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愿清单:谢谢这个世界有这样一个你(三)

引 言

我再去看郝奶奶的时候她正在准备出院,那天,她的状态很好,好似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好似她的困扰已消失。

当我刚想问的时候,郝奶奶说:“既然我可以出院,那可能病还没有那么严重,癌症也有好了的,对不?那我就努力活下去,希望在敏敏成年以后……希望老天可以帮我……”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想明白的,也许很多个夜晚,她一个人,流干了眼泪,想破了脑袋,最理想的解决办法就是——她活下去。这样,她就不需要做选择,因为任何一个选择,都不会令她心安。

郝奶奶就像是一个人格健全的母亲,她知道自己迟早会在孩子离开之前离开,所以,她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只是,对于郝奶奶来说,这个时间,不够。多希望每一个父母都可以抱着同样的心态来陪伴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许,当一个孩子可以靠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可以减少很多的焦虑吧。

对于郝奶奶来说,时间,太吝啬了。

遗愿清单:谢谢这个世界有这样一个你(三)

郝奶奶出院后的第三天,她又像以前一样,拄着拐杖,牵着敏敏,按时来到福利院,还拎了一些吃的给福利院的孩子们,似乎在表达歉意,抱歉因她的变故给福利院带来了一些麻烦。

时间久了,连我都误以为一切没有什么不同,郝奶奶并没有生病。

郝奶奶在想办法让自己的生命久一点,再久一点。她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吃一些中药,多走路锻炼身体。她第一次开始把目光从敏敏身上挪开一些,却是为了可以陪敏敏久一点,更久一点。

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左右,郝奶奶再一次“消失”的时候,我便知道,不妙了。是的,她又住院了,这次,癌细胞已经扩散了。虽然我没有去证实,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大概半年吧。

我去看郝奶奶的时候,她刚刚从ICU出来,还没有醒,但我看到她脸上沾满了泪水,我知道,她不想死,她不能死。

我为敏敏想了一万种办法,最现实的恐怕也只是送她回她的亲生父母那里,可是,这,真的很糟糕吗?她的父母,真的那么糟糕吗?他们真的不可能再接受敏敏吗?

我的脑子里冒出这个念头,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可怕。我知道,我一旦什么念头形成,就不能只是想一想。

郝奶奶清醒后我再见她,是在四天以后。

她见到我,像逮住救命稻草一般,她没有和我寒暄,直接问:“你说该怎么办?”

我想,郝奶奶已经没有办法了。上一次,她还算平静,因为她还有退路,她以为自己的身体还有些日子,她还期待着奇迹。可是现在,她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你……从来没有想过把敏敏送回给她的亲生父母吗?……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也许也懊悔过,也许他们对孩子也是有感情的。”虽然我知道自己是时候撤出来了,可是,我还是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或许,还说了不应该说的话。

我说完这句后,郝奶奶再也没有说话。不知道是我说了不该说的,还是她也在考虑这个方案。

回家的路上,我身上蔓生出一种无助,不是因为自己或者是郝奶奶,而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残酷。我不想抱怨,不想说这个世界如何,这大概就是生活吧。

自此,郝奶奶再也没有来过福利院,我突然好怀念那时的她们——一个慈祥的奶奶拄着拐杖牵着她可爱的孙女,带着希望,带着慈悲。这一切,都不再重来了。

人总是怀念着那些逝去的人与事,然而,并不是这个人多么不可失去,并不是这件事多么刻骨铭心,只是我们心中有一份柔软,让我们对任何不复存在的事物都会心存爱慕。

十年数千小时志愿工作结晶

讲述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

爱能温暖生命,也能消弭遗憾

纪慈恩,儿童福利院和临终病房的社会工作者,体验死亡工作坊创始人,乌托邦临终庄园创始人,So China农村产检帮扶计划发起人。

遗愿清单:谢谢这个世界有这样一个你(三)

10年前,因为一段残酷的青春不得不靠近死亡,通过近10年的成长和蜕变,2700个小时的与临终者的生命的融合,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死亡,可以好好的活着创办了体验死亡工作坊,帮助每一个体验者在死亡面前可以与恐惧握手言和,然后好好地活,当死亡真正来临,可以有尊严的好好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曾受邀参加《中国青年说》《一刻talk》《我是演说家》等综艺节目。

曾服务于 :

台湾慈济医院花莲分院心莲病房(临终病房) 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

北京第一福利院

北京希望之家孤儿院

中华骨髓库

亚非儿童教育救助会

印度加尔各答特蕾莎仁爱中心垂死之家

大理儿童福利院

大理市老年安护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