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真的是女人的保险箱吗?


01

似乎从来也没有哪一个时代,女人活得像现在这样纠结,这样辛苦。

想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事业吧,怕家里照顾不到位,孩子教育抓不好,后院起火。

想做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小女人,一门心思相夫教子吧,怕一旦婚姻解体,韶华逝去一无所有。

想享受单身的自由,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吧,怕敌不过家人催逼、舆论口水。

自从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以来,这种纠结更甚。

体制内,真的是女人的保险箱吗?

从生理角度来说,25岁到30岁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然而,对于职业人群而言,这个年龄段正是生命潜能全面绽放、事业上负重爬坡的关键时期。这两者的矛盾,在职场女性身上就像两个对立的小人,时不时要跳出来格斗一番。

二孩政策乃至不久后很可能进一步放开的自主生育政策,对于缓解我国老龄化危机、改进人口结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它对女性职场空间的挤占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篇热文《年轻妈妈41次求职遭拒:有孩子了你还出来干吗?》,读来真是令人满腹辛酸。很多企业开始减招甚至不招女员工、不提拔女性高管,特别是对未婚女性避之不及,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单刀直入地询问女性应聘者的婚育计划,还有一些在女性怀孕生育期间,采取调整到不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岗位或让其“坐冷板凳”等方式变相逼女员工辞职。新一轮的职场性别歧视已然有抬头的趋势。

这样的情况确实令人气愤和担忧,但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用人成本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名女性从怀孕、生娃直至娃的婴幼儿时期极其繁琐的照料任务,至少有两年时间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如果生育过程不太顺利,比如多次流产、采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或者要生育二胎的话,这个时间又是翻倍的。

在这样的现实下,“体制内”成了众多女性就业的首选项。因为安全,因为稳定,只要不犯大错不可能卷铺盖走人。至少在生育问题上,体制内女性可以高枕无忧。

确实,比起体制外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体制内女性还算幸运。然而,如果把这种“稳定”和“安全”理解成保险箱,那就错了。

02

还是先从我身边的一些真实故事说起吧。

小邓是我们上级机关的一名女公务员,82年出生,最初从事党建工作。她和老公是校园初恋,毕业入职和领证完婚这两件人生大事,两人相隔不过三四个月就都完成了。婚后第二年,刚过见习期的小邓怀孕了,24岁时生下了女儿,四年后又生了儿子。不到而立之年已是儿女双全,在外企工作的老公帅气多金,自己的身材、颜值也保持得宛若少女,照例她该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吧。

可是,每一位我接触到的熟悉小邓的领导,提起她都是一脸惋惜的神情:“她呀,自从进了单位就没见她正经工作过,不是在怀孕就是在休产假,要不然就是为了孩子的事隔三差五请事假。现在三十大几了,眼看很多同龄的同事都提拔上去了,可她还是个科员,而且因为两个孩子事太多,总请假,岗位调整了好几次,越调越边缘。可惜了,其实挺聪明的一个姑娘……”

每次听到这些,都让我不胜唏嘘。但是,能怪组织苛刻、领导无情吗?机关虽然不像企业那样凡事与经济效益挂钩,但也绝不是“养人”的地方,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女公务员,在入职仅一年、刚过见习期时就启动了长达四五年的怀孕生娃模式,从此陷于育儿和家务的无尽琐碎中,自然是不可能保持满血的工作状态了。然而工作不等人,组织上除了安排更有精力、更能保持专注的同志来代替她,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平心而论,这已经算是人性化的考虑了,要是在体制外,恐怕直接就不再续签合同了吧。

当然,小邓属于那种没什么事业心、以老公孩子热炕头为最高理想的姑娘,所以她对自己的现状也并没有多大的不满和遗憾。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这工作嘛,混个60分就OK了,家里收入反正主要靠我老公……”

体制虽然没有抛弃她,但是也不可能再向她伸出橄榄枝了。

03

所谓的家庭事业双兼顾、双开挂,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的。人的时间精力就像一块固定尺寸的蛋糕,分给这里多一点,那里就不可避免地少分到一点。那些看起来极具励志意义的“完美平衡”,不是有家人在背后无私、给力的支持,就是一再透支自己。

我的高中同学彦菲,就是这样一个事业家庭都想要做到完美的“贪心”女人。

彦菲性格要强,头脑聪颖,各方面能力都很出众,读书时是学霸、团支书,毕业当了公务员又迅速成长为单位的栋梁之材。四年后就提了副科,三年后又成为当时系统内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35岁时被调到开发区,又提了副处。

由于彦菲年轻时太过专注事业,连恋爱都没正经谈过,34岁才通过相亲结了婚。第二年她刚提副处没几个月,就怀孕了。

体制内,真的是女人的保险箱吗?

大龄女性的孕育之路充满了坎坷,彦菲的第一胎流产了。当时正逢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高峰期,她只休息了五天便重返岗位。来自丈夫、公婆、亲戚长辈的压力接踵而至,她不赶紧生个娃好像对不起全世界似的。几个月后她再次怀孕,反应剧烈到喝口水都想吐。但是她是个才提拔不久的领导啊,正是压担子的时候,手头多少重要工作,每天请示汇报的人能来十几拨,就这样回家待产怎么说得过去。于是她每天吃了吐、吐了吃,硬是挺了下来,一直工作到产前一周。

产后,又逢开发区产业结构大调整,她没休完产假就提前上班了。公婆帮忙带孩子,但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必须是她接手的。遇到加班、出差,她得提前把娃的一应事务准备妥当,向家人交待清楚,事后又怀着一颗负罪的心,百米冲刺赶回家陪娃。

每天晚上把娃哄睡后,她还要挑灯夜战,完成白天来不及批阅的文件、来不及看的资料,睡眠时间只有可怜的四五个小时。长期的过度劳累,导致她的健康状况一路下滑,今年刚刚39岁的她,血压已高到160/120。医生警告,再不积极治疗,心脑肾的并发症分分钟找上门来。

有一个长假,彦菲的妈妈把孩子接过去住两天,她难得地来找我叙旧。就在我到厨房给她切水果的这一会儿工夫,她竟然靠在沙发扶手上睡了过去。我看着她苍白疲惫的脸色,瞬间心疼到无以复加。

我问她,累成这样,到底值得吗?感觉自己还能撑下去吗?

她半开着玩笑说:“值得,因为我是个有点贪心的女人,鱼和熊掌都想要,自然就只能多付出一些。我现在就是凭意志力撑着、靠一口仙气吊着,能撑多久算多久。真要是哪天撑不住过劳死了,那也算个烈士,这辈子没白活了,哈哈。”

04

我对彦菲的挣扎和辛苦感同身受,因为我自己的情况和她比较接近。也是因为太爱这份事业,不想过早陷入锅碗瓢盆的琐碎中,年过三十才结婚;也是大龄怀孕,掐着日子休的产假,一天都没有多休;也是经常在加班夜归的路上,想起家里嗷嗷待哺的娃、被迫放弃了晚年清闲来帮我的父母,愧疚到止不住落泪。

我们都是有点贪心的女人,既想要事业开挂,又想要家庭美满、娃儿成才。

单身时,我们以为,凭我们的能力和意志,一定可以把两者平衡兼顾得很好。等到真正身临其境,才亲身体验到,什么叫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一直在不断提高,既要做得项目、又要烧得好菜,既要加得了班、又要哄得了娃,既要在职场气场强大,又要在家中温柔体贴。而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出台,又使得女性对于婚姻的安全感前所未有地降低。我们必须拼命奔跑,拼命做大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才能拥有任何人都夺不走的尊严和底气。

没错,因为我们在体制内,有更加规范完善的保障机制,免除了因为怀孕生育而导致饭碗不保的风险。

但体制并不是风雨不侵、无限包容的保险箱。女人在体制内面对事业与家庭的两难选择,下面这些别样的苦楚别人更是很难理解和体会的。

查看全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80后空间(id:kongjian_80),后台回复“保险箱”获取内容!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22岁到镇长,30岁做县委书记,42岁晋升省委常委,这背后的玄机是什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