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請客”叫“做東”,而不叫“做西、做南、做北”呢?

生活經驗分享365

為什麼“請客”叫“做東”,而不叫“做西、做南、做北”呢?

國人喜歡客氣,文雅,客套話太多,在待人禮節上多有講究呢。其實做客這個詞和做東一樣,也很斯文的,按我的說法直接就說請你吃東西就行了,難免過於俗氣。

孔子曾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唐僧也說過: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去西天雷音寺拜見佛祖。

做東這個詞,也是有據可考的。在古代就是做東道主,做東家的意思,現在白話也就是做主人,做主的意思。

最早出自左轉的燭之武退秦兵的故事。燭之武對秦穆公說:"如果保留下鄭國,以後貴國有事派使者到東方來,讓它做東路上的主人,負責供應他們缺少的東西,對君王也沒有什麼害處."

後來,則形成了待客的禮節規制了。這個在我國的禮記名著中就有規定。

至於為何以“東”為“主”,在《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

也就是說,在很久以前,主人在款待賓客的時候,賓客坐在桌子西邊,主人坐在桌子東邊的,這個就是當時的禮節。應為以前的主屋是坐北朝南,只有東西北邊有牆,北邊是供奉神靈的,自然賓客是不敢坐北邊背對著神靈的,於是坐在西邊。主人就坐東邊相陪。

現在不一樣了,在主屋坐北朝南向的屋子待客,客人是要坐北邊的主位的,號稱上八位,主人則坐在門口南向的流水口相陪,便於端菜上茶。說個笑話的話,應該叫做南了。


農民妹子一枝花

很簡單,因為東邊的是主人。

漢語是很神奇的,黃種人是先入中國的群體,稱九黎,白種人是後入中國的群體,被排列為第十族。後來發生黃白聯姻,第十族偶爾也指黃種。

九黎就是東邊,也是右邊這個群體,所謂尤人就是這個意思。白種最早是西邊這個群體,也是左邊。所以西傳統上指白人。比如西女為要,反應了黃種曾經對白種女人趨之若鶩。

做東解釋完了,再解釋客。客其實是猴子叫聲。而猿猴古代就是代指白種。所謂后土,也是指白種最早是母系部落,由西王母做主。所以代表女性的寡人後來成了帝王自稱。因為猴子族群是後入中國的,所以猴叫聲為客。請客顧名思義。客同時也可用作去的意思,所以很多方言裡說去哪裡,會說成客哪裡。全世界只要提到客這個語音,其原意都是一個,客居的意思。比如哈薩克實為海薩客,古代為月氏,他們祖先與百越同宗。只是後來父系基因基本在戰爭中被替代了,尤其蒙古時代。哈薩克的客就是客居的意思。捷克也肯定是,克欽也是。客家人同樣是。


國病

這與中國古代的禮儀有關。《禮記》中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代表的就是這種“主東賓西“的禮儀。

在我國古代,房屋建築大都坐北朝南。正堂下面為庭院,南堂與庭院之間有兩個臺階,東面的稱作東階,西面的稱作西階。客人來訪的時候,站在大門西邊面朝東等候,主人站在大門東面迎接客人進去。

主賓相揖進入大門後,主人走西面,客人走東面。主人由東階進入正廳,客人由西階進入正廳。
所以,這種位置上的分別,就形成了“主東賓西”的文化傳統,我們常常聽到的“東道主”、“東家”等詞,也蘊含了同樣的文化內涵。

所以,當我們請他人吃飯,自己是主人,是東道主,被稱作“做東”。


此箋

做東,其實是坐東。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對禮節要求很嚴格,所以很早的時候就有了“禮記”這本書,不懂禮,不守禮是很讓人看不起的。所以千百年來,這些禮節就深入到國人骨子裡。

那坐東何來呢?

很簡單,咱們國家房子往往都是坐北向南的,百姓家居,中間就是客廳,左右兩邊就是臥室,一般來講,東間是住老人的,西間是住小輩的。這是規矩。

當家裡來了客人時,也是這樣,主人當然是住東邊,客人留宿西面。

如果是在堂屋正廳接待客人,主人自然是坐在東面椅子,把客人讓到西面椅子上。

所以坐在東面的人就是主人,就是負責招待的人,坐在西面的就為客人。

由此推開,就有了東家,東道,東道主,東道國等詞語。

做東,其實是“做東家”,就是說我來負責招待大夥,我來請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