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繼網易、阿里之後,剛剛,京東也宣佈正式入局“智能養豬”。這年頭,不養個豬,可能都不好意思自稱是互聯網企業了。AI養豬,到底靠不靠譜?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京東宣佈入局“智能養豬”


在11月20日召開的JDD-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正式發佈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曹鵬介紹,通過整合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和神農系統(SaaS),獨創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3D農業級攝像頭等先進設備,打通養殖全產業鏈,可真正實現農牧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幫助大中型養殖企業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節省飼料8-10%,縮短出欄時間5-8天。

據不完全統計,如果整個中國養殖業應用這一解決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業成本500億元。

互聯網大佬為何偏愛養豬?


當年丁磊宣佈養豬計劃時,業界人士熱嘲冷諷,都覺得不靠譜。沒想到7年過去後,網易的豬都出欄了,銷量還非常不錯。從此,互聯網大佬們加入養豬大隊的消息頻繁出現。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馬雲終於坐不住了,2018年2月6日,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佈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實現AI養豬。在前期的理論驗證階段,ET大腦讓每隻母豬年生產能力提高3頭,死淘率降低了3%左右。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今天,輪到京東了!表面上看,養豬與這些互聯網大佬們的業務沒有任何關係。但事實上,不管是網易、阿里還是京東,其目的最終只有一個,即掌控上游資源,以更好地服務於其他業務,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以上三家都入局了電商,也志在打通線上線下,先從最親民的豬下手,的確是個好方向。

而現在也正是進入養豬行業一個好時機。這幾年養豬行業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從生產端來說,供給側改革的風正在吹向養豬業,整個行業需要高端豬肉、安全豬肉、品牌豬肉等特色豬肉來提升豬肉的溢價能力。

對於這些巨頭而言,投資養豬廠,用AI技術養豬,提升豬的檔次。等豬出欄後,就可以通過其線上線下多渠道售賣。中國作為一個豬肉消耗的大國,這些有著AI高科技背書的豬,前途不可估量啊。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AI養豬到底靠不靠譜?

中國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國農業產業相關領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產業生產效率,成為面對這一重大挑戰的可行之道。

近幾年,人工智能這項“黑科技”橫空出世,想通過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律,構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並且,該技術在醫療科技、智能家居、物聯網平臺、自動駕駛等行業的應用也正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

養殖業作為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人工智能投資者的“寵兒”,備受業內外人士關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實施智慧農業工程。2018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由此可見,智慧農業將是一大趨勢。

中國的養豬市場發生鉅變,自然會出現大量需要解決的痛點。技術和管理的創新,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人工智能有望解決規模化養殖的很多難題。那麼,AI養豬能解決哪些痛點?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1.提升PSY成績

就拿養豬中的關鍵指數PSY為例。母豬產仔是養殖中最上游的環節,也是各大養殖集團爭奪的制高點。歐美通過精細化養殖,能把PSY指數做到25以上,而中國的平均值在18附近。按照每頭斷奶仔豬300元的利潤來說,這意味著2000元人民幣的收益差距。

另外,5月18日,由特驅和阿里聯合發起的智能養殖產業生態圈成立儀式上,特驅集團董事長王德根公佈了一組數據:如果智能養豬全面鋪開,中國PSY平均水平將增加8頭,達到26頭,將節約1000萬噸糧食,減少7500萬噸糞汙排放量,減少30萬畝圈舍建設土地面積,按照400元/頭的邊際貢獻,以現有母豬存欄量計算,養戶將增加1344億元收入。

影響PSY指數的一個關鍵,是養殖工人判斷母豬發情時的能力。養殖工人會牽一頭公豬經過母豬,然後觀察母豬的幾個行為特徵:母豬是否會嗅公豬、身體是否僵硬、陰戶是否紅腫且有分泌物。這些行為特徵預示著母豬即將排卵,養殖工人隨後進行人工配種操作。一般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高人工視覺判斷的準確性。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2.人工智能的另外一個使命是代替人工

中國頂級的養殖集團已經有能力獲得和歐美國家相當的PSY指數。也就是說,這些養殖集團已經觸摸到了生物極限,人工智能技術並不能進一步提高他們的PSY指數。然而,這些養殖集團的高水平養殖是靠人撐起來的。

在這些養殖場中,負責查情的老師傅擁有十多年的經驗。經過一兩年培訓的本科畢業生,往往都還是打下手。查情過程不但需要多人配合,而且耗時長,更讓人員捉襟見肘。人員相關的管理難題,也會隨之出現。只要用技術替代人工,規模化企業才能消除擴張過程中的後患。

因此,即使養豬水平已經達到生物極限,但養豬業依然需要人工智能來取代人工,以便在規模化競爭的潮流中站穩腳跟。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3.一個關鍵問題——人工智能的成本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呈現井噴之勢,這大大降低了技術開發的門檻。人工智能在替代人工的一些應用場景也表現卓越。就拿車牌識別來說,就取代了停車場收費的大爺們。按照這一思路類比,把已經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搬到養豬場,其削減的人力成本,就足以補貼其建設成本。

遺憾的是,這個預期超出了現實。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是一套方法的集合。在應用方法的同時,除了要嘗試方法組合,還需要迭代嘗試來獲得最佳參數。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直接套用其他行業案例,那實施者在付出巨大的成本的同時,還很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京東金融去年的“豬臉識別”比賽,就向我們展示了問題所在。“豬臉識別”就是套用“人臉識別”來確定豬的身份。這項技術可以通過識別出的身份來為活豬保險提供真實數據。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在知乎上,就有“如何看待京東金融JDD大賽今年舉辦的豬臉識別比賽”的討論。在京東金融官方號的回覆中,就列出了“豬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困難點:1.豬的生長週期短,外貌變化快,識別難度高;2.豬總是運動,很少正對鏡頭,數據採集難度高。3.面臨智能耳標等成熟技術的競爭。

就拿採集難度這一條來說,在採集數據的過程中,京東金融派出了20人的團隊,花費了兩天時間,才採集到105頭豬的圖像數據。考慮到大型養殖集團千萬頭的養殖級別,“豬臉識別”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再舉個例子,用聲音識別來分辨產房中被壓小豬尖叫聲,從而防止母豬壓死小豬。母豬壓死小豬確實是小豬死亡一大原因。根據現有的聲音識別技術,識別出小豬被壓也並非難事。然而,小豬被壓超過一分鐘,就很有可能窒息死亡。因此,從識別信號到人工干預,必須在不超過三分鐘的時間內完成。

這種情況下,時間就是生命。一些小豬場甚至會派工人輪流住在豬舍中。工人聽到尖叫即刻行動,才有可能完成拯救。在這一應用場景中,上行聲音數據的識別,必須和下行干預結合,才能來得及解救被壓小豬。遺憾的是,市場上現在還沒有成熟的自動化干預設備。因此,很難通過人工智能來拯救小豬。

在應用人工智能算法時,豬場很難直接套用其他場景。想要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必須同時理解養殖和算法,通過綜合多種技術方法,創造出低成本而實用的工具。

舉一個例子,京東金融提到的耳標可以低成本地完成身份識別,但採集到的數據維度太低。把耳標技術和動態追蹤結合,就可以確定每頭豬的位置、行為和狀態。這樣的產品在現階段就有實用性,又免除了養殖企業在盤點和轉圈過程中常見的人工錯漏。


未來養豬行業怎樣?繼丁磊、馬雲之後劉強東也坐不住了!

當然,即使是這樣一個產品,也需要反覆嘗試和迭代,不可能一蹴而就。從這個角度上說,已經習慣了長週期投入的養殖集團們,可能會更有耐心在“人工智能養豬”行業耕耘。

一個萬億級的市場發生鉅變,大量需要解決的痛點隨之產生。而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養豬(甚至其他農業生產活動)結合的做法,有望解決規模化養殖的很多難題,也正成為一種趨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互聯網大佬加入到智能養殖的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