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那些大工程 背後藏著一群有匠心的功臣

我們身邊的那些大工程 背後藏著一群有匠心的功臣
我們身邊的那些大工程 背後藏著一群有匠心的功臣
我們身邊的那些大工程 背後藏著一群有匠心的功臣

這幾年,浙江現代交通基礎設施已然成為一張閃亮名片。浙江大地上,一個個世界級橋隧工程橫空出世,舟山大陸連島工程西堠門大橋、嘉紹大橋、錢江隧道等蜚聲中外,先後榮獲菲迪克獎、魯班獎、李春獎等國際國內大獎。

今年,寧波將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09億元,很多備受關注的大項目陸續上馬。近年來,寧波在交通建設不斷增量提速的同時,從技術、手段、工藝特色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在交通建設領域吹響了建設品質工程的號角。

□通訊員 方尚偉 王龍國 陳曉曄 首席記者 薛曹盛

[ 匠人創新 ]

梅山港“四點吊”吊起“大長腿”

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6—10號集裝箱碼頭泊位建設現場,吊機正在忙碌作業,工人正加緊施工。根據最新的工程進度,7號泊位下月底將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6號和7號泊位將在年底前建成。

該項目是全國公路水運工程品質工程示範創建點。工程是目前國內在建等級最高的水工碼頭,設計靠泊能力為20萬噸,需採用長80米的超長大管樁,就如同人的“大長腿”,藉助其承載力滿足大噸位碼頭建造。建成後,加上已經投用的1—5號泊位,梅山港區預計年集裝箱吞吐量將超過1000萬標箱,可以達到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的一半。

中交三航局項目部總工張章龍介紹說,項目部創新樁基技術,採用上節混凝土大管樁,下節鋼管樁的組合方式,形成84米長的樁。利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抗海水腐蝕特點,既減輕整樁重量,又避免鋼管樁暴露在海水中被腐蝕,大大提高了碼頭樁基質量。

“大長腿”因單位長度、重量及各部分受力的不一致,安裝可謂煞費周章,首要解決吊樁時的吊點選擇。張章龍說, 傳統的六點吊方法,存在捆樁耗時長、勞動強度大、沉樁功效降低的缺陷。項目部結合以往的吊樁經驗,對照樁的結構性能及吊裝條件,經過無數次的試吊,確定“四點吊”方案,解決了長久以來超長大管樁的吊運難題。項目部還打出一套“組合拳”:引入穩定性好、抗風浪能力強的樁18號船,採用GPS定位系統與常規儀器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定位……採取這些精度控制措施後,樁的正位率達98.6%,實現了行業領先。

三門灣海上架起“巨無霸”

梅山碼頭混凝土澆築方量大,有近18萬立方米,如此大方量的混凝土施工,生成裂縫幾率也越大。項目部提出“無縫面層,我來創造”的口號。他們優化施工工藝,嚴格控制各道工序,還引進混凝土養護自動噴淋系統進行“呵護”。但還是遇到裂縫“頑疾”。儘管裂縫很細小,量也不多,但混凝土總量大,從整體來看治“頑疾”的效果還不夠理想。

類似的技術創新,在寧波重大交通項目中應用很多。比如在三門灣大橋建設中,寧波就創新採用了40米的整孔預製箱梁,在海上架設這樣的“巨無霸”,功夫可不小。40米預製箱梁,頂板寬16.25米、底板寬7.65米、高2.6米,重量1263噸,採用兩臺分別為650噸的輪軌式搬梁機運到提升站,並提升至運梁臺車上,再由1300噸的運梁臺車將其運到橋址,最後通過架橋機進行箱梁的架設。全橋共需架設222片40米預製箱梁。

項目部的負責人透露,採用40米的預製箱梁架設,嚴把質量關,提高大橋的使用壽命。

[ 匠心管理 ]

杭甬複線打造工地“試驗室”

在2018年寧波市公路水運品質工程建設現場交流會上,一行人參觀了位於杭甬複線寧波一期S4合同段“工地試驗室”,引得同行嘖嘖讚歎。

在工地,一排徽派建築風格的四合院煞是搶眼,這就是今年5月份剛剛啟用的“工地試驗室”,是寧波交通品質工程的一大亮點。

走進一看,力學室、化學室、土工室、現場檢測室、留樣室等大大小小的功能室足足有20間,每一間功能室整潔舒適,設施齊全。牆上張貼著儀器操作規程牌、儀器檢定記錄、試驗室環境溫度、溼度控制要求牌、危險源辨識牌、風險評價牌等。

在養護室,記者一眼就看到牆壁上有一個水泥混凝土恆溫控制儀,可以調節室內溫溼度。“養護室比較特別,在建造過程中就對牆體結構進行保溫、隔熱處理,配置自動噴霧裝置。”

試驗室有100餘臺試驗儀器設備,可以滿足各項試驗檢測要求。記者注意到,每一臺設備上都粘貼著二維碼,上面包含儀器設備的儀器廠家、購置日期、操作規程、儀器編號等。

現場的工作人員說,所有的工地試驗室都採取二維碼數據管理的方式,進場的原材料需要採用二維碼“身份證”數據查詢,諸如原材料進場日期、檢測日期、批號、使用部位、試驗檢測報告等信息都可以及時追溯。

杭甬複線今年6月已經開建,工地試驗室嚴格把控進場原材料質量和現場施工質量,為創建品質工程保駕護航。

[ 匠造精品 ]

慈餘高速全程精控牢守品質

備受關注的慈餘高速公路10月16日零時起正式通車,寧波境內高速公路首次突破500公里。這樣一條高速公路背後,凝聚了很多寧波品質工程的亮點。從設計階段到招標階段,再到施工階段,“縱向到底”的全過程管理,牢牢守住工程的品質底線。

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靈魂,設計標準化是實現施工標準化的源頭保障。寧波市高等級公路建設指揮部非常重視項目前期設計方案的規劃和研究,在慈餘高速前期設計方案研究階段,針對項目特點,提出了“工廠化、預製化、標準化、裝配化”“四化一體”的總體設計思路。

項目借鑑杭州灣跨海大橋和客運專線鐵路橋樑等的成功經驗,慈餘高速除互通立交變寬段、主要的分離立交外,其他標準橋樑寬度段均採用整孔分幅預製箱梁方案,佔主線橋樑的75%,最大程度地實現了大型橋樑構件的工廠集中預製化。該設計方案是國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設計理念在高速公路陸上橋樑的首次應用。

在設計階段,對擬採用的設計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進行充分論證和調研。例如,針對大型預製箱梁施工使用的“搬、提、運、架”等關鍵設備在設計階段即進行了充分調研,根據設備參數,及時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和完善,實現設計與施工高度融合。

在“全過程”標準化建設管理理念下,寧波高指提出了“12345”的專業化管理模式,通過管理機制、日常管理、專業機構管理、管理制度和智能化管理五大方面構築全方位的管理體系。

通過對慈餘高速公路標準化管理成果進行提煉和總結,目前,寧波高指已組織編制完成《餘慈項目安全生產管理標準化施工指南》、《大噸位非對稱預製梁搬提運架全過程受力實驗》以及各項論文、課題研究、簡報等一系列標準化建設成果,並在工地建設、施工工藝等方面進行了推廣應用,為其他項目提供了可複製化的管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