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第一街”變形記:從迷茫十年到網紅直播

2018-11-22 13: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健 錢禕 攝影 胡楊 汪池超 通訊員 郭柳含

“這個呢子大衣很淑女”“向大家推薦一款打底褲”“直播時下單有優惠哦”……

11月21日,記者一走進杭州常青女裝市場,就聽到各式響亮的“吆喝”聲,忙碌的服裝檔口裡,數位模特正站在T臺上,對著面前的手機鏡頭,向網絡買家展示衣服。

“中国服装第一街”变形记:从迷茫十年到网红直播

不僅僅在常青女裝市場,在杭海路清江路口往東的18家服裝批發市場裡,我們也常能看到檔口直播的畫面。直播,彷彿已經融入整個四季青的血液。

一個數據可以佐證:短短一年時間,四季青服裝集團開出30多個網絡直播間,四季青服裝市場已有近三分之一商戶參與網紅直播,在線銷售已佔總銷售額20%以上。

“13億中國人,人均一件衣服來自四季青。”作為“中國服裝第一街”,四季青一直是杭州人的驕傲,但面臨電商的巨大沖擊,它為何走上網紅直播之路?

“中国服装第一街”变形记:从迷茫十年到网红直播

十年的三次探索

每天凌晨5點多,75歲的祝浩泉都會去老市場裡走一走,作為四季青服裝集團董事長,這樣的早起習慣,他保持了大半輩子。上世紀80年代末,擔任三叉村村委會副主任的祝浩泉,將45個大棚攤位改造成服裝市場,從而成就了今日年成交額近百億元的服裝帝國。

在祝浩泉眼裡,四季青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敢為人先,哪怕在電商應用上,也不輸於馬雲。

2001年,四季青服裝集團開辦“中外服裝網”,雖然網站未涉及在線交易,但成為批發商瞭解流行趨勢的重要門戶;2003年,馬雲創辦的淘寶網上線,四季青服裝集團組建信息技術部門,“中外服裝網”變身“四季青服裝網”,藉此將服裝批發生意搬到網上,創下全國服裝批發市場的先河。

“中国服装第一街”变形记:从迷茫十年到网红直播

“購物網站雖然做好了,但線下的批發生意因為還過得去,商戶們的入駐積極性不高,網站的活躍度非常低。”祝浩泉告訴記者,四季青在電商上的真正發力,還要從2008年算起,那一年,四季青服裝集團與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com合作,想借助阿里巴巴的平臺和品牌,推動商戶們把線下生意搬到線上。

但不到第二年,雙方合作就終止了,談到具體原因,祝浩泉認為,用零售的思維很難做批發生意。“那個時候,四季青大部分商戶沒有工廠,靠的是‘炒貨’,就是從一個低價的批發商手中買貨,再倒賣給下家批發商,讓商戶把價格透明放在電商平臺上,無疑是砸自己的生意。”

當時,許多嘗試開淘寶店的檔口老闆,又回頭做起了線下生意。40歲的邵春紅在四季青經營著7家檔口,回憶起開淘寶店的經歷搖了搖頭,“上一次新品就是一場惡戰,而且還需要持續的廣告投入。”

即便對擁有工廠的批發商,做電商也有風險,一旦精心設計的爆款被競爭對手抄襲,就有可能造成因價格戰而虧錢。從2003年開始,整個四季青的服裝交易額逐年下降,幅度最高的那一年下降超30%。在四季青,檔口老闆常會這樣描述轉型尷尬:“做電商找死,不做電商等死”。

面對這樣的尷尬處境,四季青服裝集團把希望寄託在不斷拓展的商業地產上。“像萬達廣場一樣,我們在全國投資了十多個批發市場,想吸收更多商戶入駐四季青服裝網,最終也遇到了挫折。”祝浩泉說,原因就在於,外地商戶們看中的是四季青的名氣和貨源,但他們的價格卻拼不過杭州本土的商戶,更重要的是,很多打著“四季青”名號的批發市場,卻不重視後期的推廣和運營。

“中国服装第一街”变形记:从迷茫十年到网红直播

“推倒重來”式的轉型

面對種種轉型探索上的失敗,四季青服裝集團“推倒重來”:一方面,祝浩泉的兒子祝慧良擔任四季青服裝集團總裁,由其負責推動四季青服裝的研發生產,打破過去貨源依賴外地的瓶頸;另一方面,“召回”在美國結束學業的孫子祝嘉君,由其負責開拓電商市場。

2015年,當“雙11”成為轟動全球的電商節日時,留美歸來的祝嘉君,啟動了長達五年的轉型發展規劃。

“首先,我們更新了老舊的後臺技術架構,重新上線‘摩街’APP。”祝嘉君介紹說,取名“摩街”是為了去除地域性,將它定位成一個對接全國服裝批發商的平臺。“畢竟,用四季青這個名字,像海寧皮革城等地域性商城是不可能入駐的。”

“中国服装第一街”变形记:从迷茫十年到网红直播

在祝嘉君眼裡,再次轉型,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僅僅搭建平臺售賣衣服,如果商戶們和平臺沒有粘性,就意味著轉型不會成功。

祝嘉君認為,“摩街”是否成功,取決於是否克服了“三座大山”:第一,線下批發生意可賒賬,線上很難賒賬;第二,線上線下數據不匹配,可能線上剛下單,線下貨源就沒了;第三,商戶把網店託付給導購負責,而導購只需賣出衣服就能拿到提成,無所謂是否通過線上。

就在祝嘉君左右為難時,從2015年開始,日益火爆的網紅直播給了他新的啟示。當時,淘寶上賣得最好的十家女裝店有一半以上來自網紅店,她們在微博上發自拍、直播聊天都能讓粉絲買賬。最初,這些尚未出名的網紅,大多數也在四季青這樣的批發市場進貨,伴隨業務迅速擴大,逐漸建立自己的供應鏈。

“恰好,商戶通過網紅直接把衣服賣給消費者,幾乎解決了所有難題,比如,商戶不需額外花時間,由網紅來賣衣服;商戶不需要事先囤貨,只需拿件樣衣給網紅即可;由四季青服裝集團定期結算,不存在賒賬的支付問題。”祝嘉君說,與過去商戶的不配合相比,這一次,商戶們的積極性都很高。

“中国服装第一街”变形记:从迷茫十年到网红直播

隨後,四季青服裝集團通過和近20家網紅孵化器合作,一口氣開出了30多個直播間。

日漸被改變的商戶

“這件羊羔毛棉服特別大牌兒,流行,299(元)可以秒殺,性價比特別高。”

在四季青服裝市場五樓一個三百多平米的直播間裡,聚光燈下,主播戴拉正在為直播間在線買家試穿白色羽絨服,面前兩隻手機,一隻攝像頭對著她,另一隻用來看留言,幾乎每條留言戴拉都要回復。

“中国服装第一街”变形记:从迷茫十年到网红直播

在戴拉身旁,負責直播運營的陳麗麗坐在電腦前,時刻盯著屏幕的直播數據。“一個是看網友的現場成交記錄,一個是看網友提到了哪些關鍵詞。”陳麗麗說,一場直播下來,哪些衣服最好賣,客戶要看什麼新款,都要通過數據記錄分析出來。

每天,四季青的30多個直播間都會總結一份直播分析報告,通過後臺定時發送給商戶。“昨天網友感興趣的是羊毛大衣,今天網友感興趣的是加絨打底褲,每天熱搜的關鍵詞都在變。”陳麗麗告訴記者,過去一個爆款能賣一年,現在更新換代非常快,一個爆款頂多賣一週。為了應對緊張的節奏,四季青服裝集團成立了一個20人的運營團隊,專門負責和商戶對接。

一場6個小時的直播,戴拉介紹了30~40種款式和穿搭,其中就有一條打底褲來自商戶張愛芳,每次有自己的衣服上直播,張愛芳都會端個茶杯來現場“觀摩”。“過去一天賣20多件打底褲就不錯了,現在三天就能賣500多件,我主要來看主播是怎麼推銷的。”張愛芳笑著說,等到學會網紅們的技能後,她也要在家裡開設直播間。

“中国服装第一街”变形记:从迷茫十年到网红直播

截至目前,整個四季青服裝市場已有近三分之一商戶參與網紅直播。“對於未開直播的商戶,我們正在集中進行培訓,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陳麗麗說。

去年,四季青服裝集團開展過十餘次集中培訓,數千人參與學習過。隨著開直播的商戶越來越多,專業網紅成為供不應求的“奢侈品”,看到市場有需求,不久前,曾經摺戟淘寶店的邵春紅,投下數百萬元創辦網紅孵化公司,邀請專業化妝師和搭配師培訓授課,將門店導購培養成直播網紅。

“直播網紅的社交網有多廣,四季青的服裝生意就會有多大,如何抓住下一個風口,我們仍需時刻警惕。”祝嘉君坦言,無論銷售渠道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如何提升四季青服裝的品味。

據瞭解,下一步,四季青服裝集團將與更多國外的設計師協會合作,通過開設專業的服裝學院,提升商戶的服裝原創能力,幫助更多市場內的服裝品牌打入國際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