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鬼畜”?戰敗後美軍佔領下的日本猶如“活地獄”

很多人提到日本,第一印象總是守秩序、愛乾淨、有禮貌的民族。的確,以神道為固有信仰的日本人,真的是以所謂“潔淨”作為最高價值。所以他們的街道在正常狀態下常常一塵不染,尤其是神社寺院等觀光名勝。但是這個民族也不是一直都這麼“潔淨”,街道會那麼幹淨也是在“正常狀態”之下。

“英美鬼畜”?戰敗後美軍佔領下的日本猶如“活地獄”

東京大空襲

如果曾經在午夜在日本各大都市的繁華街閒逛,人們就可以看到滿地的垃圾和菸蒂,在“暗暗祭”這個東京數一數二的大型祭典過後,夜裡府中市的馬路可以髒到路面完全被垃圾淹沒。

不過既然“潔淨”是最高價值,那麼日本人可以追求這個價值的前提就是“生活要過得去”。雖然早在江戶時代,今天的東京就已經是人口超過百萬的世界有數大城,時代劇裡的江戶也總是小巧玲瓏、還帶了一些典雅的懷古風格。但是實際上的江戶,尤其是今天的觀光地上野、淺草一帶,有許多地區根本是猶如貧民區般的髒亂地帶。

一直到明治初期,記者作家松原巖五郎的著作裡還可以看到破落戶聚集的日本販仔間、盲人乞食居住的髒亂空間,甚至“殘飯屋”這種專門收集軍方剩飯後、用大鍋煮成類似臺灣地區“菜尾”的地方。

簡單來說,日本人在行有餘力的時候才會去追求清淨的理想狀態,當生存變得困難時活下去才是最高準則,誰也管不了乾不乾淨、有沒有道德了。

1945年日本戰敗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歷史事實,但是在1947到1952年間,曾經有一段日本全國由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全權統治的所謂“亡國”歲月。日本在美軍的統治下其實經過了一段混亂、屈辱、飢餓的時期。

“英美鬼畜”?戰敗後美軍佔領下的日本猶如“活地獄”

麥克阿瑟

在明治初期,一般民眾尚未開化,由政府和精英、知識分子們嘔血帶領全國向前,以“臥薪嚐膽”為口號、上下一心省吃儉用勉強戰勝帝俄。在經歷過那段時期之後,日本成為亞洲唯一的列強。

但是在戰時體制建設的軍部開始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之後,昭和時期的日本開始出現虛胖的強權假象。在軍國主義興起的昭和初年,同時也是日本經濟大蕭條、東北地方連年兇作,饑饉到農民必須賣女兒以求全家生存的痛苦年代。

而這些慘狀,又加強了青年軍官們的愛國心和“清君側奸”意志,整個國家陷入了更向軍國化傾斜的惡性循環。因為資源問題,日本終於和英美開戰。在以天皇為首的國體思想發揮絕大威力的年代,日本國民們在國家暴力和政治正確的壓迫下,成為可以為日本而死、為天皇效忠的男女老幼總體戰兵士。

在大本營發表的報喜不報憂風潮下,日本全國幾乎都為連戰連勝的大東亞戰爭如痴如狂。但是在潛意識裡,日本國民好像也感覺得到自己國家是在打腫臉充胖子和“英美鬼畜”在對抗,不然“必勝的聖戰”怎麼會打得國內物資越來越蕭條,然後百姓們聽到親朋好友的子弟戰死消息越來越多?

一直到東京大空襲開始,燒夷彈打造出的“活地獄”才讓日本國民確定自己被政府和軍部的謊言欺騙多年。兩顆原子彈則是完全澆熄了日本本土決戰的意志,戰爭就在國民對於上層指導部的極度不信任中終結。

在戰敗之後,許多人一直覺得政府一定將過去強迫人民累積的物資和財富藏了起來。曾經可以和英美一決雌雄的大日本帝國,怎麼可能在打敗仗之後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另一方面過去強調日本是“金甌無欠”(意旨國土不曾被侵略的完美)、從未敗給外敵的神國思想,被無條件投降的現實轟成碎片,巴結美國人、作外國生意、甚至為了自己可以嫁去美國而和美軍交往,最後知道對方根本在本國有妻小並隨著男方離開日本變成一場空,只留下自己和幾個月後出生的可愛但是父不詳的混血小寶寶,這種時代的鬧劇、悲劇成為當時的主流戲碼。

“英美鬼畜”?戰敗後美軍佔領下的日本猶如“活地獄”

美國軍官與“負責陪伴”的日本婦女

而且駐日盟軍總司令部還在港邊撈起了一批當時為了所謂“本土決戰”準備的黃金,據謠傳,這批黃金最後也流入了之前被下令不準擔任公職而且已入獄了(被稱為“公職追放”)的舊政府官員手裡——也就是那些誑稱日本一定會戰勝的黨政軍高層人物們。

這些高層雖然一度像是被日本淘汰了,但是駐日盟軍總司令部要重建日本,卻也得靠這些軍國時代培養出來的國家主幹。“公職追放”措施隨著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的統治結束也告終止。

就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日本人屈辱地活了下來,靠著犧牲尊嚴、惡劣生活環境,甚至在新宿車站附近以美軍外流物資為商品的“暗市”(黑市)進行民生交易。,也就是今天繁華的歌舞伎町。

以這種精神,日本人一路挺進到十多年後的高度經濟成長奇蹟。這一代的日本人經歷了生存的嚴酷考驗,意識形態的多次翻轉。今天的日本人不必再體驗戰爭的“活地獄”,大家討論的也變成“用不用外面的免治馬桶”、“肯不肯和家人共用毛巾”、“在家裡會不會穿拖鞋”的幾近潔癖話題。但是面對“人生的意義”和“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命題,豐衣足食但卻陷入社會停滯期的日本人,似乎失去了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