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說說有氧運動|原來它有這麼多不可替代的好處,動起來

胡大一:說說有氧運動|原來它有這麼多不可替代的好處,動起來

胡大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中國控煙協會會長、著名心血管專家、醫學教育家,預防醫學家

1,有氧運動是鍛鍊提高人體耐力的運動,特點是持續性,而不是像舉重使用暴發力。

有氧運動形式多樣,大多簡便易行,低成本,效果好,包括快步健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爬山、跳廣場舞、跳繩……可根據自己身體、工作學習節奏、興趣愛好選擇。關鍵要持之以恆,堅持數年,必有好處。路在腳下,走向健康。走路是最容易普及推廣到億萬群眾,進入千家萬戶的有氧運動方式。你可以有藉口忙的沒時間去游泳、爬山,任何人再忙,也沒借口不能用好碎片時間走路。我從2000年元月一日,新世紀開始,17年如一日,堅持日行萬步路,從未懈怠!

2,有氧運動——健身秘訣

1990年我在國內首次全文翻譯了Cooper的有氧運動經典名著,當時風糜世界的最暢銷健康書。我找的出版機構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當時我國廣大民眾對“有氧運動”還很生疏。出版社考慮書的銷路,強行將書名改為“健身秘訣”。

Cooper醫生不要版權費,還親自為中譯本寫序。後來我把有氧運動內容融入了首都最成功的一次全民健身發動“登上健康快車“,先在北京晚報連載,後又彙集成書。書名就是“登上健康快車”,不僅在北京,在全國也成了暢銷書,地鐵口地攤上到處可見這本書的盜版。有氧運動走進了中國人的千家萬戶。《燈火闌珊處的精彩》一書的著者,1933年出生,畢業於哈爾濱軍工,84歲高齡,仍十分健康的劉振茂先生就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堅持有氧運動的代表性人物。

3,有氧運動有哪些促進健康作用?

胡大一:說說有氧運動|原來它有這麼多不可替代的好處,動起來

(1)改善心肺功能;

(2)增強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老人們都很在意吃鈣片補鈣,實際上,陽光行走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最好良藥!

(3)減體重,降血糖與甘油三酯效果明顯,有利於控制血壓,尤其中青年高壓不高,低壓高,脈壓小時,有氧運動有利於降低舒張壓,拉開脈壓,有益於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有氧運動還是抗焦慮/抑鬱,給人帶來精神愉悅,改善睡眠的無副作用的良藥。很多穩定心絞痛患者無需支架。有氧運動促進側枝循環形成,即自身搭橋,減少心肌缺血,控制心絞痛。

4,一個人的有氧運動能力是第五生命指徵!

眾所周知,你要存活離不開我們稱為生命指徵的四項,其中任何一個出了嚴重問題就會影響健康與生命。這四項為:血壓、心跳、呼吸和體溫。最近,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科學聲明,將每個人的有氧運動能力列為第五生命指徵,用以評估人的健康與壽命。

胡大一:說說有氧運動|原來它有這麼多不可替代的好處,動起來

點擊放大查看大圖

我們來看在中國都以億為計的慢病或慢病的危險因素(上圖所示),圖中的橫座標從左向右分別代表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吸菸和膽固醇升高。縱座標代表死亡風險。顏色越深的柱狀圖代表有氧運動能力越強。我們清楚的看到 ,所有這些慢病的患者隨有氧運動能力增強,死亡風險都明顯下降,也就意味著壽命更長。

胡大一:說說有氧運動|原來它有這麼多不可替代的好處,動起來

點擊放大查看大圖

(上圖)圖示縱座標為死亡風險。黑柱代表正常人,白柱代表已患過冠心病的患者。從左向右看,無論正常人還是冠心病患者,如果常年不運動,有氧運動能力很差,死亡風險都高。而經過運動訓練,隨有氧運動能力提高,死亡率下降,有氧運動能力越高,死亡率越低。而且堅持運動,有氧運動能力高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低於不運動、有氧運動能力低的正常人!我們看圖的最右側,當冠心病患者有氧運動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其死亡率已不比正常人高。得了冠心病,把煙戒掉,認真堅持用好藥,堅持運動,逐漸提升運動能力,依然可健康長壽,享受人生,迴歸社會。

5,找4S店,參加過好支架人生俱樂部!

得了冠心病,支了架的許多患者不敢運動,怕心臟出事。問醫生,最經常得到的答覆是毫無用處的一句套話:“可運動,別大動。” 支架後應積極動養而不是靜養。但既要保證運動安全,又要實現運動效果,這就需要到心臟預防康復中心(4S)店,參加過好支架人生俱樂部。在特殊的運動場所(醫療健身房),有醫生護士在場,有專業運動治療師。先作運動評估,明確以什麼運動強度開始是安全的。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運動強度,提高有氧運動能力。運動中有設備實時監測血壓、心率(律),心電圖。可及時發現風險,終止運動。現場備有心臟急救設備。患者可安心放心運動。

6,“運動治癒了冠心病?”

18世紀既無支架搭橋,也無任何治療心絞痛的“西藥”。英國的Herberden醫生把穩定的心絞痛患者組織起來,到空氣清新的森林中,每天伐木30分鐘,3-6個月後,患者的心絞痛都滿意控制了。他把運動作為治療冠心病的良藥。因那時沒有CT和冠狀動脈造影評估。他認為運動治癒了冠心病。今天我們知道,是運動促進了側支循環形成,減輕了心肌缺血,控制了心絞痛。

7,心肌梗死靜養還是動養?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於穩定性心絞痛,它是心臟急重症。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傳統的醫療規範強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靜養,急性期至少臥床6-8周。之後也不宜大動。有的專家建議進一步延長臥床時間。我剛在北大醫院工作,當時醫院治療常規要求患者嚴格臥床,二便都在床上,翻身都要小心。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開始質疑這種靜養模式。研究顯示靜養不僅不利於心臟康復,而且長期臥床易引發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患者應根據病情及早開始床上、床旁和病區內行走。逐漸出現了心臟康復門診與病房。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患了急性心肌梗死,他的醫生是當時極力主張長期臥床的學術權威,而總統是很不配合的患者。他很早下床散步、游泳和打高爾夫。他不但未發生醫生擔心的心臟風險,反而恢復的十分順利。

8,醫(療)體(育)結合,助推慢病預防康復!

健康中國2030中提出醫體或體醫結合是慢病防控的亮點。我在做中華心血管病學會主委期間,主動向陳春明院長和陳君石院士請教建議將運動是良醫項目列入心血管臨床醫生的教育培訓項目,之後在石家莊年會上和當年長城會上成功舉辦了專場培訓,又把營養培訓引入長城會,為今天的五大處方奠基。

我要特別強調,即使今天我們有了支架、搭橋、他汀、阿司匹林……運動仍有獨特的,不能取代的,具有附加作用的對慢病預防與治療作用。要把醫體結合落地需要從醫學體育教育體系重構,適應慢病防控需求的新型醫務人員培養,醫療資源配置,醫療機構改革,醫療模式轉變和醫保付費機制的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