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畫:斷壁上的敦煌


花山位於廣西西南崇左市寧明縣明江河畔, 海拔 345 米,當地壯族稱之為“岜萊”,譯為漢語即為花山。從空中俯瞰,花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花山壁畫就出現在臨江山峰的三角形斷崖面上。攝影:梁新建

花山岩畫位於廣西寧明縣城西南約25 公里明江河畔,江畔有一座斷巖山,臨江斷面,形成一個明顯內凹的巖壁。巖壁上留存有大批壯族先民繪製的赭紅色巖畫,是目前發現規模最大的古代巖畫,2016 年7月,花山岩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花山岩畫多蛙形人像,有專家認為左江流域是南方稻作文化的發源地,花山岩畫所表現的內容,是對於蛙神的祭拜。北京大學考古系通過碳14測定巖畫年代為公元前420年至公元165年左右,即春秋戰國至西漢時期。攝影:楊昶

置身花山壁畫前,分明感受到那種俯臨而來的強大氣息,這種莊重與神聖只有進入寺廟之後才會產生。攝影:楊昶

畫有巖畫的崖壁寬220 米, 高45 米, 壁畫中共繪有人物1900 多個,另有眾多的動物、 銅鼓、環首刀等圖形。其中人像高者達2.4 米,小的只有0.3 米,多數在0.6 米至1.5米之間,人像一般雙腳下蹲,呈八字張開,雙手向上託舉,整個造形如蛙泳,線條粗獷有力,形象古樸。攝影:楊昶

花山岩畫是什麼時期的作品?內容是什麼?使用的是什麼顏料?又是如何畫上去的?作者是誰等等,一直是個謎團,翻遍當地的古代方誌、野史筆記,都未能找到相關記載。攝影:楊昶

1986年,北京大學考古系年代測定實驗室通過對花山圖像的碳14分析,確認巖畫年代產生於公元前420年至公元165年左右,即春秋戰國至西漢時期。攝影:楊昶

現代科技也檢出了繪畫顏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並在顏料中使用含有植物性膠結材料或植物樹液的黏合劑。現代科技也檢出了繪畫顏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並在顏料中使用含有植物性膠結材料或植物樹液的黏合劑。攝影:楊昶

雖然巖畫年代可以用科學方法確定,但巖畫的內容卻一直存在爭議。目前主要有“戰爭 說”、“祭神說”、“巫術說”三種。通過對巖畫的遠近觀察,以及對整部作品氛圍的體驗和對駱越歷史的解讀,這三種說法都有其合理性,因為無論是戰爭還是巫術,仍然與“祭神”有著內在的聯繫。攝影:楊昶


隨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花山岩畫為世人所知,當地已積極準備開發旅遊,巖畫石壁下修建了遊廊,明江裡也開始有了遊船。攝影:楊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