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三位傑出校友回母校說事業講感受

作為“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系列活動之一,11月8日,長安大學召開了題為“超級工程中的長大力量”訪談會,邀請杭州灣大橋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總工程師呂忠達,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青島海灣大橋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邵新鵬三位傑出校友來校,與師生一起互動,講述參與國家超級工程建設,攻克世界性工程難題背後的故事,並分享事業成功經驗和感悟。

昨天,三位60後傑出校友來到報告廳便引來不少師生的關注。杭州灣大橋是繼港珠澳大橋、美國龐恰特雷恩湖橋和中國青島膠州灣大橋之後,世界第四長的跨海大橋。呂忠達先生及其團隊在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中,在跨海長橋建設領域引領理念、技術和管理創新,提出並實施了多項創新技術,制定的多項跨海大橋的建設標準,填補了我國跨海大橋建設多項空白,攻克了多個世界性難題。

“伶仃洋裡承載了太多的中國歷史和中國故事,能在它的上邊建世界一流的大橋,為中國人爭氣,是每一位橋樑專家的夢想。”在現場說這話的蘇權科先生,不僅多年來在橋樑建設領域,先後主持了80餘項專題研究,從2004年起,在港珠澳大橋設計建設過程中,全面主持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技術管理和科學試驗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在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套技術成果,創造了中國標準與中國橋樑新品牌,為推進港珠澳大橋成為滿足120年使用壽命的世界一流跨海通道奠定了基礎。

邵新鵬先生先後主持京福高速公路濟南黃河大橋、利津公路大橋、青島海灣大橋等多座橋樑的工程設計及技術管理工作。參與完成國家重點工程項目10項,這些工程質量優良、交通量增長迅速,取得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位橋樑專家在與師生分享建設工程所取得的多項技術突破喜悅之後,邵先生寄語在讀書的大學生,不論學習和科研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學會在逆境中生存,不懼困難,學會適應各種環境變化。應該學會從點滴積累,應該有執著的奮鬥精神,善於在從事的領域找倒薄弱環節,並把他作為研究和學習的方向,用創新在瓶頸中尋找突破,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

呂先生則希望在校大學生能在大學裡學好數學、力學等基礎性課程,因為這些在未來從事科研及工程設計方面及其重要,沒有這些知識的支撐,再好的想法也無法變成現實。蘇先生則希望新一代的大學生,珍惜當下的好時代,學會開拓思維和視野,面對事業和生活,要有不懈的追求精神,在享受事業發展帶來的愉悅中,學會體驗享受生活。

記者 張彥剛

欄目: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