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家族汗位二世而终,不甘心的海都却趁帝国内乱重拾家族荣光

窝阔台是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便确定了他的继承人身份,可说是相当显赫。可就是因为这种显赫地位,使得他在获得封地的时候远远小于其他几位兄弟。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皇太子窝阔台的都城,当其父统治时期,是他在叶密立(新疆额敏)和霍博(新疆和布克赛尔)地区的禹儿惕(份地),但是,他登基后,把都城迁回他们在契丹和畏兀儿地之间的本土……这个地方确实是他们帝国的中心。”这并没有什么不公平,日后整个帝国都是你的,私有财产少点算得了什么?

窝阔台家族汗位二世而终,不甘心的海都却趁帝国内乱重拾家族荣光

可关键是窝阔台万没有想到,自己去世后,继承汗位的儿子贵由是个无能之辈,仅在位三年便死去,窝阔台家族从此失去了大汗之位。这下,当初那点封地就显得可怜了,以至于想要如当年的拖雷家族一般依靠封地实力对抗中央权威都无法做到。蒙哥汗即位后,立即对窝阔台家族进行严厉打击,流放诸王脑忽、失烈门;夺取窝阔台后裔掌握的原属大汗的军队和自己组建的武装。同时,将窝阔台诸王分迁各地:合丹迁于吉木萨尔,灭里迁于额尔齐斯河畔,脱脱迁于额敏,蒙哥都迁于河西永昌,海都被迁到海押立。经过一番整顿,“窝阔台兀鲁斯”等于国除。

窝阔台家族汗位二世而终,不甘心的海都却趁帝国内乱重拾家族荣光

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窝阔台系其他宗王只求自保,不敢反抗。而作为窝阔台孙子的海都,却是个桀骜不驯的枭雄。对他来说,在祖父窝阔台汗、伯父贵由汗登基之时,所由宗王都曾宣誓,蒙古汗位要世代传承于窝阔台家族,拖雷系宗王也在其中。伯父尸骨未寒,拖雷家族便违背誓言夺取汗位,这是严重背叛行为。因此,在被迁到海押立之后,海都积极整备人马,暗中联络同系宗王和金帐汗国,随时准备掀起反旗。

窝阔台家族汗位二世而终,不甘心的海都却趁帝国内乱重拾家族荣光

蒙哥汗刚明雄毅,在位时牢牢掌握整个帝国,海都的反叛只能停留在计划上而没有机会实施。待到蒙哥汗死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兵戎相见,海都立即开始了行动。在《元史》中,海都被描绘成不知进退的莽夫,其实其人极有谋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之初,海都实力并不强大,但他迅速表明立场,站在阿里不哥一方,并积极劝诱窝阔台系其他宗王与自己统一战线。打的旗号是维护蒙古传统,但实际上是促使拖雷系内讧,趁机恢复窝阔台系的势力。在他的折冲樽俎之下,窝阔台系最有实力的宗王,封地在原窝阔台汗国首都叶密立的贵由汗幼子禾忽改变了投奔忽必烈的初衷,归于阿里不哥麾下。

窝阔台家族汗位二世而终,不甘心的海都却趁帝国内乱重拾家族荣光

当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打得不可开交之时,海都则通过种种手段,整合原窝阔台汗国土地,等到阿里不哥战败的时候,除了中原汉地窝阔台系宗王的封地之外,窝阔台汗国原有领土全部被海都所控制。

窝阔台家族汗位二世而终,不甘心的海都却趁帝国内乱重拾家族荣光

如果阿里不哥和忽必烈能够相持的时间长一点,海都的势力也许还会更为膨胀,但阿里不哥从自身素质、人才储备、物资补给等等方面都远不如忽必烈,一交手便一败再败,于是积极谋取察合台汗国的控制权。这本来算是好办法,然而他所倚重的阿鲁忽是个不亚于海都的枭雄,结果不但没能获得助力反而使得察合台汗国也趁机扩大势力,争雄中亚。家务事越发复杂混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