,比如原本打鬥得非常激烈的古裝武俠劇場景,卻配上了TFboys的《大夢想家》,分分鐘出戏;電影《惡棍天使》主題曲《娘娘我錯了》只是各種梗的拼湊,被斥和電影本身一樣不知所云。

堯十三都給《無名之輩》唱插曲了,影視緣何青睞獨立音樂?

曾經簡單粗暴、製作粗淺、炒歌手IP的影視配樂套路已經不再適應當前受眾的需求,用腳投票成為觀眾表達訴求的重要方式,更趨向於向年輕化、個性化。

於是,具備具有良好內容表達、可塑性高的獨立音樂便走進了影視圈的視野,而新生代的影視從業者自身也受到新興文化市場的影響,願意嘗試更多新鮮的音樂,摒棄千篇一律的影視配樂製作套路,尋求能夠更加契合電影、更為量身打造的音樂形式。

“小成本”與“窮獨立”的相互成全

當然,影視看上獨立音樂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就是成本問題。

一般情況下,國內電影的製作成本在1000萬至3億元人民幣之間,而其中音樂創作人的酬金所佔的比重非常有限。據公開資料,通常大約佔總製作成本的0.3%至1%不等,而更多的資本被用在了宣傳推廣發行上,這是由當前我國影視行業的運作模式所決定的。

同時,不難發現,市場中已經浮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成本電影、網大、網劇,甚至常在口碑和票房上逆襲“重工業大製作”。小成本逆襲的標誌性事件,就是2006年的電影《瘋狂的石頭》,成本僅僅花費300萬,卻拿下了2600萬票房。而從近年來看,《我的少女時代》、《驢得水》、《百鳥朝鳳》等都是非常經典的小成本逆襲的案例,包括剛剛上映的由堯十三獻唱的《無名之輩》,也是小成本製作。

堯十三都給《無名之輩》唱插曲了,影視緣何青睞獨立音樂?

那麼,在有限的預算中,能夠合理分配給配樂的部分更加有限。相比流行歌手,性價比更高、可塑性更強、氣質更符合的獨立音樂或許就成了小成本製作影視的博弈之選擇。

除此之外,在影視作品中曝光率的增高也與獨立音樂自身逐漸走向主流關係密切,尤其是民謠、說唱,這幾年發展趨勢明顯。隨著越來越多的民謠歌手、說唱歌手開始走到臺前,他們也通過各種榜單、節目為大眾熟知。

在《董小姐》紅起來的當年,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就火速找了宋冬野唱了主題曲,也算是開了當前獨立音樂與影視業合作的先河。而在這兩年說唱爆發之後,rapper們也成為了眾多影視劇宣傳的標配。

堯十三都給《無名之輩》唱插曲了,影視緣何青睞獨立音樂?

相比目前本土搖滾還多處於地下自娛自樂的狀況,民謠、說唱已經走入了大眾的視野,而聽眾的肯定也帶來了其他行業IP聯動的橄欖枝,這其中自然就包括觸覺敏銳、正紅火發展的影視業。

“影視+獨立”的隱憂與未來

在種種因素推動下的獨立音樂與影視業的結合,今後會給獨立音樂帶來什麼變化?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搭載主流影視“捆綁銷售”進入受眾的視野,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音樂人為大眾所熟知,而伴隨宣發策略的推進,能夠直接帶來曝光度的提高,從而倒推獨立音樂人的走紅。當然,這也為影視業提供更多的配樂選擇,對於這兩個行業來說,都將是良性循環的過程。

隨著影視和音樂正在在營銷模式上走向深度聯動的方向,也逐步細分出影視音樂的上下游產業鏈和服務方。此前,QQ音樂甚至還提出過以數字發行為核心,打造直播IP預熱+影視營銷植入+線上定製化營銷+線下場景體驗的“4D環繞式全景營銷”的說法。可以預想,今後獨立音樂和影視業的聯合營銷將會越來越成熟。

堯十三都給《無名之輩》唱插曲了,影視緣何青睞獨立音樂?

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隱藏的一系列問題。在獨立音樂和主流影視的內容磨合過程中,難免會流於流行和套路,甚至有急功近利的現象。可以說,不少影視音樂的作品明顯只是為了宣傳出的行活兒,除了為了迎合影視作品把歌曲刻意流行化,最根本的是作品本身並不具備脫離影視劇的獨立生命力。

當然,從整個行業角度看,國內影視音樂產業發展也尚未成規模,仍然存在著運作不規範、人才匱乏、變現途徑少、收入不平衡以及盜版等問題,這也必然將影響著獨立音樂投身影視配樂的健康發展。

影視本就是在曲高和寡和流於俗套之間搖擺的藝術,那麼在當前抖音神曲的包圍中,在熱錢、紅海和IP的轟炸中,如何才能讓影視與獨立音樂更好地聯動,為這個時代創造出更多膾炙人口的影視歌曲,還亟待我們去求索。

排版 | vis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