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胡大一:“治高血壓不能指望大醫院!”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胡大一:“治高血压不能指望大医院!”

胡大一教授直接指出:“高血壓管理也要像心臟康復一樣需要五個處方。”

文 | 小生

受訪專家 | 胡大一教授

來源 |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心臟康復的五個處方是它的‘五大法寶’,如果高血壓管理不走這條路,只靠藥物肯定控制不住,但目前醫療資源被公立醫院高度壟斷。大醫院人滿為患,掛號起五更、排隊一條龍、候診一小時、看病三分鐘,別說五個處方了,一個處方都弄不好。”胡大一教授在接受《醫學界》採訪時說。

胡大一:“治高血压不能指望大医院!”

胡大一教授

1

今年發表於《Circulation》的一篇文章公佈了關於2012年-2015年中國高血壓狀況的全國性調查結果:按照2010版中國指南的標準,18歲以上的中國成年人口中高血壓的發病率為23.2%(約2.45億人),處於高血壓前期的佔41.3%(約4.35億人)。其中,只有46.9%的高血壓患者明確知道自己的病情,接受處方降壓藥治療的患者有40.7%,而控制率僅僅15.3%

但如果按照2017版本美國心臟病學學會/美國心臟病協會(ACC/AHA)高血壓指南標準,中國高血壓發病率會高達46.4%,同時控制率跌至3.0%。

2

在如此嚴峻的防治形勢下,胡大一教授直接指出:“高血壓管理也要像心臟康復一樣需要五個處方。”

在胡教授的門診中,至少1/3的患者患有高血壓,他說:“現在高血壓也好,糖尿病也好,大家都是就藥談藥,一個藥降不下來加兩個,兩個不行加三個,專家們各有各的經驗和用藥體會,但我要強調的是,高血壓管理絕對不能靠單純用藥,藥物雖然也很重要,但一定要改變生活方式,用好五個處方。”

✎“五個處方”

胡大一教授一直以來反覆強調的五個處方包括:“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包括睡眠管理)處方、戒菸限酒處方。”

  • 首先降壓藥要調好,沒有一個醫生能夠與患者一面之交就把降壓藥能調好,一定要與患者建立長期互動,在藥物調整過程中確保用藥的三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依從性;

  • 另外要讓患者動起來,運動對降壓的作用已經非常明確;

  • 還有就是營養處方,管住嘴、邁開腿,吃動兩平衡,理想體重對血壓、血糖、血脂都有全面的好處,可以用更少藥物達到更穩定的控制效果;

  • 第四就是心理睡眠處方,很多老年人操心、孤獨、失眠都會導致血壓波動,另外一個需要重視的現象就是老年人對血壓的過度關注,老兩口在家沒事就量血壓,越量血壓越高,波動越大,所以對血壓的焦慮和過度關注也是血壓波動的重要因素,很多醫生都沒有重視這方面;

  • 最後是戒菸限酒

胡大一教授說:“我要強調的是,

高血壓管理不是需要1個處方,而是要5個處方,而現在我們的高血壓治療也就是就藥談藥,單純在生物技術上下功夫,甚至搞不靠譜的腎動脈交感神經消融術,我想談的是從青少年就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預防高血壓,得了高血壓後能不能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行為方式,獲得更好的降壓效果,提高血壓控制率。”

胡大一教授尖銳指出,藥物處方也沒有真正做好。他表示降壓藥物的調整是一個醫患互動的過程,醫生開出安全有效的藥物後,需要不斷隨訪,還要提高患者依從性,根據患者血壓變化相應調整治療方案,但現在臨床醫生普遍沒有隨訪互動服務,高血壓門診往往是一面之交,後面的藥事服務、三性管理(安全性、有效性、依從性)沒有做到位。


醫生開了三四種藥物,患者回去後仔細看完說明書,挑選其中一兩種吃,結果效果不好,患者頻繁換專家,不同專家有不同的傾向性,又導致頻繁換藥,因此長期以來高血壓的藥物控制率也不高。

3

“要把生物醫學、身心醫學、行為醫學、營養醫學、運動醫學這套組合拳打好,才能管理好高血壓。”胡大一教授說,“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只有醫生有積極性不行,要充分教會患者自我管理血壓,隨著互聯網醫療和穿戴設備的普及,這些都會容易實現,讓患者自己掌握五個處方,充分發揮患者家庭的參與度,共同決策,這是未來高血壓管理的主要方向。”

有一個縣的副縣長曾經有13種慢病,一天要吃21片藥物,但經過胡大一教授團隊的藥物、飲食和運動等全方位指導,現在每天只服半片降壓藥,脂肪肝“走沒了”,體重減了40公斤,血糖和血脂都正常了,胃舒服了,鼾症沒了,呼吸睡眠好了以後,整個人的精神也好了。

這五個處方已經被胡大一教授成功的應用於心臟康復領域,並且在全國500多家心臟康復中心推廣應用,他表示心臟康復的未來方向,就是要向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方向拓展。

雖然五個處方在心臟康復領域應用已經非常成熟,但胡大一教授認為在當前醫療現狀下,要轉變所有醫生還有個漫長過程。“五個處方的難度雖然不大,主要問題在醫保付費機制和激勵政策方面,實行五個處方會減少患者用藥,降低醫療成本,但醫生要做更多的工作,所以要在激勵機制上去調動醫生的積極性,缺乏激勵機制就很難實現。”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