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有一天

有個朋友給卷卷看了一個

這樣的抖音視頻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她一邊哈哈大笑一邊問我:

腫麼樣,是不是很好玩?

我想了想

然後說:不好玩…

不是卷卷強行槓精

是真的覺得不好玩

甚至還有點生氣

為啥?

你們是笑了

可孩子明明被嚇得都哭了啊!!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這種視頻網上還有很多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通過逗孩子玩

來獲得關注

同時這些視頻還有另一個共同點:

無一例外,那些孩子

都表現出了痛苦或者是恐懼


在網上一個很火的逗孩子的視頻裡

有一對父母甚至拿毛巾

矇住幾個月大的孩子

孩子在不停地掙扎

可父母卻在旁邊笑得樂不可支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卷卷在看到這些視頻的時候就在想

如果你是視頻裡的孩子

你還能笑出來嗎?

不光是上面那些視頻

讓卷卷無法理解

現實生活中另一種“逗孩子”的行為

同樣讓人匪夷所思

比如過年回家的時候

一些親戚們就會這樣“逗孩子”:

“你爸媽不要你嘍~”

等到孩子害怕得哭了出來

他們不但不道歉

反而還會笑著來一句:

“哎呀,你這小孩怎麼這麼不禁逗啊?”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納尼???

明明是你故意把孩子弄哭了

反倒怪孩子不禁逗??

這種事絕對不是個例

《生命時報》曾經發布過一則

名為“你最討厭的逗小孩方式”的統計

其中“你媽不要你了”這句話

19.3%的高票位居第二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也不怪大家都對這句話深惡痛絕

因為這種恐嚇式的逗趣

帶來的隱患是無窮的

2016年

武漢市一個七歲大的女孩

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

把只有兩個月大的弟弟

從八樓扔了下去

導致其當場死亡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七歲,本是天真無邪的年紀

怎麼會做出這種聳人聽聞的事?

原來,鄰居曾用

“有了弟弟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樣的話來“逗”她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而孩子在這個年齡

是缺乏判斷能力的

也沒法分辨鄰居所說的“不要你了”

是真是假

她的內心只有無邊的恐懼

和本能的生存慾望

她想的是把弟弟扔下去

爸爸媽媽才不會拋棄自己

這樣自己就能活下去了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研究表明

除了“你媽不要你了”

當聽到比如“再XX我們就不喜歡你了”

“再給你生個弟弟妹妹吧”

“你是垃圾桶裡撿來的”這樣的話的時候

都會讓孩子產生生存危機

以及自我懷疑的感覺

更嚴重的是

這會促使孩子做出傷害自己

或者傷害別人等極端的行為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儘管這樣

大人們仍然沒有意識到

這些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之前在一個綜藝節目的頒獎典禮上

郭德綱給沙溢與胡可的孩子—安吉頒獎

當著安吉的面

郭德綱調侃說:

“安吉怎麼看都像是我和胡可的孩子”

沙溢為了避免尷尬

笑著打圓場:

“太不像話了郭老師,我家老二都說像岳雲鵬,

你再說這老大像你,我這都沒法活了”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本以為這樣

這個尷尬的玩笑就可以過去了

結果郭德綱又來一句:

“沒事,說明你們家人好客。”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後來郭德綱要把獎盃給安吉時

主持人提醒郭德綱說

獎盃應該讓爸爸沙溢來頒發

郭德綱一邊把獎盃給沙溢一邊說:

“我以為是親爸爸給發的”

緊接著又對安吉說:

“這個也叫爸爸啊!”

臺下鬨堂大笑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在典禮結束後

很多網友都指責郭德綱

不應該當著安吉的面開這樣的玩笑

而郭德綱發微博解釋

說他和沙溢夫婦好多年的關係了

這種程度的玩笑根本沒什麼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對,郭德綱可能覺得沒什麼

沙溢胡可夫婦可能也沒上綱上線

但是從頭到尾

有誰問過安吉的感受嗎?

本來活潑好動的安吉

在郭德綱一次又一次的逗弄下

整個人情緒都低落

一直低著頭不說話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這些大人們究竟是怎麼想的?

是真的非得把孩子弄得低落了

甚至是哭了

才會開心嗎?

今天卷卷就來跟大家掰扯掰扯

那些喜歡“逗孩子”的

大人們的心理問題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大人們開孩子的玩笑

其實都在抱著一種希望孩子的反應

與自身期望相符合的心態

而這種期望

不過是想看到孩子害怕的哭聲

能讓一桌子大人笑出聲來

看到孩子生氣、著急、摔倒、

不知所措等表現而感到好笑而已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然而很多人是不承認的

甚至美其名曰

“沒有惡意,只是覺得孩子可愛,所以才開心”

但這種奇怪的愉悅感

其實是來自於人內心

因欺壓弱者、凌駕於他人之上

掌控他人所產生的優越感

根本就不是什麼因為孩子可愛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不信咱們就換個角度想想

如果把這種玩笑

放在成年人社交的環境裡

會是什麼樣?


如果一個成年人

把另一個成年人喜歡的東西搶過來

等著看對方著急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或是對正在熱戀的情侶其中一人說

TA不要你了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這些人會怎麼樣?

肯定不會像孩子一樣當真

或者表現出痛苦和恐懼

而是還回去一個白眼或者一個巴掌

當然了

這種反饋就不是“逗孩子”的人喜歡看到的了

因為這種反應沒有讓他們得到快感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這種需要藉由對方的反應

來滿足自己的狀態

從心理學上說

“自我分化”不足的表現

莫里·鮑文(Murray Bowen)提出來的概念

指的是意識到他人和自己不同的能力

通俗地說

一個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

能夠意識到別人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

而且跟自己是不一樣的

不會有讓別人滿足自己期望的這種想法

更不會將別人“物化”

當做讓自己開心的工具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比如在逗孩子這件事上

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

能理解“你爸媽不要你了”這種話

對孩子內心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和恐懼

而儘量去避免說出這樣的話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但是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會覺得

你看,我用這種方法逗你

我都笑了

你怎麼不笑

反而哭了呢?

這孩子真奇怪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這類人群需要藉助他人的反饋

來確立自身的價值

因此他們無法忍受

別人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樣

所以他們通常會採用欺負別人

或者強迫他人服從、認同自己

這種欺壓弱者的方式

來滿足自己的期望

同時達到一種病態的優越感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不過,他們的問題也不是沒來由的

導致他們自我分化程度低的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就是他的童年

缺少被人尊重的經歷

換句話說

他的長輩在他小的時候

也是這樣對待他的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這種記憶紮根在了他們的腦海中

等到他們在對待小孩子的時候

就沒有把孩子真正當成一個

思想感情獨立的個體去對待

也沒有學會尊重孩子


他們更多地以為

孩子是一個人格不健全的生命

因為年齡小

所以沒有自我意識

更沒有什麼心靈“受傷”的概念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讓人難過的是

不光大人們會有這種想法

就連心理學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都沒法準確判斷

孩子具有自我意識的年齡邊界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直到近幾十年

發展心理學界一項著名的研究

才揭開了兒童自主意識的神秘面紗

在實驗中

研究人員讓孩子們觀看錄像

錄像中有氣球、爆米花、海浪等等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在播放到爆米花畫面的時候

研究人員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如果我把手伸進去,

我能抓一把爆米花來吃嗎?”

三歲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一能答對

而四歲的孩子答對的比例升到了近90%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這證明孩子一般要到四歲以後

才能分辨出電視中的事物不是真的

這時候他們才會真正有“感知”存在

令人遺憾的是

哪怕我們知道了小孩子

開始具有感知的年齡

但由於小孩子心智未開

無論我們怎麼努力

能夠探知的也只是少部分

任何一個心理學家

也無法完全體會到

作為一個孩子的體驗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但是反過來想想

我們其實也沒必要

去完全體會孩子的認知

因為要知道TA的心理狀態和心情

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為他們往往把喜怒哀樂

全寫在了臉上

而我們需要做的

就只是放下自己的種種預設

去觀察他們的感受

就能知道他們害怕和媽媽分離

害怕那些帶有恐嚇性質的話語

喜歡那些在我們看來很幼稚的玩具和布偶

喜歡電視裡生動活潑的卡通形象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也就是說

我們只要用心去發現

去感受他們的感受

就會發現他們的內心世界

那個世界可能跟我們的世界完全不一樣

但如果能做到尊重他們的不同

我想

這也就足夠了

“因為鄰居一句玩笑,我把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