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需要“五步法” 让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落到实处

为了建立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有效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分散生产经营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党员发挥作用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很多基层党组织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以“设岗定责”为载体,将农村无职党员纳入有效管理,切实改变了无职党员教育管理难题。但是目前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仍存在假大空、不具体、难以长期坚持、不便于考核的问题。为了让此项工作有效开展,按照“五步走”法,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落到实处。

一、“支部设岗”是基础。各支部要围绕本村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结合实际设定岗位,明确职责。要据事设岗,村里干什么事,就设什么岗,如围绕农户增收设置科技示范、产业发展、技术传授、农产品销售等岗位。要按需设岗,群众需要什么,就设什么岗。如围绕群众所需所盼,设立政策宣传、纠纷调处、村务监督、民意收集等岗位。要因人设岗,党员能干什么,就设什么岗。如按照党员身体力行,分别设立扶贫帮困、公路养护、治安巡逻等岗位。

二、“党员选岗”是前提。岗位出台后,各村要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张贴宣传画、播放喇叭、编发手机短信、召开党员群众大会等形式,及时公布所设岗位、职责、职数和选聘条件,组织思想好、能力强、会干事、身体健康的无职党员自主选岗,认领岗位。党支部收集汇总党员申报岗位后,按照岗位设置条件、职责、职数,对照党员自主选岗情况,及时调整并确定岗位,力争把每个党员都放在最需要、最适合、最愿意的岗位上,使党员的个人自愿与党组织的意图协调一致。

三、“公示明岗”是动力。党员愿做什么,应做什么,要通过一定形式予以公布。在党员自主择岗和支部议岗、定岗后,党支部要再次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宣布党员认领岗位和职责任务,张榜上墙,亮明身份。将党员认领岗位、主要职责、服务区域、帮扶对象、联系电话等一一公示,方便群众知晓。同时,党支部要给领岗党员颁发岗位牌,增加认岗履职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四、“承诺上岗”是关键。把岗位职责落实到人头,党员肩上才有担子、有压力,他们才会管事、干事。岗位职责确定后,党支部必须组织党员围绕岗位、职责进行公开承诺,结合生产发展、村级管理、服务群众以及自身实际,提出承诺事项,组织党员群众评议审定,建立台账,接受监督,推动党员更好践行承诺。承诺确定后,党支部还应组织开展党员上岗培训,教会上岗履职的方法,提升履职能力。

五、“定期评岗”是保障。党员认岗后表现如何?承诺事项完成怎样?这是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对此,党支部要根据工作需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员组织生活会或党员群众大会,对党员认岗履职情况进行评议。评议时,党员对自己的履职情况、承诺完成情况进行讲述,接受组织点评和党员群众评价,按一定标准和比例分别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等次,并张榜公布。年终,根据党员获得“优秀”等次的多少,分别评出“党员示范岗”、“优秀党员户”、“党员服务明星”等,颁发匾牌、荣誉证书,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特别优秀的,报上级党委表彰,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只有坚定不移走好这五步,就能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其发挥个人专长、奉献社会提供舞台,激发广大无职党员在广阔农村大展身手的潜能,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撰稿人:赵蕾 审稿人:高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