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訴衷情》與陸游的《訴衷情》

前幾天剛剛發了《訴衷情》15首經典詞作,詩小編在寫到陸游《訴衷情》時,突然就覺得和毛澤東的《訴衷情》有那麼幾分神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首《訴衷情》: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

淚空流。

此生誰料,

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毛澤東詩詞——《訴衷情》與陸游的《訴衷情》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在西北前線重鎮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公元1189年陸游被彈劾罷官後,退隱山陰故居長達十二年。這期間常常在風雪之夜,孤燈之下,回首往事,夢遊梁州,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詞。《訴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陸游的這首《訴衷情》悲壯沉鬱,作這首詞時,詞人已年近七十,身處故地,未忘國憂,烈士暮年,雄心不已,這種高亢的政治熱情,永不衰竭的愛國精神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美。但壯志不得實現,雄心無人理解,雖然“男兒到死心如鐵”,無奈“報國欲死無戰場”,這種深沉的壓抑感又形成了詞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劇情調。詞作說盡忠憤,迴腸蕩氣。

整篇詞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著痕跡,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沉鬱蒼涼,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是陸游愛國詞作的名篇之一。

訴衷情

毛澤東

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

鬢已秋。

你我之輩,

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毛澤東詩詞——《訴衷情》與陸游的《訴衷情》

一九七五年底,毛澤東寫了他一生中最後的一首詩《訴衷情》。82歲時寫給周總理的。當時,毛澤東身體不好,疾病纏身,周總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毛澤東已經預感到,革命將發生曲折,他和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夙願將要“付與東流”。他問自己,也問周恩來,社會主義的紅色江山究竟“靠誰守”?這首詞,字數雖然不多,但情感真摯,讀來滄桑心碎,令人潸然淚下。

毛澤東非常喜歡讀陸游的詩詞,我們耳熟能詳的《卜算子·詠梅》,開篇序言中就說到“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僅從字面上看,毛是“鬢已秋”,陸是“鬢先秋”,不能不說是毛詞受到了陸詞的影響;而且陸游一生“懷壯志統一國土,含悲憤宿願未酬”,其家國情懷也和毛澤東比較一致。當時的主席已經80多歲了且重病纏身,其心底的滄桑和悲涼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一首能觸及他內心的詩詞就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肯定會讓他有共鳴。

毛澤東詩詞——《訴衷情》與陸游的《訴衷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