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鬼畜”?战败后美军占领下的日本犹如“活地狱”

很多人提到日本,第一印象总是守秩序、爱干净、有礼貌的民族。的确,以神道为固有信仰的日本人,真的是以所谓“洁净”作为最高价值。所以他们的街道在正常状态下常常一尘不染,尤其是神社寺院等观光名胜。但是这个民族也不是一直都这么“洁净”,街道会那么干净也是在“正常状态”之下。

“英美鬼畜”?战败后美军占领下的日本犹如“活地狱”

东京大空袭

如果曾经在午夜在日本各大都市的繁华街闲逛,人们就可以看到满地的垃圾和烟蒂,在“暗暗祭”这个东京数一数二的大型祭典过后,夜里府中市的马路可以脏到路面完全被垃圾淹没。

不过既然“洁净”是最高价值,那么日本人可以追求这个价值的前提就是“生活要过得去”。虽然早在江户时代,今天的东京就已经是人口超过百万的世界有数大城,时代剧里的江户也总是小巧玲珑、还带了一些典雅的怀古风格。但是实际上的江户,尤其是今天的观光地上野、浅草一带,有许多地区根本是犹如贫民区般的脏乱地带。

一直到明治初期,记者作家松原岩五郎的著作里还可以看到破落户聚集的日本贩仔间、盲人乞食居住的脏乱空间,甚至“残饭屋”这种专门收集军方剩饭后、用大锅煮成类似台湾地区“菜尾”的地方。

简单来说,日本人在行有余力的时候才会去追求清净的理想状态,当生存变得困难时活下去才是最高准则,谁也管不了干不干净、有没有道德了。

1945年日本战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历史事实,但是在1947到1952年间,曾经有一段日本全国由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全权统治的所谓“亡国”岁月。日本在美军的统治下其实经过了一段混乱、屈辱、饥饿的时期。

“英美鬼畜”?战败后美军占领下的日本犹如“活地狱”

麦克阿瑟

在明治初期,一般民众尚未开化,由政府和精英、知识分子们呕血带领全国向前,以“卧薪尝胆”为口号、上下一心省吃俭用勉强战胜帝俄。在经历过那段时期之后,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列强。

但是在战时体制建设的军部开始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之后,昭和时期的日本开始出现虚胖的强权假象。在军国主义兴起的昭和初年,同时也是日本经济大萧条、东北地方连年凶作,饥馑到农民必须卖女儿以求全家生存的痛苦年代。

而这些惨状,又加强了青年军官们的爱国心和“清君侧奸”意志,整个国家陷入了更向军国化倾斜的恶性循环。因为资源问题,日本终于和英美开战。在以天皇为首的国体思想发挥绝大威力的年代,日本国民们在国家暴力和政治正确的压迫下,成为可以为日本而死、为天皇效忠的男女老幼总体战兵士。

在大本营发表的报喜不报忧风潮下,日本全国几乎都为连战连胜的大东亚战争如痴如狂。但是在潜意识里,日本国民好像也感觉得到自己国家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和“英美鬼畜”在对抗,不然“必胜的圣战”怎么会打得国内物资越来越萧条,然后百姓们听到亲朋好友的子弟战死消息越来越多?

一直到东京大空袭开始,烧夷弹打造出的“活地狱”才让日本国民确定自己被政府和军部的谎言欺骗多年。两颗原子弹则是完全浇熄了日本本土决战的意志,战争就在国民对于上层指导部的极度不信任中终结。

在战败之后,许多人一直觉得政府一定将过去强迫人民累积的物资和财富藏了起来。曾经可以和英美一决雌雄的大日本帝国,怎么可能在打败仗之后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另一方面过去强调日本是“金瓯无欠”(意旨国土不曾被侵略的完美)、从未败给外敌的神国思想,被无条件投降的现实轰成碎片,巴结美国人、作外国生意、甚至为了自己可以嫁去美国而和美军交往,最后知道对方根本在本国有妻小并随着男方离开日本变成一场空,只留下自己和几个月后出生的可爱但是父不详的混血小宝宝,这种时代的闹剧、悲剧成为当时的主流戏码。

“英美鬼畜”?战败后美军占领下的日本犹如“活地狱”

美国军官与“负责陪伴”的日本妇女

而且驻日盟军总司令部还在港边捞起了一批当时为了所谓“本土决战”准备的黄金,据谣传,这批黄金最后也流入了之前被下令不准担任公职而且已入狱了(被称为“公职追放”)的旧政府官员手里——也就是那些诳称日本一定会战胜的党政军高层人物们。

这些高层虽然一度像是被日本淘汰了,但是驻日盟军总司令部要重建日本,却也得靠这些军国时代培养出来的国家主干。“公职追放”措施随着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的统治结束也告终止。

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日本人屈辱地活了下来,靠着牺牲尊严、恶劣生活环境,甚至在新宿车站附近以美军外流物资为商品的“暗市”(黑市)进行民生交易。,也就是今天繁华的歌舞伎町。

以这种精神,日本人一路挺进到十多年后的高度经济成长奇迹。这一代的日本人经历了生存的严酷考验,意识形态的多次翻转。今天的日本人不必再体验战争的“活地狱”,大家讨论的也变成“用不用外面的免治马桶”、“肯不肯和家人共用毛巾”、“在家里会不会穿拖鞋”的几近洁癖话题。但是面对“人生的意义”和“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命题,丰衣足食但却陷入社会停滞期的日本人,似乎失去了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