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傳說和現實之間,只隔了一次考古發掘!

據清朝人所著的史料中記載,張獻忠攜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一帶遭到川西官僚楊展突襲,千船金銀珠寶絕大部分沉落江中。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幾百年來,這一傳說讓江口鎮成為一些人淘金嚮往之地,但張獻忠的寶藏到底在哪兒?這一直是個謎。而下面這句這首古老的“尋銀訣”也傳唱了數百年:

石龍對石虎,

金銀萬萬五,

誰人識得破,

買到成都府。

直到去年3月末,這首古老的“尋銀訣”被證實真實存在。歷經三個月的發掘,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共發現文物3萬餘件,等級之高,涉及的種類之豐富,在全國堪稱一項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其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堪稱世界級的考古重大發現"。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

其中,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出水的數萬件文物。是確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這枚“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為國家一級文物,印鈕和印臺被犯罪分子分兩次從江中盜撈而出,以800萬元的價格被賣到了山西,最後被公安追回。由於不是科學考古發掘出水,丟失了很多相關信息,所以目前這方金印的真偽及主人到底是誰,還有爭論。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江口沉銀三大謎題

一、為何沉入彭山江口?

一直以來,關於沉銀方式存在著兩種說法:

一部分專家認為,張獻忠是主動在江口沉銀;另則認為張獻忠是出逃路上突遇楊展被動沉銀,也就是說,沉銀遺址為戰場遺址。

張獻忠作為流寇,一路殺燒搶掠,並靠沿路所奪,作為後勤儲備,因此將財寶主動埋入江中,可能性不大。現在基本可以認定為戰場遺址。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西王賞功錢

張獻忠在四川鑄造,有金銀銅三種材質,大小在46毫米,厚度2毫米,為大西國國主賞功之錢幣(或者叫獎章)。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西王賞功錢

2萬平米的考古現場,所有出水文物都是散落在沙石之間的。如果是主動沉銀,不可能在如此分散。此外,隨著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逐一“現身”,戰場遺址之說也得以強化。這些發掘不僅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更指向了戰場遺址的說法。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是不是三眼銃?

二、沉江寶物共有多少?

《蜀難紀行》記載:“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由於銀兩太多,木船載不下,於是張獻忠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把銀錠放在裡面,讓其漂流而下。但遭到阻擊後,江船阻塞了江道,所以大部分銀兩沉入江中。‘累億萬,載盈百艘’。”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這次考古發掘面積2萬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據介紹,這些文物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各種冊封金冊銀冊、銀錠、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以及鑲嵌玉石的戒指、鑲寶石耳環,各種造型、手工精緻的髮簪等首飾,被水侵蝕了數百年,仍然能夠看出文物的精美以及數量之豐,在發掘清理到河床處時,有時候一天出水的文物達到上千件,

場面震撼

這個遺址出水的文物之豐、級別之高、種類之全面,全國罕見。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古遺址能夠出土這麼高級別的貴金屬文物。

三、是否屠川

如果要列出四川歷史上十大事件,張獻忠入川應該算其中之一。而屠川之說,在出水文物中也得到了印證。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此次出水的金銀冊,是明王朝冊封子孫的。冊封藩王及嬪妃用金冊,冊封郡王及嬪妃就用銀冊。在其中一件出水金冊上,可以清楚看到“思媚用冊為修容朕德次……”等字樣。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其中一枚金錠上,也可以看到“長沙府天啟元年分歲供王府足金伍拾兩正”的字樣,甚至還有“吏楊旭匠趙……”的字樣刻在金錠裡。

《明史·張獻忠傳》中記載,張獻忠的大西軍1636年攻破河南許州時,“獲物資鉅萬”;1641年攻破湖北襄陽,搶得鉅額軍需餉銀;1643年,攻破武昌楚王府,“盡取宮中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 在彭山也有民間傳說:張獻忠為了帶走寶藏,用木頭藏金銀財寶。由於外形只是一根木棒,因此極易避人耳目。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轉運銀兩時的盛放工具:木鞘

考古人員還在河床裡發現了張獻忠轉運銀兩時的盛放工具:木鞘。這種木鞘是把木頭劈成兩半,中間掏空,裡面放銀錠,再用一些鐵片或者銅片把木頭箍起來。當考古人員發現這件木鞘時,不僅裡面的沙石裡混合著銀錠,周邊也有散落出來的銀錠,以及一些散碎的銀子和金銀首飾,“當時的場面非常震撼。”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此次出水的大量的金首飾應有盡有,鑲嵌玉石耳環、髮簪、項鍊、手鐲、鑲嵌寶石戒指等,不一而足。不少文物頗具生活氣息,比如金紐扣、銅鏡、銅秤砣等,這些都應該是富有家庭所有,很有可能就是張獻忠劫掠而來。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而這些大量金飾的發現,也體現了他對貨幣的渴求。此外,此次考古還發現了一塊殘金器,有切割過的痕跡,考古人認為,這有可能是張獻忠從藩王府搶來的。此前,四川範圍內沒有任何一個遺址的文物可以輻射這麼廣的地域,而這也佐證了史書上的記載:張獻忠一路劫掠入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不過,史書所載,張獻忠入川給四川帶來的卻是一場噩夢。張獻忠屠川,改變了四川百姓社會生活的走向。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遺憾——沉船尋不見

正是因為張獻忠的強取豪奪,使得明代的大半個中國的文物,鎖在了2萬平方米的田野考古範圍中。江口沉銀遺址更像是明代歷史的百科全書。然而,此次考古發掘也留有缺憾——未尋見古代沉船的蹤影。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除了“沉船”之謎,此次考古發掘並未發現玉器、珠寶等傳世價值更高的物品,也頗為讓人疑惑。 “亂世藏金,盛世藏寶”,在戰亂之時,玉器很難兌換成貨幣,而黃金白銀則可以直接作為貨幣流通。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因此,從實際狀況來考慮,張獻忠攜帶黃金白銀,以備需要時作為軍費手段,更直接也更有效。同時,這也從側面表明了張獻忠的不安。當時,危機四伏,他可能隨時準備逃跑,貨幣或者直接可以交易的物品,對他來說比較重要。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當地已開始博物館規劃建設工作,爭取兩年內建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近距離感受歷史的脈搏。

【相關鏈接】

史料記載,張獻忠(1606--1647年),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義,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國政權。1646年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大量財務沉於江底。

“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緣起於當地一些不法分子的盜挖。經過公安機關的縝密偵查,去年,四川眉山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成功告破,共打掉盜掘文物犯罪團伙10個,破獲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件3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各類文物千餘件,包括8件國家一級文物、38件二級文物、54件三級文物,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餘元。

傳唱數百年的“尋銀訣”變為現實,一次考古,揭開三大歷史迷團!

嫌疑人用過的金屬探測儀

2015年底,一批權威考古專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區,基本確定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這再次引發人們對張獻忠“寶藏”的關注。

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當時還召集了大量志願者,小編不知道,知道了一定應徵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