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本次金馬獎頒獎禮最讓人感動的,還是當屬電影《大象席地而坐》。

走紅毯的時候,被提名最佳男主角的演員彭昱暢牽著胡波媽媽的手,一同向前走。那一刻,無須多言,便可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溫情意義。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等到影片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胡波媽媽登臺領獎,數度哽咽,最終還是泣不成聲。

怎麼能不落淚呢?失去兒子的母親,該是最難過的人吧?胡波媽媽心碎的聲音,想必大多數觀眾也都聽得,進而心生感動。

臺下的胡波同學兼好友(同時也是本片攝影)範超泣不成聲。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當現場屏幕上出現胡波的黑白照片時,全場靜默數秒,然後便響起熱烈的掌聲。

胡波媽媽帶著悲痛與喜悅的複雜心情,說了這樣幾句話:“我是胡波的媽媽,代表胡波謝謝評委,謝謝觀眾,謝謝大家。”

說到這裡,便再也無法說下去。站在旁邊的FIRST策展人高一天走向話筒,說了這樣一段話:

“感謝評委把這個獎給《大象席地而坐》,其他入圍的作品都非常好,尤其是萬瑪才旦導演的《撞死了一隻羊》,《大象》改編的是胡波自己的短篇小說,那個故事是發生在臺灣,所以跟金馬獎很有緣分。

其實我想說,胡波是一個很無畏純真的創作者,他最大的貢獻是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他也是一個傑出的小說家,他的新的小說正在臺灣上市,大家可以去看。他的文學和電影都是一體的,他的態度和認識裡面,充滿了對世界的愛和嚮往,謝謝大家。”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令人欣喜的是,《大象席地而坐》最終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獎

胡波的母親再次上臺代為領獎,胡波的老師發表獲獎感言:“大家好,我是導演系老師,胡波是我的學生,在座很多都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文牧野、韓家女等等,很高興大象能拿到金馬的至高榮譽。

這個獎不是隻給這一部影片、給胡波的,也是給整整一代青年導演。這個獎是給前前後後忙碌很多年的人最好的回饋,給愛胡波的,關心這部電影的觀眾最好的安慰。

在這樣一個華語電影至高的平臺上,評審能夠把這個獎給這樣一部電影,是給青年電影人最好的感召。這是金馬至今能推動華語電影前進最勇敢的力量。

我想我們大家應該一起來珍惜我們在現在擁有的這些可能,充分利用這些可能,來做更好更新的電影。”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這段發言對於知道胡波導演故事的觀眾而言,無疑是足夠觸動心絃的。我們應該感謝這樣的創作者,也應該敬畏這樣的電影。

拿下最佳劇情長片、最佳改編劇本,顯然是對《大象席地而坐》的一個重要認可。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其實昨天已經獲了一個獎:由五百多位臺灣當地觀眾票選的“觀眾選擇獎”。

恭喜《大象席地而坐》,紀念導演胡波,感謝金馬獎,祝福胡波媽媽

想起豆瓣上有位網友的一句評論: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是這樣的。

而關於電影《大象席地而坐》,還有一些這樣的細節值得提及:

1、本屆金馬獎評審會在評審最佳劇情長片時,並沒有經過激烈而複雜的討論過程。全程差不多隻討論了70分鐘,第一輪投票就決出了最佳影片的歸屬:《大象席地而坐》。

《地球最後的夜晚》和《我不是藥神》獲得了相同的票數,並列第二。

而在去年第54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評審時,評審團前後討論了很久,也很激烈。當時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苦戰四輪,最終以一票之差輸給了《血觀音》。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2、一位媒體朋友在大銀幕上看過兩遍《大象席地而坐》(參加電影節的時候看的),她表示看這部電影是她今年或者是近幾年最難忘的觀影體驗。

她提到一個這樣的感受:“我記得自己走出影院後兩隻手一直在顫抖,很多天沉浸在電影的情緒裡。看懂了電影,才發現那不是喪,是最誠摯的愛和希望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3、在拍攝電影之前,胡波曾在北京東五環外租了一個相對實惠的房子,閉關寫作。他寫小說,每天要求自己專注地寫作,並以筆名“胡遷”的方式,將小說投到各大出版社、文學雜誌的公開郵箱。

這種相對老套的投稿方式,沒能獲得什麼迴音。但是華文天下的編輯王抗抗在一次隨意翻閱郵箱時,看到了一篇名為《大裂》的中篇小說。她看完之後覺得這文字很有風格,在網上檢索相關信息,發現這篇名為《大裂》的作品,在臺灣得了大獎。

4、小說出版之後,反響寥寥,也沒有給胡波帶來什麼經濟收入。他嘗試著將自己創作的小說改編成劇本,並投給了FIRST青年電影展。2016年,他的劇本入圍FIRST青年電影展創投項目。雖然沒有獲獎,卻引起了不少業內人的關注。

著名導演王小帥的妻子劉璇讀過劇本之後,將它推薦給了她的丈夫,後者讀完劇本之後,決定以冬春影業的名義投資胡波拍攝其第一部長片。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5、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從籌備到開拍,經歷了不少的艱難阻礙。資金有限是一個常常給劇組製造壓力的問題,但更大的壓力,在於創作理念上的差異:作為監製,導演王小帥給胡波提出了一些拍攝建議,包括修改結尾,但胡波最終選擇了堅持自己的想法,這為後來兩者出現分歧,埋下了隱憂。

6、影片開機25天后順利殺青,整個前期拍攝所用的時間與預算都沒有超期超額。但在進入到後期工作之後,胡波與監製王小帥、製片人劉璇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多。

胡波剪了一個230分鐘的版本和一個兩小時的版本,前者在通常情況下很難拿到排片,監製王小帥認為最好用短版去參加影展。導演胡波覺得,短版會讓影片失去原有的長鏡頭美學和“一天”的時間設定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兩者的分歧便越演越烈,甚至上升到發生口角與人身攻擊。胡波與王小帥、劉璇的關係也漸漸變得緊張。

2017年6月,冬春影業給胡波寄去律師函,要求解除導演合約,剝奪署名,也不讓他參與剪輯工作。胡波曾試圖通過“拿錢贖電影”的方式收回自己的作品版權,但對方提出的要價是300萬。這對於胡波而言,顯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7、在胡波自殺過世之後,令很多業內人士感到惋惜與悲傷。但斯人已逝,再好的才華也一去不返。而關於他創作過程中的這些含有分歧的故事,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評判,畢竟有些立場不一樣,有些想法自然也就不一樣。

只是,他留下的作品,終於漸漸迎來較好的對待。冬春影業在胡波去世之後,承諾把版權和收入贈予他的父母。影片也很快通過了審查,獲得了參展的機會。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大象席地而坐》這部胡波的遺作,分別在俄羅斯、波蘭、法國、葡萄牙等多個影展、電影節上獲獎。在今年的FIRST電影節和平遙電影節上,也獲得了放映,收穫了大量好評。

最欣慰的時刻,莫過於昨晚舉行的第55屆金馬獎頒獎禮上,獲得六項提名的《大象席地而坐》最終收穫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劇情長片2項大獎。最佳劇情長片的分量很重,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這部電影的水平與價值。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8、早在FIRST電影節首映時,現場交流談到胡波,演員章宇忍不住背身落淚,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大象是胡波這樣被沒收了工具的人,開墾世界的方式。”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而在金馬獎頒獎禮現場,FIRST策展人高一天說了這樣一段話:“胡波是一個很無畏純真的創作者,他最大的貢獻是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9、李安在頒發最佳劇情長片時,說:“想給這位母親一個擁抱”。然後他擁抱了胡波媽媽,成就了全場最動人的一刻。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10、《大象席地而坐》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後,演員譚卓在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話:不要急著馴化一切天然的才華。

現在,作為一名喜歡看電影的人,我很希望《大象席地而坐》能夠在國內上映。

關於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這些細節值得知曉!

PS:文字為作者原創,部分內容信息源於閱讀「穀雨實驗室」文章《胡波:缺席的人》,作者:陳楚漢、莫南,推薦閱讀,圖片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