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什麼?

天生的小才


從經濟結構上看,東北的經濟以國有大型企業為主,以重工業為主。重工業以軍工或軍民兩用為主。

從產業投資上看,重工業的投資大,回收週期長。改革開放前,經濟產出都被分配到全國,企業自己沒有積累。如果進行技術改造,缺乏資金。八十年代保軍轉民,由於軍費縮減 造成企業發展停滯。國家不可能把有限的外匯拿來改造老舊的重工業基地。拖延輕工業快速發展。而且當時居民收入低,對於高價值的機械工業產品沒有消費能力。重工業和機械工業只能依賴國家定貨。

從產業市場上看,重工業的能耗比較高。中國的生產設備落後,生產工藝落後,缺乏高端產能。

改革到今天,東北很多優勢產業優勢不再。鋼鐵煤炭石油在國內佔比下降。

從管理上看,東北企業習慣計劃管理,喜歡依靠國家。缺乏現代企業意識。比較典型的是長春一汽和沈飛。

其餘的一些因素也有影響。企業歷史欠賬多,退休職工數量龐大,改制難度大。

重工業比重過大,與之配套的輕工電子業薄弱,對外部依賴嚴重。

社會風氣不好,關係人情習慣盛行。以權謀私現象普遍。國企制度僵化,待遇差,留不住人才。


天明遙遙山海關


我在瀋陽工作和生活過,能感覺到,確實不太景氣。我所交流過的幾乎所有的出租車司機都抱怨說這幾年賺的錢明顯少了,但各方面的生活成本不斷攀升。我在繁華的一條街上看到“啤酒買一瓶送兩瓶”;”運動服買一件送兩件”等海報,不得不感到這個地方是不太景氣的。

雖然不能太籠統地講,東北三省之間有區別,光是遼寧省內,瀋陽和大連所面臨的問題似乎截然不同,最近東北的經濟發展緩慢和滯後,從一個比較基本的背景和國情來說,在國家大力解決產生過剩的問題,推進內需拉動型發展,展開反腐敗鬥爭,鼓勵大眾創業等大大環境下,東北始終沒能夠及時、迅速、合理地反應過來,應對過來,轉變過來。反正,無論從結構性改革還是歷史性轉變的角度,東北的命運正處於十字路口,需要想法想法面對和突破。

無論是在北京上學期間還是在瀋陽工作期間,我從來不認為東北人的智商和能力比其他地方的人低,我認識很多優秀和有魅力的東北人,值得學習和尊敬的東北人,無論是在東北本地,外地還是海外。東北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而且,城鎮化程度也不低。當然,這些跟曾經的老工業基地的地位息息相關。

不過,從我在瀋陽工作生活過的經歷看,至少有一點是不利於東北經濟東山再起的,即東北人的觀念和活法。據我觀察,東北人普遍相信關係、面子、圈子、人脈、權力等力量。比如,一個年輕人有了一定的資金和目標,有不少人往往不把這些用在提升自己真正能力,而花在拉關係,買人情,搞行賄等不正當,甚至違法的方面。

另外,據我觀察,對於一個即將大學畢業的人,不少本地的父母很赤裸裸地鼓勵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進入公務員系統,至少進國企單位或事業單位,為此,鼓勵孩子考研,為此花錢,想方設法拉近周圍的關係和人脈,不惜一切代價“為孩子”奔跑和奮鬥,而很少有家長鼓勵孩子進一家新興、年輕的企業,何況從零創業。

我在遼大的本科學生們,無論是大四的還是大三的,如今要認真考慮畢業後走向的問題了,我堅信很多遼寧本省的學生不僅有能力,還敢於挑戰和嘗試,這一代的年輕人肯定不同於他們的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年代。我擔心的是,即使他們當事者想挑戰和嘗試,走進一條不傳統的、新興的、挑戰性的道路,父母親戚或當地社會不允許她們這麼做,依我看,這樣負能量的氛圍和觀念在東北是普遍存在的,我也沒看到改善的徵兆。

當然,我估計,也相信,真正有智商和能力的學生是看到自己在本地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會離開故鄉,到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甚至海外去尋找發展機會的。我非常鼓勵他們走出本省,勇敢到外地和外國發現自己。不過,這樣下去,東北的人口流失,更嚴重的,人才流失就無法阻擋,而且,東北的現狀越這樣下去,曾經離開的人才們越沒有回來為家鄉的發展獻身的可能了。這或許也是如今東北所面臨的惡性循環吧。


加藤嘉一


(-東南偏北)

要知道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就得對比過去東北經濟繁榮的時候與現在的區別。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東北其實有過四次崛起! 我在這隻大致的列舉這四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1、東北第一次繁榮是清朝末期。尤其是辛亥革命後,因為那時候日本、俄國都在東北搞基建,大修鐵路,東北80%的城市有著鐵路就是在這期間建立起來的,所以在這個期間出現過短暫的繁榮,並以後幾次繁榮打下基礎。

2、東北的第二次繁榮是張作霖、王永江時代。那時候的東北可以說是偏隅一方,王永江又是最早的金融界大家,大力鼓勵銀行成立、統一貨幣。那時候東北的票子叫奉票,而在同一時期,奉票在韓國、日本都很流行,經濟繁榮可見一斑。

3、東北的第三次繁榮是偽滿國時代。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看過抗日電視劇得到朋友估計都很清楚,當時的日本帶著30萬的入侵東北,與此同時帶來了,電器、機械、醫藥、農業、軍墾等各方面的技術,因此整個這個時期滿洲國經濟非常之發達,發達到什麼程度呢?有數據統計過1943、1944、1945這三年期間,滿洲國經濟亞洲第一、日本第二,超越日本本土。

4、東北的第四次繁榮是共和國三十年。我們比較熟悉的稱呼“遼老大”的稱呼,就是在這個期間產生的。因為那時候戰爭很厲害,無論是朝鮮與美國打仗,還是蘇聯與美國打仗,都與東北息息相關,所以那個時候就開始著重發展重工業,那時候東北整體都是戰備經濟,帶了整體的繁榮!

通過對比東北這幾次歷史上的繁榮期,我們就可以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了,第一次繁榮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因為東北的戰略地位而興起的繁榮。第二次繁榮主要是因為金融的繁榮,第三次的繁榮是因為人口+科技的繁榮,第四次繁榮是因為戰略+政策的繁榮。

那麼現在的東北有著這麼好的基礎設施,為什麼還是發展這麼慢呢?

個人覺得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還有幾點制約著東北的發展:

1、東北的發展環境,東北目前已經形成已重工業為核心的經濟,這就導致了很多年輕人選擇工作會比較單一,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

2、東北的地理位置,這個就不必多說,旁邊的幾個國家都不讓人省心。


天天說錢


我也是東北人,確實,東北發展很落後,別的暫且不說,90年代初,我坐火車去南方出差,只要一出了東三省,南方的景色就非常繁榮,道路也寬闊,市容也整潔,而那個時候只要是東北的道理都非常窄,而且還特別贓,特別是城鄉的結合部,遍地都是白色塑料袋兒,近幾年,雖然在交通等方面有所改善,和南方相比,還是慢了半拍兒,差距依然存在,另外,還有以下幾個重要原因。 1,人口素質。我也對照一下人口素質,雖然我是東北人,但我感覺東北人的素質要比南方人差一個檔次,動不動就罵人,打仗,治安也不好,給人的感覺有些野蠻,俗話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東北人喜歡用肢體語言,卻少了一份大腦得智慧,說東北的經濟發展不上去,這是人員方面的原因。 2,地理方面的原因,東三省地處內陸,只有大連港可以出海,其他地方只和俄羅斯和朝鮮毗鄰,而這兩個國家在經濟上發展都不是很好,守著窮親戚過日子是跟本指望不上了。 3,歷史原因。作為東三省,特別是遼寧,是國家的老工業基地,可以說在解放初期,遼寧的工業還是可以的,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老工業基地面臨的新的挑戰,在新技術方面得不到補充,也很難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老企業效率低,人員多,效益差的缺點日益顯現,這反倒拖了東北經濟的後腿。 4,習俗方面。東北人和南方人在習俗方面有一個重大的差別,就是南方人喜歡自己做買賣,比較勤勞,而北方人則沒有這個習慣,多數還是喜歡在國企裡面混日子,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一旦國企不景氣,整個生活質量就被拉了下來。 5,經濟結構問題。東三省的優勢是資源豐富,人口少,人均森林佔有率高,農業發達,是國家的商品糧基地,但只要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這些都是低附加值的,受國際氣候的影響。一次能源的附加值很低,比如說煤,石油等,這些利潤都很低,靠賣糧食也賺不到多少錢,而且東北氣候寒冷,一年一熟。東北的木材是很好,但近些年由於超量開發,現在已經基本上不讓開採,如此一來東北這些優勢就沒有多少效益了,而原來有一些大的國企也基本上都解體了,比如說當年亞洲最大的阿城糖廠,亞洲最大的佳木斯造紙廠,亞洲最大的阿城繼電器廠,這些都已經解散,或者規模大大縮小,已沒有了昔日的輝煌。 總之,東北的經濟搞不上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只有實事求是的分析原因,找出不足,才能夠有效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改革的大潮當中,迎頭趕上,重振東北雄風。


驕然


生在東北,吃在東北,長在東北,馬上畢業找工作的我卻想離開東北🙂不是東北不好,這裡有我的家人,有我的朋友,有一切我熟悉的一切,但是我還是想出去發展,去南方謀生,也許我不想留在東北的原因,和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致的。


這張圖,是今天我坐上回學校的火車🚉後,媽媽發給我的話,你或許可以從一個普通母親的話語中,感受到東北人普遍的想法:“孩子 ,你不要走太遠 ,你只需要好好吃飯 ,好好上學 好好的考一個公務員 ,或者是當一個老師,永遠呆在我們的身邊就好,我們會保護你的!所以不要離開我們太遠, 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就好了 ,只需要安安穩穩的。”

看到這段文字 ,你也許懂我的意思了,東北經濟的發現緩慢,也許跟以前的資源南送有關,也許跟這個國家的政策有關,我們東北人埋怨國家:“你怎麼就不把我們東北當親兒子呢?”那我想說了, 把你當親兒子可以 ,但是你自己給力嗎?那些躊躇滿志的青年人,想要大展宏圖的年輕人,想要報效國家的年青人,或許真的就這樣被父母慈愛的勸退了,永遠坐井觀天,一代一代這樣下去,孩子的孩子還是這樣下去,永遠沒有出頭日。差距一天天的增大!


或許我們可以看看,當南方人在不停的去經商時,去建立公司,去創新的時候,東北人在幹什麼?老婆孩子熱炕頭,每天拿著死工資,想著國家給的補貼,罵著國家的不公平,佔著國家的便宜,卻穿著貂兒,戴著大金鍊子,在廣場跳舞。醉生夢死的生活,麻痺自己,日復一日。

是,也許不是所有東北人都這樣。但是那些不這樣的有才華的東北人不是去南方了,就是出國了,那你覺得東北現在這樣,還感覺意外嗎?留不住人才的地方,可能有超越的一天嗎?或許我的想法偏激了一點,但是真心的希望東北能有振興的一天,加油,雄起只能靠個人,做點兒實業吧。


不一其人


說起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有很多,我覺得也不是人的緣故,在三亞的公交車上、物業公司裡等各種行業都可以看到東北人的身影,他們工作勤奮,養活了一家子人。所以東北人並不懶。 我個人認為發展緩慢最主要的原因有那麼幾種: 一是經濟模式問題,沒有一個適合經濟發展的模式,多年來到底是該發展什麼沒搞清楚。 二是過去大力發展重工業,在共和國發展的初期,東北依靠國家的政策,是舉足輕重的共和國長子。但設備老化、產品幾十年不變,是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三是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節奏,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互聯網時代,東北應該及時實現經濟轉型,按照地域特色重點發展旅遊經濟、農業經濟、汽車工業,經濟發展才會重新步入上升通道。






春風得憶3


說白了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東北什麼事。


歷史上的東北:

抗戰時期,東北的發展客觀上,注意我說的是客觀上,主要得益於日本人,因為日本人發現東北資源太豐富了,然後建鐵路,挖礦產資源往日本運,客觀上發展了東北的經濟。

國共內戰期間蘇聯拿走了日本人留下的資源,反正很多。

建國以後百廢待興,東北開始給全國輸血,家底都掏空了。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東北本身地理位置原因,並沒有趕上這波利。

也就是說本身東北第一產業黑土地產的糧食質量非常好。第二產業,重工業資源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但是總有消耗完的一天,很顯然現在這些優勢已經沒了,自然就發展不起來了。


天時:改革開放沒咋參與,大連算是其中參與度最高的。

地利:地理位置太差,一不沿海、二鄰居都很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人和:老國企太多,沒有給員工發展機會,同時也沒給私企創造發展條件,導致東北有很多不良惡習。


所以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能發展好就奇怪了。目前幾大城市群已經初具規模,未來不僅東北沒機會,其它地區也不會有啥機會。

奉勸各位藉著這波東風去這些有潛力的城市發展,未雨綢繆才是明智選擇。


茉莉思維


原因很多。其中經濟結構改革滯後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這裡,以遼寧省經濟結構為例,講一講東北經濟是怎麼從共和國的長子變成全國經濟發展最緩慢的地區。

建國以後,通過幾個經濟“五年計劃”,國家把大量的工業項目先後佈局在東北,有能源、鋼鐵、汽車、機械、化工等各方面項目。著名的項目有大慶油田、第一汽車、鞍山鋼鐵。

到1978年,東北的工業中,重工業的產值佔了全部工業產值的80%左右。當年,遼寧省社會生產總值229億元,排名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江蘇,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是6.3%。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減少了對東北的投資力度,對東部沿海省份加大了政策支持。要知道,重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每年需要巨量的資金投入。國家減少投入後,重工業的增速馬上就下來了。同時,依靠民間投資的輕工業有沒有發展起來。因此,東北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名迅速下滑。



到1995年,遼寧省的GDP在全國的排名下滑到第5名,來自沿海的廣東和浙江超過了它。到2000年,遼寧的經濟排名進一步下滑到第8名,河南、河北超過了它。到2017年,遼寧省經濟排名下滑到第14名。

從1978年以來,從經濟增速的角度看,是一部東北的經濟地位下降的歷史。1978-2017年,遼寧省GDP從229億元增長到23942億元,佔全國比重從6.3%下滑到2.9%。

總結一下。東北以重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在國家減少財政資金投入後,重工業增速減速明顯,價值輕工業和民營經濟沒有發展起來,導致東北發動機突然減速,經濟發展慢於全國,尤其是南方地區。


紅谷新視界


東北過去的輝煌完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並不完全是東北人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比別人會幹,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但是在向市場經濟轉化的過程中東北人的幹法思想觀念都落伍了,因此造成了經濟滯長,發展落後了。

除了這些之外最主要的是東北人沒有找到適合東北實情的戰略發展之路,東北存在著城市發展不協調,交通設施修建不合理的情況,這種情況限制了東北的經濟發展,興東北必須首先興遼寧,興遼寧必須首興鞍山,興鞍山必須首先建設丹東鞍山盤錦直通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這是振興東北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其他的都是死路,振興東北並不難最主要的是走的路子要正確了。


宏偉


東北經濟發展緩慢,我陳重山想說的是,關鍵在於人的思想。


1、東北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共和國的長子,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城市化水平很高。這就培養了一批計劃經濟下的東北人,整個社會的意識就這樣定下來了。雖然改開後,大家都喊解放思想,但東北國有企業扎堆,至今也沒有徹底解放思想,所以東北人至今仍以進入國企為榮耀,私人經濟很難發展。再加上全國人口可以自由流動,東北少量有市場經濟想法的人,就去了外地,沒必要固守在東北啦。東北越來越留下的都是滿腦子計劃經濟思想的人,所以,很難發展起來了。



2、東北人不笨,在張作霖時代、在偽滿洲國時代,東北的經濟發展得世界聞名。為什麼?因為那時候的東北人沒有經過計劃經濟改造,固守的是市場經濟思維,再加上東北人有組織性,他們在工廠裡創造了很多奇蹟。東北人再加點市場經濟思維,完全是可以與溫州人媲美的。



3、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最好解決辦法是什麼?陳重山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改變人的思想,怎麼改變?加大國企改革,徹底打破國企鐵飯碗。然後加強東北人市場經濟的教育,最基本的就是加強契約思維。東北人歷史上是講究一個唾罵一顆釘的,但是到了契約社會,東北人卻不遵守了,為什麼?我看就可以把契約思維與一個唾罵一顆釘的傳統思想結合起來,進行宣傳教育。東北大連人的生意思維不錯,可以將其作為典型,全東北推廣。


(陳重山的一點個人淺見,大家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