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姐”吳亞軍沒寫信

“信姐”吴亚军没写信

已經好像完滿狀態了。

樓市回春的2013年,“信姐”吳亞軍遇到了這些年非常難過的一個“坎兒年”。

這1年前幾個月,雖然龍湖賣房子的錢比2012年多了好幾十個億,可別的房企賣的更快,龍湖的排名一路下滑。

步子踏空好幾步,龍湖中高層有些喪氣,qq群裡吐槽著吳亞軍和職業經理人老大紹明曉過於保守,做強做大的機會一個接一個失去,以致市場回暖龍湖後勁不足。

他們get不到點的是,2011年龍湖為何丟棄宋衛平上海、蘇州幾個大城市項目的股權,買了煙臺、雲南三四線城市的郊區大盤;還有一個,2012年重金商業是否過早?

預感士氣低落太久的吳亞軍,想誓死保住龍湖行業前10。她寫了一封長信給龍湖鼓掌打氣:

公司(2013年)1-4月銷售業績行業排名下滑只是一個暫時現象……公司從未來一年來看,銷售會持續向上攀升。

“信姐”吳亞軍看來,龍湖困境沒有她一封信解決不了的。她的信溫暖過房晟陶,溫暖過李朝江,這一次6000字長信,自黑有餘,並不矯情,直面著自己人性的缺點,直言著曾經犯下的錯誤。

她這種帶自黑體質的女性光芒,讓龍湖“男人幫”覺得特別暖,以及多多少少傳遞給了所有和龍湖與她有過接觸的人。一個曾被吳亞軍直接面試的目前龍湖小領導,面試現場,發現“信姐”可以用異常艱澀的專業知識與他深入交流。

破鼓樓上,鎮長讓這人簡單而有力的形容一下吳老闆,這人咀嚼的好一會兒,說出了一個自相矛盾的中性詞:

凌厲,溫柔。

中年人臉上洋溢著光。

可坎兒年上,剩餘光景並沒有歲月靜好,對吳亞軍溫柔以待,後幾個月比前四個月賣的更慘,年終歲末,給了龍湖第12名的位置。

鎮長要說的是:“信姐”的信寫的再好,終究沒能解決當年的實質性問題。

1.

未上市時,龍湖頤和原著、灩瀾山、北城天街幾個項目,已讓它名譽全國。

這可能是老宋賣項目時首先想到吳的一個原因。宋很早之前就說過,中國豪宅值得看的企業有一個半:一整個是龍湖,半個是雅居樂。這可說是對龍湖及吳的最高褒獎。

可惜,2011年的老宋不是“信姐”的菜。

要知道,2011年同樣也是吳亞軍艱辛的一年。

老宋四處託人賣項目時,“信姐”做了很多艱難的決定。1年前,龍湖買下三四線小城市煙臺8000畝郊區大盤;2011年,又拿了雲南江川縣不到2000畝地產項目。核心城市拿地上,她決定讓龍湖全面效仿中海模式。

之前之後,龍湖聚焦了很多中海人。袁春,張澤林、顏建國、徐愛國……

中海當時是全國房企模範,由大中海而來小龍湖的人前途遠大,袁春、顏建國、徐愛國位居高位,袁還一度被傳是邵的接班人。

除了中海人,“信姐”左膀右臂兼男閨蜜房晟陶還構建著一個應屆生帝國,以及龍湖非常符合“信姐”思想的“不裝13”文化。由管培生、仕官生、綻放生等應屆生構建的人才體系,與龍湖內“中海幫”一直對立,一度摩擦。

人才、制度是對立統一的。上市以後,龍湖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規模利潤導向型”年終獎計劃。這個制度的本質就是:你賣的越多,單價越高利潤越好,你拿的年終獎就越多。

“不端著的”接地氣企業文化,足額的獎勵機制,讓這些人解決了龍湖兩個大難題:銷售精英們把前幾年買的亂七八糟的地賣掉了;2014年底和2015年,龍湖抄了一把土地市場的底,拿了幾百億核心城市的地。

解決第二個難題“中海人”功不可沒。

地產寒冬2011年,龍湖城市煙臺大盤葡醍海灣項目賣了30個億。這個數字多少年後還激勵著後來人。2017年履新煙臺總經理的李亮說:他要在煙臺造一座城。

接下來幾年,龍湖規模增長的同時,利潤和負債也保住了。“信姐”說“龍湖在有質量的增長”這句話時,終於不心虛了。這句話之前也說了很多次。

當時龍湖項目一個接著一個,銷售團隊成了晉升最快的部門之一。

王勐、李昂、寧可……一個個80後的名字,冉冉升起。

不過,以“規模和利潤”為導向的激勵制度也有弊端:龍湖再沒有創造出頤和原著那樣的項目。

不像老宋的綠城,n年之前,鎮長前領導豪哥有一次住了綠城杭州一個三層小酒店,衛生間洗漱用品是法國歐舒丹的。鎮長查了查價位,一瓶沐浴露不到二百塊。

成都一位先生告訴鎮長:

龍湖在成都的產品溢價依然非常高。可相對自身產品品質,這種溢價,不如說來自龍湖物業水平高地加持。

都知道的結果是,酒店配置歐舒丹的老宋做了地產很多年,最終把綠城股份賣給了孫宏斌,沒處理好收了回來,又賣給了中交。

龍湖卻越搞越大。

雖然企業本質是盈利,可怎麼有著一種令人唏噓的質感?

2.

令人唏噓的,還有吳亞軍寫過的信。

6000字長信沒能解決龍湖實質性問題,並非孤例。2015年“信姐”力挺李朝江,也沒有換來一個令她滿意的李朝江,李在這封信1年後離開了人力崗。

可“信姐”依然按照著自己的女性理論和節奏做事。

剛過去不久的2017年業績會上,“信姐”直言:

過去兩三年,確實有一波三四線城市的紅利,龍湖有看到但沒有刻意去抓,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機會性的。

用簡單“機會型的”四個字,吳亞軍就輕易詮釋了“看到機會而不抓”的複雜道理。

“看到機會而不抓”的女人,鎮長記得還有一個:潘石屹的老婆張欣。有著海歸經驗的張欣控制soho之後,三四線城市看都不看,甚至連北上廣深四一線城市都懶得出。等潘石屹因為散售把京滬官員們得罪苦了,再也拿不到地,張欣潘石屹無奈轉身包租婆包租公。

soho最牛的時候有多牛?一絲不輸現在的龍湖。當年三里屯soho一天賣了40億,那還是2008年。

而此時此刻提起soho,很多人聽到的,是一座商業帝國崩塌的聲音。

吳亞軍和張欣的相似處,除了diss三四線小城鎮,還把商業地產當作傳統住宅地產的衣缽。不知道“信姐”能否從soho現在看到龍湖的未來:

soho2017年營收不到20億元,淨利47億元,同比上升420%。

soho營收不到20億利潤47億元,這恰恰是關注利潤的吳亞軍希冀的,可soho這超額利潤更多來自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收益。若干年後,“信姐”如果想把這部分利潤拿到手,就必須像張欣潘石屹一樣,把手中的商業項目一個一個賣掉。雖然賣只能賣一次。

一位前龍湖人道出了龍湖和soho的深層本質:

和soho之於張欣和潘石屹,龍湖是吳亞軍的私人財產,與萬科、恆大有著業績壓力和動力不同。私人老闆最重視什麼?利潤!


因此,當利潤、規模相沖突的時候,龍湖選擇利潤放棄規模;當風險、機會相沖突的時候,龍湖放棄機會降低風險。

熟悉龍湖的一個鎮長朋友說:

龍湖已經看清了(地產)行業沒有大發展,想往下撤。但解讀政策,看到政府不情願讓地產下去,所以,龍湖半隻腳門內半隻腳門外。


(龍湖)還會做地產,甚至向高週轉靠些,但不會那麼激進。

事實是符合這些推測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的當下,龍湖沒有發力做一隻“大魚”。到2017年土儲5400萬,權益3900萬,不及曾同等規模的融創的四分之一。

至於信姐另半隻腳伸向了哪裡,可以查查“祥毓和泰”、“雙湖投資”,和叫張豔的女人。

這樣無疑龍湖業績是緩慢的。2013-2017年這5年,龍湖只在剛過去的2017年,進入了行業前10,其他年份一直在10名至15名之間徘徊。

2018年,龍湖提出了2000億元銷售目標,只比2017年銷售額多440億元。而2017年,龍湖比2016年多賣了679億。

再看外圍的萬科、恆大、融創,一下子提出上千億的增長目標。

龍湖很多人離開了。

中海的顏建國、袁春……很多年輕的營銷天才也離開了,像前文提到的王勐、李昂、寧可……很有一些人,像以前從大中海跳到小龍湖一樣,又從“大龍湖”跳到了“小鴻坤”、“小中駿”……

東家要由大而小,自己要由小而大,這些人的人生軌跡沒有什麼變化。

變化了的只是龍湖。

前兩天,那要在煙臺建造一座城的李亮也走了,去了泰禾,據悉負責北京營銷板塊。泰禾前兩年在北京買了一些地王和商住用地,2017年政策出臺後有些難,正需要他去發光發熱。

“小李亮”的離職,這一次,吳亞軍沒有去信。

對了,各家房企“大幹快上”的2018年前3個月,龍湖賣房子的錢上漲幅度很低——只有2%,。

同樣沒有信,也沒有傳出焦慮。

龍湖,現在好像步入完滿狀態了。

“信姐”吴亚军没写信
“信姐”吴亚军没写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