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有個地方,過去稱為市和區,曾是撫河最大古鎮,現在變成村

天下以茌字開口的地名,除了山東茌平縣,還有分佈在各地的茌家村、茌家莊等,很多都與古老的茌平有著一定淵源。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一個叫茌港的地方,我們透過斑駁的青磚老宅和江南雨巷的光滑青石,去看一下它的興衰過往。

茌港現為南昌縣武陽鎮下轄行政村,轄四個自然村,總戶數約500戶,總人口約2500人。這裡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是一個典型的江南農業村。夕陽西下,走進這個這座古村,那些破敗的老屋、斑駁的石刻和狹長逼仄的麻石板巷道,彷彿在像世人講述她的滄桑和輝煌。

南昌有個地方,過去稱為市和區,曾是撫河最大古鎮,現在變成村

茌港是位於撫河沿岸的古市鎮,在過去又稱茌港市、茌港鎮,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南昌縣的第八區。茌港位於南昌縣武陽鎮撫河東岸,南靠進賢縣,西鄰向塘鎮,距省會南昌市區30公里,離縣城蓮塘鎮12公里。因靠近撫河,佔水運之利,造就了商業資本活躍,舊志載“上通撫州建昌兩府,為進賢往來通衢,水陸交會之所”,茌港和謝埠、三江口並稱為撫河三大古鎮。

茌港背靠撫河,水路發達,再加上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恰好處於南昌與撫州的中間點,平時來往的船隻,不管是商船也好、官船也好,一般都要到這個地方歇歇腳、採辦一些物資,因此到明代的時候, “資舟楫之利、通商賈之財”的茌港從當初的茅棚子發展起來,慢慢地形成了一個熱鬧的小城鎮。

茌港漕運的繁盛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據說當年每逢農曆一、四、七的集日,這裡人山人海,從進賢、甚至豐城等地來茌港趕墟的人,能把整個街市擠得水洩不通。集市交易主要以糧、油、米、面、竹木、牲畜為大宗,可謂是百貨輳集,遠近皆至。

據資料記載,在舊時商業最繁榮的時期,南昌縣有大大小小48個水運碼頭,武陽鎮茌港則號稱第一碼頭。昌盛時期,茌港700多米長的正街上遍佈有各類商賈店鋪300多家,其中老字號就有60多家。南昌縣舊志曾記載:“上通撫州建昌兩府,為進賢往來通衢,水陸交會之所。”武陽鎮也因此一度有著“首府首縣第一鎮”的讚譽。

南昌有個地方,過去稱為市和區,曾是撫河最大古鎮,現在變成村

據當地老人回憶,當年茌港街上光店鋪就有300多家,老字號如做木材、毛竹生意的“生髮商行”、“永昌商行”等;做大米生意的“寶豐商行”、“群豐商行”、“協安商行”;做藥材生意的“儀大堂”、“協和裡堂” 等,由於過往船隻很多,街上還有專門的造船修理廠。

商業貿易的繁盛直接帶動了茌港的人口增長,而且難為可貴的是,作為由漕運港口碼頭髮展起來的古集市,茌港商賈往來、經貿興旺,造就了當地商業資本的活躍,據說在明末清初時期,茌港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由於商業資本發達和對外交流頻繁,法國人在晚清洋務運動時期就已經在茌港建立了一個天主教堂。茌港天主教堂後來因成為清末 “南昌教案”的發源地而聞名於世,現在它已被列為南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昌有個地方,過去稱為市和區,曾是撫河最大古鎮,現在變成村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的興旺發達,農業對於水利灌溉、防洪排澇的需求日盛,新中國成立後對撫河進行改道建設,撫河大堤的建成加速了這個古老碼頭的衰敗。昔日熱鬧的商業古街早就繁華不再,曾資舟楫之利的茌港逐漸沒落了,如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淹沒在歷史的煙雲裡,讓人感慨。

歷史上的茌港名氣很大,但這個地方為什麼會取個如此拗口的名字呢?據當地上了歲數的老人介紹,茌港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以前這裡是一處河港,河港中長滿了一種當地人叫做茌草的野草。茌港因茌草而得名,但這種野草為何成為茌草呢,這就需要茌平或茌姓人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