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區黨建引領促發展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白銀區以黨建引領奔小康行動為統攬,通過實施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開展農村黨群創業互助活動、整合旅遊資源和支柱產業,著力構建“黨建+”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促發展的新路子。

實施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構築鄉村振興的“戰鬥堡壘”。堅持好中選優,通過組織換屆選舉、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等舉措,逐步建立一支年齡以30—50歲為主體、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達到80%以上、有致富帶富能力的達到70%以上的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加強教育培訓,將村黨組織書記培訓列入區級年度培訓計劃,採取多渠道培訓與開放式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每年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一次集中輪訓,不斷提升村幹部隊伍素質。立足長遠發展,深入推進“三個培養”工程(把青年農民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能手培養成村幹部,把優秀村幹部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建立鄉鎮包村領導幹部、村黨組織書記與後備人才“2+1”幫帶機制,按照1:2的比例從現任村“兩委”副職、文書、組幹部和其他優秀分子中培養髮現村黨組織書記後備人選,全區村黨組織書記後備人選達284名。完善保障機制,全面推行村幹部工資績效考核、在職村黨組織書記社會養老保險、離任村幹部補貼等制度,加大困難老支書慰問幫扶力度,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定期體檢關懷機制。2018年村、組幹部報酬、組幹部誤工補貼分別達到2.4萬元、0.72萬元以上,進一步激發了村幹部幹事活力。

開展農村黨群創業互助活動,激發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堅持科學謀劃,圍繞推進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結合農村“三變”改革,按照示範引領、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累計整合資金470餘萬元,在全區45個行政村建立農村黨群創業互助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堅持因地制宜,結合全區各村實際,面向市場,因村制宜,形成以互助資金型發展類型為主導,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紅色股份型、服務創收型、項目帶動型等為輔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形成了水川鎮金鋒村土地流轉、水川鎮顧家善村鄉村旅遊、紡織路街道大壩灘村房屋出租、武川鄉新安村脫毒馬鈴薯、特色小雜糧產業種植等一批集體經濟發展特色村。堅持組織引領,充分發揮村黨組織主體作用,通過建立“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村社合一”等“三鏈”模式,讓黨員和群眾“抱團”發展,著力提升組織引領發展能力,全區村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截止目前,全區集體經濟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村達到32個、佔全區70%以上,其中10萬元以上達到8個、佔全區15%以上,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了由“輸血”向“造血”轉化。

整合旅遊資源和支柱產業,打造鄉村振興的“亮點品牌”。挖掘獨特優勢,精心編制《白銀區鄉村旅遊和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大力整合旅遊資源和支柱產業,通過政策性獎補等方式,大力實施民宿項目,打造了強灣鄉強灣村花田人家、水川鎮大川渡村西遇部落等一批特色民宿客棧,有效促進了周邊農民就業,帶動經濟增長。發揮產業帶動,依託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採取“園區+公司+農戶”運行模式,建設自動化日光溫室、智能化農藝園、休閒式溫室區,打造鳳園花海旅遊觀光項目,廣泛運用現代農業技術,推動傳統低端農業轉型升級,逐步實現由單純農業向觀光農業、農事體驗、休閒旅遊、文化傳承等複合性功能轉變。創新發展模式,按照“黨建+美麗鄉村+農戶”模式,先後打造了花村•顧家善、水鄉•大川渡、鄉坊•強灣村、石村•萱帽塔、桃園•羅家灣、大坪•農業園等6個各具特色的旅遊品牌。同時,依託黃河假日城生態優勢,成功舉辦第二屆荷花美食暨“六朵金花”鄉村文化旅遊節,強力推動全區鄉村旅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張曉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