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何止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


D&G何止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

D&G品牌創始人兼創意總監,左:Domenico Dolce,右:Stefano Gabbana(此次辱華事件的男主角)。

D&G辱華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昨天,原定於11月21日晚間9時在中國上海舉辦的意大利時裝品牌Dolce&Gabbana “The Great Show”時裝秀已取消。但D&G看起來還是沒有悔改之意:

最新進展

D&G首次回應辱華事件,未提道歉

11月21日晚11時,Dolce & Gabbana在官方Instagram上發佈辱華事件回應,原文如下:


D&G何止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

我們原想在上海為中國帶來一場關於品牌歷史和願景的活動。

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時裝秀,而是帶著我們,以及喜歡Dolce & Gabbana的人對中國的愛和激情來創作的活動。

今天發生的事情對於我們來說十分不幸,對夜以繼日籌備此活動的工作人員來說也是一樣。

我們想從心底裡對朋友們和消費者們表示感謝。

Domenico Dolce,Stefano Gabbana

這是自21日下午3時,Dolce & Gabbana宣佈取消原定的上海大秀之後,首次對辱華事件作出官方回應。目前該條推送關閉了評論。

很多網友注意到,該聲明並沒有流露出歉意,也沒有道歉的字眼。而據上游新聞報道,D&G遭多家電商平臺店鋪下架。記者通過淘寶等電商平臺發現,多家經營D&G品牌的店鋪表示,暫不接受訂單。D&G在中國大概是要被徹底拋棄了……

Stefano Gabbana發表辱華言論與一則宣傳片《起筷吃飯》有關。這則視頻被質疑為歧視中國傳統文化。一位網友跑到Instagram,質問Stefano Gabbana,最終引發了一場罵戰。在對話中,他稱呼中國為“Country of (shit) ”“無知骯髒惡臭匪幫”,由此引發後來的事件。

這件事是中西文化摩擦,以及中國消費者“用腳投票”懲罰涉嫌辱華或損害中國利益外國知名公司的最新例子。

D&G何止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

實際上,這不是第一次Dolce & Gabbana惹怒中國人。

2017年4月,該品牌在中國拍攝的“#DG愛中國#”宣傳片招致批評。品牌選擇讓身穿華服的模特出現在北京知名景點,如天安門、雍和宮、南鑼鼓巷、長城,與亂入的路人“合影”,照片中,模特開懷大笑,而路人則一臉茫然。

這組照片被批評為故意醜化中國:“色調醜、構圖醜、表達方式也醜,矯情心機,秀優越感。”引發爭議後,D&G官方微博刪掉了圖片,但沒有作出任何說明。

D&G何止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

隨後有網友發現,杜嘉班納在日本拍攝的照片畫風完全不一樣(上圖)

而在2012年,香港海港城D&G門店D&G禁止香港民眾在門前拍照。此舉引發眾多香港民眾不滿,要求其為此歧視性政策道歉。

D&G就事件作出回應指出,香港傳媒所作出的具爭議性報道,並非出自該公司或該公司之員工,該公司強烈反對任何帶有種族主義或貶抑意味的言論,對被牽涉入爭論當中深表遺憾,又強調該公司絕對無意冒犯任何香港市民。

D&G何止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

11月21日的上海世博中心,原定在此開秀的D&G因辱華風波“因故改期”。耗資800萬搭建的舞臺成擺設,據悉D&G尚未支付彩妝及模特費用。

D&G的畫風實際上還是與其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其種種看似幽默的反諷行為,似乎在傳遞某種千禧一代的生活態度。

為了親近中國的年輕一代,去年6月,國內流量明星王俊凱成為D&G品牌2018春夏男裝系列的開場模特,迪麗熱巴也曾擔任過該品牌亞太區品牌大使;gogoboi、Fil小白等國內時尚大V也曾登上品牌秀場。

對於這種希望藉助流量明星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做法,有分析指出,這樣風險極高且過於浮誇,最終將失去奢侈品牌該有的底線。但任性的D&G不願接受批評,Stefano Gabbana回應:現在的媒體和評論人落伍了,他們不懂千禧一代。

有觀點認為,Dolce & Gabbana的種種表現顯得太過浮躁,早晚會毀了這個品牌。

據報道,D&G此前曾將《紐約時報》報道歐洲大秀的團隊驅逐,還把Vogue意大利版等一批著名時尚媒體拉入過黑名單。Stefano Gabbana本人更是“口無遮攔”,他曾在Instagram上表示美國明星Selena Gomez “醜”(ugly),diss超模Kate Moss,說她在Saint Laurent秀場的表現差。

傲慢和極端的後果很快反應在財報上——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其收入基本與上一年持平,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同比下滑7.1%至1.56億歐元。

從過往的事件來看,此次辱華事件並非偶然,為了迎合千禧一代,品牌不惜犧牲自己的“底線”,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最終導致價值觀淪喪。這個教訓應該會讓兩位創始人意識到,價值觀對一個品牌的重要性。


D&G何止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於奢侈品行業的重要性仍然無可匹敵,並且消費正從海外迴歸本土市場。貝恩報告顯示,2015至2018年間,中國在大陸的奢侈品消費增速是海外的兩倍。今年,中國大陸奢侈品銷售額以固定匯率計算增長20%至230億歐元,且這種增長來自真實需求而非提價;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奢侈品市場的貢獻達到33%,到 2025年還將上升到45%。預計中國地區的奢侈品市場增速將達到20%以上,是歐美地區的10倍。

根據麥肯錫的統計,今年中國的百萬富翁人數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到2021年,中國將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富裕家庭。連白宮都宣稱:中國消費者將支撐起LV,愛馬仕等全球奢侈品市場,未來這個行業,還得指望中國。

目前,已經有許多奢侈品品牌開始取悅中國消費者了,如普拉達、Burberry正在研究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消費習慣,很多曾不可一世的那些奢侈品品牌都在選擇“入鄉隨俗”。D&G這種劍走偏鋒的自負品牌,還是學著點吧!

內容綜合自:虎嗅APP、觀察者網、環球網、芥末De財經、好奇心日報等

D&G何止在辱華的邊緣瘋狂試探

人民日報評“D&G辱華”:

不尊重他人者只會被拋棄

辱華,意味著自取其辱。如果以寬容態度觀之,廣告視頻可能不一定是“故意”,但這樣一種低級的文化符號拼接,確實讓人難以接受。而設計師與網友的“對罵”,即便其自稱“賬號被黑”,也很難“自證清白”。

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品牌,作為具有公共傳播屬性的廣告,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的設計師,對其他國家、其他文化的侮辱言行,既非正常的商業行為,也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更是對人類共同價值觀的挑戰。

遺憾的是,這不是D&G第一次陷入“辱華危機”。去年,在該公司發佈的一則廣告裡,一些照片極端地“對比”呈現了發達與貧困的場景,被網友指出“故意展示中國落後的部分”。誠然,走在脫貧攻堅衝刺路上的中國,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但只是簡單地把一個國家的多維發展圖景“摺疊”成平面,有失公允,更容易產生誤導效果。難怪不少中國消費會因此認為“自己沒有受到尊重”而抵制其產品。由此也可見,尊重消費者的品牌才能被尊重,尊重不同國家文化的商業行為才配得上“全球化”。

世界經濟逐漸融為一體,這不是簡單的“買賣關係”,而是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認同為前提。商品有價格之高低,品牌有價值之大小,但真正有生命力的發展主體,更要具備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品格。事實上,從“奔馳海報辱華門”到“瑞典電視臺辱華視頻”,再到D&G的辱華廣告,這些讓人深感遺憾的言行說明,跨越陸地與海洋的經濟合作、社會交往,雖然日益加深了,但傲慢與偏見仍舊存在,阻擋著共同成長的步伐。這其中,有些是對中國文化缺少了解,有些是對中國國情一知半解,還有些則是缺乏認識與瞭解的興趣、缺少尊重與包容的態度,由此拼湊嫁接事實,甚至歪曲了價值判斷。

辱華,起始於對中國的偏見,但歸根結底在於封閉心態。時至今日,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當人們腳踏著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眼裡不應只有“市場”,還應該看傳統——看到五千多年的優秀歷史文化,這樣就不會拿“起筷吃飯”開玩笑;看現實——13億多人民都在為美好生活而奮鬥,這樣就不會用極端對比的圖片當噱頭;看未來——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這樣就不會自認為“沒有你們(中國消費者)我們照樣可以過得很好”。開放時代要有開放心態,而如果把眼睛永遠放在“有色眼鏡”背後,不瞭解、不願去了解、不想全面而真實地瞭解,終會失去中國市場、中國發展的紅利。

包容、多元、文明、開放,這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中國不可辱,中國人民不可欺。在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過程,任何有關中國發展、中國文化的問題,我們都願意解答;任何客觀誠懇的建議,我們都願意聽取,但不允許惡意中傷、突破底線。希望這樣的言論休矣,也樂見以真誠相待、互惠共贏,讓彼此相知相親更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