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日本,假如不侵略其他國家,全力進攻美國,會怎麼樣?

i咖喱給給


假如二戰中日本全力進攻美國,美國會被日本人打下來,然後日本成為了藍星王者,所有人類都淪為日本人的奴隸,不好意思,以上一切都是意淫,而且也是日本人做的稱霸地球的鬼夢。在吐槽君看來,日本人如果一開始就全力進攻美國,不僅會被美國人吊起來打,而且還會死的更快!



一個國家打仗比拼的是什麼?當然是工業實力,換在二戰時期,那就是鋼產量、石油產量!在1940年,美國鋼產量6076萬噸,日本只有685萬噸,整整十倍的差距。再看石油,這個差距就更大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匱乏,當時只有庫頁島產一點點油田,其他都依賴進口,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東搜西刮總共也就儲備了500萬噸,最多夠一年之用。而美國在1939年的石油產量達到了1.7億噸,幾乎佔整個世界的一半,為什麼美國一停止出口日本石油,日本就發動偷襲?就是因為沒有石油,日本就成了廢物!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具體的軍事武器產量,整個二戰美國生產飛機262524架,日本62036架,相差4倍。美國生產坦克近10萬輛,日本生產不到7千輛,而且大部分都是隻能欺負欺負游擊隊的豆丁坦克,相差10倍以上。美國生產火炮257390門日本13350門,相差近20倍。美國生產卡車238萬輛,日本16萬輛,相差10倍以上。看完這個你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人不裝備衝鋒槍了,因為窮,衝鋒槍消耗子彈太快,他們生產跟不上!所以只能教育士兵:三八大蓋是世界上最好的槍,你們一定要確保一槍打死一個美國佬哦!
(二戰美國轟炸機生產線)

(二戰日本砸鍋賣鐵)

再來看看在太平洋戰場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航母,在1941-1945年四年間,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131艘、幾乎每十天就有一艘新航母下水,而當時的日本傾盡全力也總共才造了17艘航母,所以珍珠港事件中美國人雖然損失了太平洋艦隊的主力,然並卵,不到半年時間就造出來一隻新艦隊,難怪山本五十六說:對美國開戰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體面的失敗!最後輸得褲頭子都沒了!



這個仗怎麼打?靠日本人的萬歲衝鋒?有一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沒有意義,這句話在沖繩島戰役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日本人充分利用地形排兵佈陣,各種坑道工事錯綜複雜,火力配置合理到位,然並卵!美國人不需要什麼戰術,就是用炸藥填平你,地面用重炮,海上用大口徑艦炮,天上有飛機丟重磅炸彈,直到把你工事炸平,把人炸殘炸死了再衝上去一塊一塊的佔領!所以日本人在二戰中如果一開始就全力進攻美國,不僅會死,而且死的更慘,最多不過兩年,日本人連美國西海岸都看不到,就會被美國佬用炸彈填平東京灣!



軍史吐槽君


當然美國贏

戰前日本的石油大量從美國進口,美國的鋼產量是日本的8倍,綜合國力美國強.

至於日本為什麼還打美國,原因比較複雜:

日本一直有兩條侵略路線即"北進"和"南進".

一開始,日本選擇"北進"但是,日本在諾門坎和蘇軍打了一仗,結果被殲50000人,他知道惹不起蘇聯,且那時,中國戰場陷入僵持,日本陸軍一時分不出太多的兵力再繼續"北進\

寡慾heart


1937年12月7日,日本集結海軍主力部隊,成功偷襲珍珠港。隨後海軍陸戰隊攻克夏威夷群島。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海軍繳獲大批物資。緊接著1938年1月,日本太平洋艦隊與美國本土艦隊決戰於西海岸,美國海軍主力蕩然無存。美國政府緊急對外宣佈,西海岸城市皆不設防。很快,日本海軍陸戰第一師團登陸美國。日本陸軍17個甲等師團,7個正隨著第二批登陸艦隊,6個正在夏威夷群島集結待命,剩下的4個師團正在國內整訓,即將開赴美國本土……

以上都是筆者想像的場景,屬於歷史虛無。1931年,日本獨吞東北三省,不但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資源補給,而且侵略世界的心越發的膨脹。即便如此,美國也不是日本的下一個侵略對象。日本的對外擴張早有了自己設想,佔領朝鮮,吞下中國,餘圖世界。日本在不侵略它國的前提下,攻打美國就是屬於自尋死路。

日本是個島國,國內資源是相當匱乏的,就算某種資源豐富,他們也不捨得輕易的開發使用。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特別重視海軍的建設,海軍可是個吞金售,對於石油的需求量非常龐大。然而日本缺乏石油資源,只能依賴進口,其中百分之九十來自於美國。美國卡著日本的脖子,日本不敢輕易進攻美國。換句話說,美國不是日軍侵略世界的首要阻礙,兩者能不開戰就不會開戰。

如果日本拋開一切,全力進攻美國。先不說其它的,日本海軍的石油燃料哪裡來呢?那個時候,中東地區產油量並不大。假設日本擁有了豐富的物資資源,那麼它的海軍打的美國海軍嗎?美國也不缺乏將才,指揮海軍作戰也是得心應手。即便日本全殲美國海軍主力,那麼拿什麼攻陷美國本土呢?

從日本到美國,中間隔著一個太平洋,後勤負擔太重了。日本登陸美國本土的幾十個師團,每天消耗的物資就是巨大的數字。美國也不傻,它也可以快速武裝起幾百萬軍隊。似乎說遠了,日本要想全力進攻美國,最需要解決的難題就是資源。為了得到了豐富的資源,日本又不得不侵略其他國家。事實上這是一個死局,日本無法做到全力攻擊美國。


兵說


假如說二戰的時候日本全力去進攻美國,獲勝的幾率幾乎為零。先不說雙方的實力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退一萬步說,美國什麼都不幹,都能把日本的經濟給活活拖死。當然也有軍事專家認為如果日本人能夠成功的登陸美國,是有勝利的希望的,因為他們當時單兵素質的確是要強於美國,可是實際上從綜合方面來看,日本完全沒有取勝的希望。

首先來看,兩個國家並不是打一場仗就結束了,肯定是要長期作戰的,如果說長期作戰,那麼日本是百分之百輸的,日本在當時也是一個強國,可是日本這個國家資源非常的匱乏,他們如果只全力進攻美國,他們的資源都無法支撐戰爭機器繼續運轉,眾所周知,日本後來偷襲珍珠港也是因為資源問題。

日本的鋼鐵和石油等資源都要從美國去進口,後來隨著戰事越來越明朗,美國停止向日本運送這些資源,日本迫不得已發動珍珠港事件。如果說日本沒有這些資源,他沒辦法發動戰爭,更別提長期作戰,而這些對於美國來說都是優勢。


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七倍,美國的人均生產力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在當時迅速的發展軍工業,他們的資源全都是在中國搶的以及從美國進口,所以才能夠持續發展,如果只是全力進攻美國一個國家的話,唯一獲勝的可能就是迅速結束戰鬥。

很明顯日本是無法迅速消滅美國的,日本是絕對無法戰勝美國的。日本人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去攻打美國,後來的珍珠港事件只不過是狗急跳牆而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麼問的人,大概想的是:如果日本在二戰期間沒有因為侵略其他國家分散兵力,而是集中全部實力進攻美國,日本是否有獲勝的可能?我的答案是:日本不但沒有獲勝的可能,而且,還會死得更快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相繼佔領了中國大部分精華地區、整個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多島嶼。雖然日軍在中國遭遇了激烈的反抗,陸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日本對佔領地區的資源利用,也低得令人髮指。

但是,日本依然從這些佔領地區內獲取了海量的資源,並將這些資源化作日本的戰略物資,維持日本戰爭機器的運轉。尤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扶持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在二戰後期,經濟實力甚至超越了日本本土。



而這些日本本土以外的日本佔領區,一直是日本戰爭機器運轉的最主要物資來源。如果日本沒有佔領這些資源豐富的地區,單靠地域狹小、資源貧瘠的本土支撐,直接對美軍宣戰,日本只會敗得更快、更慘。為什麼這麼說呢?


日本對於佔領區的進攻和維持統治,主要都是由日本陸軍完成的,而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則主要由海軍進行。因此,即使日本沒有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亞洲國家發動進攻,集中全部力量進攻美國,日本的百萬陸軍依然沒有用武之地。

想要大規模用到日本的陸軍,除非日本具有橫跨萬里太平洋,直接將陸軍投送美國本土的能力,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果日本沒有侵略其他國家,直接對美國宣戰,沒有佔領區海量的物資供應,僅憑地域狹小、資源貧瘠的日本本土,日本只會敗得更慘、更快。



當然有的人還會問,如果日本沒有侵略他國,那麼,用於維持數百萬規模的陸軍的資源就可以節省下來,而將這部分資源用於擴充海軍,日本是否有獲勝的可能的?答案依然是沒有。

因為,隔著整個太平洋,日本如果想戰勝美國,僅僅靠海軍顯然是不夠的,即使美國海軍被日本海軍擊敗,美國依然具有足夠的戰略縱深繼續抵抗。而將所有資源供應海軍的日本,當然也就沒有足夠的陸軍參與對美國的登陸作戰。



顯然,日本本土的資源遠遠不足同時維持龐大的海軍和陸軍。更別說橫跨整個太平洋,維持龐大陸軍在美國本土的作戰了。因此,從日本對美國掀起戰爭的那一刻開始,就決定了日本必敗的命運。


鳶飛九天2018


二戰打的是國力,拼的是你死我活,日本的國力潛力擺在那邊,全力進攻美國,反而死的更快,估計最多2年就被美國滅國祭旗了。

下面看看一些數據,就能看出美日之間的巨大差距了,這簡直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比如石油,這是二戰最核心的物資之一,日本只能出去搶,而美國1940年石油產量就高達2億噸,佔全球石油產量的六成以上。

鋼鐵,美國1940年生產了3千萬噸,1941年,就達到了7千萬噸左右,1944年達到了8千多萬噸,而英法蘇德日加起來也只有5600萬噸。

1942年,美國的戰爭機器全面開動,當年就生產飛機4.7萬架,坦克3萬輛,日本的產量只有美國的幾分之一。

1941年到1945年,美國造了130艘航母,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8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還有200多艘潛艇。而日本同期僅僅造了17艘航母,22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63艘驅逐艦,100艘潛艇,只有美國人的零頭。

這導致在二戰中,美國人的武器裝備和物資生產,不僅能充分滿足本國戰爭需要,還有大量的盈餘物資用以援助英國、蘇聯、中國等國的戰爭,而二戰結束時,美國儲備的物資還足以支撐2次戰爭的需要。

所以美國人打仗也從不心疼子彈,能用槍和子彈解決的事情從不會用刀來解決。

而日本人呢,龐大的聯合艦隊本身就是窮盡了日本國力、拼命搜刮民眾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面上好看,但後勁不足,隨便被打沉個一兩艘就如遇五雷轟頂,心疼的要命,這後方造艦的速度實在遠遠趕不上損失的速度,當航母被揍的差不多之後,日本海軍也只能靠神風隊員去送死了。

關鍵是,你的神風隊員再牛,也有限,命中率更差,這送人頭的速度最後還是趕不上美軍的造艦補充速度。

在兵源素質上,缺乏後續補充,當素質較高的老兵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只能捱揍了。

自珍珠港事件後,日本的優秀飛行員在幾次大規模海戰後就幾乎損失殆盡,零式戰機的性能也越來越比不上美軍的新式戰機,而日本後續的飛行員幾乎都是新手,缺乏飛行經驗,更缺乏戰鬥經驗。

而美國,作為已經汽車普及的社會,當時美國國內擁有飛行執照的公民就有幾十萬人,捎帶訓練就能上戰場,再加上驚人的飛機生產量,這意味著美國的空軍力量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當日本艦載機戰力不行了,航母被揍的差不多了,那日軍只能龜縮在一個個太平洋島嶼上,被美軍切割、封鎖,等著美軍上門來揍,最後在“板載”的吶喊中為天皇英勇獻身。

綜上所述,日本在二戰中,缺的就是國力和潛力,和德國一樣,體量不大,野心不小,打起仗來就發現缺這個,缺那個,而英美蘇作為全球大國(英國好歹還是日不落帝國),幾乎啥都不缺,要石油有石油,要啥有啥,德日要啥缺啥,只能出去搶,搶不到就只能坐著等死。


雲中史記


日本不侵略其他國家,只是全力進攻美國,結果將是死的更慘更快。因為日本沒有與美國相匹配的國力,而閃電戰只贏一時。

德國日本情況類似,軍隊實力比較強大,但是國家的能源資源有限,所以只能用閃電戰這種方式進行偷襲,面對的如果是法國這樣的戰略縱深小的國家,只要前期取得突破,很容易取得勝利。

但是美國,蘇聯和中國不一樣,這三個國家戰略縱深太大,即使軍隊前期失敗,也有足夠的緩衝餘地。日本面對國力較弱的中國都不能取得勝利,何況是美國。

接下來從數據角度進行分析。

1938年,世界七大強國戰爭潛力:美國41.7% 德國14.4% 蘇聯14.0% 英國10.2% 法國4.2% 日本3.5% 意大利2.5%。

空軍實力:飛機最高年產量(架):美國96318、德國39807,蘇聯40300,英國26461,日本28180。

坦克年產量:美國3.7萬,蘇聯2.9萬,德國1.8萬,日本在1942年最高生產1165輛,此後逐年減少。而美國由於投入戰爭比較晚,工業生產能力並沒有完全轉化為軍事生產,所以直到戰爭結束,美國的都沒有發揮最大生產能力。

日本軍隊的建設重在海軍,德國才是陸軍,但是即使是日本最強的海軍仍舊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


艦艇產量(萬噸):1942年:美國86,1943年:美國261,1943年:美國286,日本46(戰時最高峰)商船產量(萬噸):1942年:美國548,日本26,1943年:美國1145,日本77,1943年:美國928,日本170。

鋼鐵產量:美國8132萬噸,德國3460萬噸,蘇聯1800萬噸(1940),英國1300萬噸,日本765萬噸。

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大獲全勝,但是如果從美國的西海岸登陸,並沿途進攻,日本沒有足夠的國力作為支撐,只會慘敗。

整個二戰期間,也就只有美國能夠同時應付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非洲戰場,其他國家都沒有這個國力。


視野新觀


如果二戰時期日本不侵略中國,也不剛蘇聯,連菲律賓什麼都不動,盯著美國往死裡打的話,那麼,二戰時期也就沒有亞洲戰場了...

要知道日本德國就是美國扶持出來,挑戰遠東地區舊有勢力範圍的,所以對日本大量出售諸如廢鋼,石油等戰略物資,大量支援德國工業。

要知道,日本是一個沒有石油的國家,只有庫頁島那一丁點的原油產量 而美國1939年的石油產量高達1.7億噸

在1940年,美國鋼產量6076萬噸,日本只有685萬噸,

至於軍工製造業,美國更是全方位碾壓日本。美國航母雜七雜八造了150多艘日本航母,撐死了才做了二十來艘。坦克呵呵,戰鬥機更呵呵。

並且日本的軍工技術一直都不怎麼地,而日本如果想對美國開戰的話,他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石油供給,是不可能的。

然後亞洲地區有幾個產油的地方,無非就是東南亞。別說那個冰天雪地的庫頁島,只要日本打算進攻東南亞,那麼他就不可阻擋和英國以及荷蘭交惡。

所以說其實日本的開局就註定了。但很難長久,對於日本而言,它唯一可行的戰略那就是逐步蠶食,步步逼近。

非常幸運,日本愚蠢的去偷襲珍珠港,不然也許我們今天說的話是日語。

點個關注唄。

話說有人覺得淪陷會更好的,參考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

這一百年,列強還是那幾個俄羅斯法國美國英國意大利德國日本,

唯一的例外就是咱們國家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1100萬美國大兵可不是擺設,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更不是鬧著玩的。

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

1944年美國的鋼鐵產量為日本的13倍,船舶製造能力為日本的16倍,小型武器的生產能力為日本的20倍。不要忘了,1944年的時候,日本的工業產能還沒有遭到美國的毀滅級破壞,當年算是日本工業生產能力最強大的時期,但是仍然和美國有天地之差。

強大的武器修復能力

更不要說美軍的武器修復能力更是強於日本幾十條街,比如在中途島戰役中,日本少計算了美軍的航母數量,這是因為在此前的珊瑚海海戰中日本擊重創了美軍航母約克城號,日軍認為這艘航母維修需要3個多月,所以不會出現在中途島海戰中,這是日軍根據己方航母維修速度做出的判斷。沒有想到,經過68小時的維修後約克城號就可以投入戰場,是日軍維修速度的十幾倍,這是日本人是無法想象的。

(正在航行的約克城號航母)

美軍的作戰能力也強於日軍

一直有一種看法,認為美軍依靠強大的物資生產能力擊垮的日軍,這是不準確的,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確實是擊敗日軍的一方面,但這不是全部。美軍的作戰能力也強於日軍。

關鍵的中途島戰役,日軍實力強於美軍,但損失卻遠超美軍。在戰役中美軍損失了300多人,日軍損失了3000多人。

(中途島戰役美軍以弱勝強)

遠超日本的人力資源

日本完全沒有想到美軍的擴張成速度是那麼的變態。1940年之前,美軍只有20多萬正規軍和20多萬國民警衛隊,兩者相加不過五十幾萬人,當時日軍已經動員了241萬人,遠超美軍數量。

可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軍迅速擴軍,兵力多達1000多萬,實現了對日軍的反超。到1943年,戰場上美軍對日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實現了碾壓。

還有就是,日軍本來就在全力攻擊美軍

由於美日之間隔著一個寬闊的太平洋,日軍必須通過海戰奪取制海權之後才能使用陸軍做接下來的戰役準備,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當時日本其實就是在與美軍全力作戰,但是他們所收穫到的卻是慘重的失敗。


所以可見,美國方面不僅在人力方面具有優勢,在武器生產修復方面更是甩日本18條街。最關鍵的是,美國軍隊的作戰能力遠超日軍。三者相加,日本是無論如何也不是美軍的對手!


還有就是,假如日本不侵略別的國家,資源貧瘠的這個小島國將會缺少製造武器的鋼鐵,缺少軍艦飛機所使用的燃油。

那麼,日本既不能製造強大的海軍艦隊也沒有能力出海遠征,更不要說與萬里之外的美軍作戰了。

而美國國內各種資源儲量豐富,生產能力強大。比如在二戰期間,美孚石油公司生產了全球石油的2/3強。


歷史風暴


作為二戰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在中國打響了第一槍,而中國的抗戰也牽制了日本大量的軍力,隨後在東南亞的進攻也消耗了日本的兵力,這也無形中為美國攻反攻日本減輕壓力,而如何日本不打亞洲其他國家,全力打美國,結果會如何呢?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非常的明瞭,結果就是日本依舊會失敗,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日本與美國距離太遠,就算全力進攻,也只能攻打美國的夏威夷,對美國的本土是毫無辦法,而這也會為美國爭取到喘息時間,美國就可以動用強大的戰爭工業製造大量的先進裝備,日本這時候就無法戰勝美國了。

第二、日本想攻打美國,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解決海上的補給任務,因為這是要涉及到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而日本當時的海上運輸能力才只夠保證一個師的輸送能力(瓜島戰役的經驗),而這些兵力完全沒法佔領美國的本土,所以日本人就算利用海空兵力摧毀了美國的戰艦和戰機,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佔領美國的土地。

最後、日本的國力是無法支撐戰爭的,二戰中日本之所以會攻打中國和東南亞,最大的因素就是這些地方可以為日本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包括日本匱乏的鋼鐵,煤炭,石油和橡膠,日本之所以可以和美國作戰3年才最後失敗,這些掠奪的支援幫了很大的忙,如果日本不侵略亞洲國家,直接打美國,很可能在幾個月就把戰爭資源消耗一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