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跨越六百年的中菲血脈情緣

新華社馬尼拉11月18日電通訊:跨越六百年的中菲血脈情緣

新華社記者袁夢晨 王羽 鄭昕

看到自己在山東德州北營村拜謁祖先的照片,菲律賓姑娘傑賽爾·基拉姆的思緒又被拉回到2017年。

那一年,基拉姆以菲律賓蘇祿蘇丹公主身份赴中國參加蘇祿東王訪華600週年紀念活動,見到了自己在中國的同族親人。儘管基拉姆在很小的時候就聽父親說過,他們在中國還有很多親人,但那卻是她第一次與這些中國親人見面。

“見面前我還很緊張。我聽不懂中文,除了‘謝謝’之外一句中文都不會說,但我和他們卻一見如故,在北營村我就像回到家一樣,我能感受到我們身體裡流著來自同一個祖先的血液。”基拉姆告訴記者。

基拉姆和她的“中國親人”有著共同的菲律賓祖先——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剌。古蘇祿國位於菲律賓南部,在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之後,地處樞紐位置的古蘇祿國就與中國建立了密切的經貿聯繫。據記載,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派遣使節分路出訪,其中一支就造訪過古蘇祿國。

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蘇祿東王、西王和峒王率家眷陪臣共計340多人,組成龐大的友好使團,踏上訪華之路。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這支友好使團在北京受到明成祖的隆重接待。

蘇祿三王一行在京居住了27天,隨後攜使團離京歸國。然而在返回途中,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剌不幸染病在山東德州逝世。明成祖聽聞消息甚為悲痛,欽命禮部撰寫祭文悼念蘇祿東王,同時以“王禮”將其厚葬於德州城北。之後蘇祿東王的部分家眷留華守墓,其餘則繼續踏上回國之旅。到清朝雍正年間,蘇祿東王在中國的後裔正式“以溫、安為姓入籍德州”,繁衍至今已有3700多人。這也是今天基拉姆和她的中國親人散居在中菲兩國的原因。

對於這樣一段歷史,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評價道,蘇祿王的訪華之旅展現出菲律賓和中國人民之間友誼的源遠流長。在1975年中菲兩國正式建交前的數百年裡,兩國人民便一直通過貿易和其它方式建立著密切聯繫。

德州學院歷史學教授王守棟多年來致力於蘇祿王訪華研究。在他看來,蘇祿王訪華以及其後裔融入中華文明的歷史已成為中菲兩國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一段佳話。

“六百多年來,中國曆代政府和百姓都十分重視蘇祿東王的陵墓保護,多次對陵墓進行了擴建和修葺。”王守棟告訴記者。

基拉姆的感受和王守棟一樣,當這個菲律賓姑娘第一次在德州看到莊嚴肅穆、古樸典雅的蘇祿東王墓後,備受感動。回到菲律賓後,基拉姆蒐集了家族內有價值的物品和材料,待第二次來到中國時將其交給中方。“我相信這些物品在中國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也能發揮更大作用,讓更多人知道這樣一段中菲交往史上的重要事件。”

如今,基拉姆一有機會就去德州拜謁祖先陵墓,她也常常在菲律賓接待從中國來的蘇祿王后裔。“這樣一份穿越時空的情誼值得我們珍視並延續下去,祝願中菲友誼永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