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家生物醫藥公司商譽達1544億元 43家公司超過10億元

■本報記者 張 敏

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了針對商譽減值的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八號文件,從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商譽減值事項的審計和商譽減值事項相關的評估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自2014年以來,生物醫藥行業併購重組加速,由此一些企業的商譽總額也不斷增長。

《證券日報》通過同花順數據查詢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A股生物醫藥行業294家企業中,206家公司公佈了商譽額度,總額為1544億元,而這些公司的淨資產總額為9462億元。這206家公司的商譽總額佔淨資產的比例為16%。

天風證券發佈的研報認為,醫藥生物行業商譽值絕對值位於全行業較高水平,居於第二位,僅次於傳媒行業。從全市場來看,企業數量相對較多,因此行業商譽絕對量較大。預計醫藥行業商譽值較大主要系部分企業早期收併購以及部分企業轉型產生。

中小創是主體

商譽是發生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之時,併購方支付的價格超過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它反映了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持續經營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可以說每一個併購之後都會產生商譽。

從商譽總額來看,生物醫藥行業43家公司商譽總額超10億元,5家公司商譽總額超50億元,其中上海醫藥的商譽最高,為122.86億元;復星醫藥的商譽位居第二,約為87.58億元。

從商譽總額佔淨資產的比例來看,44家公司該比值超過30%。多家公司的商譽佔淨資產比例超過70%、甚至90%。

數據顯示,博暉創新今年前三季度的商譽為8.57億元,淨資產為11.8億元,公司商譽佔淨資產的比重達到72.6%。百花村今年前三季度的商譽為10.8億元,淨資產為18億元,商譽佔淨資產的比例約為60%。東誠藥業今年前三季度的商譽為27.22億元,淨資產為45.6億元,公司商譽佔淨資產的比例約為60%。

從結構來看,在上述43家商譽超10億元的上市公司中,有5家深市主板公司,14家中小板公司,12家創業板公司,12家滬市主板公司。在上述商譽佔淨資產比例超30%的44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深市主板公司,有17家中小板公司,有14家創業板公司,8家滬市主板公司。

天風證券發佈的研報認為,從申萬二級行業來看,化學制藥、醫藥商業、中藥板塊商譽值較高,居於醫藥行業的前三位。而醫療服務板塊商譽值增速加快,近年來醫療服務商譽增速高於行業增速。“我們判斷醫藥服務領域主要是連鎖化的經營,需要通過收併購提升規模效應,達到全國化的佈局目的”。

多家公司計提商譽減值

一位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一些上市公司業績低於預期,商譽減值成為主要“黑天鵝”之一。“企業在收購的過程中,形成了大額的商譽,而一旦這些收購標的沒有完成業績承諾,則存在商譽減值的可能,這將對上市公司淨利潤產生影響”。

數據顯示,包括新華醫療、博暉創新、京新藥業、百花村、千山藥機、海正藥業等上市公司發佈了商譽減值的公告。其中百花村發佈的商譽減值公司引起市場關注。

今年4月25日,百花村發佈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4.2億元,同比下滑43.66 %(主要是貿易收入同比減少44.17%,置出資產收入減少2.72億元,減幅10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4億元,由盈利轉為虧損。

據瞭解,百花村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為:2016年收購的南京華威醫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威醫藥”)連續兩年未達到業績承諾目標,公司對此進行了商譽減值計提。

紅日藥業今年發佈的2017年年報介紹,公司計提資產減值1.3億元。據瞭解,紅日藥業於2015年通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分別取得北京超思電子及湖州展望藥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其中對北京超思確認商譽7.73億元,對湖州展望確認商譽5億元。由於北京超思及湖州展望2017年淨利潤的實現情況低於收購時預期值,存在資產減值跡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