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後的農民能指望兒女養老嗎?你怎麼看?

愛唱歌5


在農村生兒育女養老的觀念是由來已久的,農民老了也只有依靠兒女們給養老,這也是一直以來農民的養老模式。孝敬老人也一直以來是村規民約的內容,更是優良傳統美德。但究竟農民60歲以後能不能指望兒女們養老,我談下自己的觀點。


目前農村的現狀仍是傳統的生活模式,兒女大了結婚生子分家單過,老人能活動的時候還要給子女們看孩子,年輕人多是出去打工或經商,這都是普遍現象。到了老人有病了不能動了,有老伴的,老伴斥候,沒了老伴的,孩子多的就開始輪流養活。


我村現實的有三個癱瘓的老人,其中兩個老伴還挺好,所以癱瘓的老人幾乎都有老伴斥候,子女們都在各自忙,很少有人過問。沒有了老伴的一位老人,就在子女各家輪流,自己有時推著小車在村裡轉悠。這些對於我來說只能用淒涼來形容。

所以說,作為我們還沒有老去的農村人,我認為以後完全靠兒女養老那也要看兒女們的生活條件,他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又有孝心的,那可以依靠兒女們安度晚年。如果遇到家庭經濟不好的又不孝敬的兒女,那等老了也將要有罪受了。



因此,作為農村人,在我們未老之前要做好兩手準備,多給自己留下點積蓄,以免老了遇到不測,那也是最根本的保障!


農大知事


60歲以後的農民能指望兒女養老嗎?你怎麼看?

我們先來聽一段故事,隔壁村有一戶老人家,如今80多歲了,老太太腿腳不靈活,只能臥床,老爺子眼睛不好使,只能勉強行走,生育三兒一女,老大在廣東做生意,已落戶廣東,成了實實在在的廣東人,老二在外地上班,已經買房定居,老三在家務農,女兒出嫁,而照顧老人的重任就落到了老三的頭上,雖然其他兩弟兄都是每月輪流給老三兩千多的人民幣,但是時間長了難免會心生怨氣,久而久之老三也是對老人愛答不理,最後老人就如同沒有兒子的孤寡老人,甚是可憐!

對於老人來說錢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的,他們就像小孩一樣,需要的是親人的呵護,需要的是親人的關係,需要的是親人的照顧!

看到以上故事你會有所感想?

現在社會我覺的生的多,未必都能靠得住!老人養老的話到養老院還是比較的妥!




新農人小野


農民的養老方式在中國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延續的靠兒女養老,即使在今天,農村還是以靠兒女養老為主,至於樓主說指不指望兒女養老,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說,但最終還得靠兒女!

1、身體情況。有的人的身體很好,且老夫老妻均健在,這種情況,老人的生活起居基本能自理,也能相互照顧,不需要另外請人料理,現在農村有社保,兒女們也應自覺的給予合適的費用!

2、經濟情況。有很多老人年輕時有一定的收入,存了錢,這種時候,如果身體狀況不象我1條裡面講的那樣,可以選擇用自己的錢請一個專門照顧飲食起居的人,也可以選擇進入養老機構去養老!如果自己沒有錢,則這筆費用由兒女們出!

3、對於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這類人一般是會進入政府辦的社會養老機構的!

對於農村人來說,凡是有兒有女的,不管指不指望兒女養老,都與兒女脫不了干係,人要服老,少給兒女添麻煩,一般情況,兒女們也不會完全不管老人的!


搬起石頭砸


在我們傳統的思維中,養兒養女就是為了給自己養老送終!這種思想在我們的印象中已經根深蒂固了!

可是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越來越大,很多兒女們連自己的生活開支都很是困難,根本就沒有贍養老人的能力!

所以,老人還是趁年輕時存點錢備自己養老!指望兒女們養老是靠不住的!

好在國家給老人都發放養老金,雖是杯水車薪,但也是國家對老人們一份深深的關愛!現在農村養老院也在大力推廣,相信在農村老人住養老院也會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李哥阿峰



周天一景


60歲以後的農民能指望兒女養老嗎?你怎麼看?





說實話。兒女養不養老做父的最清楚,現在農村孩子負擔也不輕,又是獨生之女。一個人要有幾個老的,還要培養二個小的,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根本談不上養老。其實,瞭解農村的最清楚,現在農村趨勢不是兒子養老子,普遍都是老子還要負擔兒子。幫兒子還房貨啦、還結婚欠下的錢啦,還要帶孫子養孫子。

我不是說做兒女沒這個本事,只要父母心中有孩子,做父母的不管兒女有沒有錢都不會伸手要。而是把自已打工來的錢,一分分省下來倒貼給兒女。即使兒女每年都給養老錢,很多農村父母都捨不得用捨不得吃,積存一起老年了還是給兒女,這就是農村老年人寫照。



像我快奔60的人了,我仍然在紡織廠上班,月工資五千左右,有退伍軍人養老保險。到60週歲就可領老金了,我就一個兒子,兒子有兩個孩子。現在農村培養兩個孩子也不容易,我不但不指望兒子養老,我還是要倒貼他。不過,像我們這有退伍軍人養老保險的農村人並不多,更多的都是農村最低養老保險,一個月只有170元錢,即使有增漲的可能,憑几百錢的農村養老金是不夠花的。那作為父母年紀大了,不會掙錢了,養老肯定要指望兒女,要麼生兒育女為什麼呀,就不是為了老年了有兒女在身邊養老送終嗎,大家說是不是?



要是沒有這個指望,那就曾現在會做會掙錢的時候,不要太顧及兒女,多為自已存點養老錢或者賣份商業保險,到時真的要指望兒女養老了也有個保障。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了兒女也會變的孝順起來,決不會不給父母養老送終,除非生養著一個逆子,那就是每個人的“命”了。我認為:農村養老不在錢多錢少的問題,更多的父母都想兒女能在身邊盡孝道、送上山。

你是獨生之女的父母嗎?在你心裡年老了會指望兒女養老嗎?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談一談。覺得我回答的有點道理,別忘了給老孃舅點個贊,關注分享更多三農精彩。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常言道:養兒防老!

千百年來,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地傳統觀念,年輕時哺育兒女,等待自己老了,沒有勞動能力了,靠子女來贍養。子女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傳統美德。

農民年老了,身體健康狀態差了,沒有下地勞動的能力,既沒有積蓄,又沒有退休金,按照目前的政策,到了60歲之後只能享受每月一百多元的補助,這點錢對許多農民而言杯水車薪,特別趕上運氣不好,生病,住院就醫等,即使醫保可以報銷部分,但個人依然要承擔不少的費用,對於沒有勞動能力沒有收入的農村老人,這是考驗老人子女孝心,耐力與經濟實力的時候,如果子女有孝心有精力有時間和金錢還好,碰到不講孝道又無經濟基礎的子女,老人的命運讓人堪憂,其結果不敢想象。

在沒有更好的養老措施出臺前,靠政府來幫助農村老人養老依舊是困難的,過程會比較複雜而漫長,在沒有好的辦法來集中養老之前,60歲以上農村老人的養老依然是:

1.希望政府及早出臺方案養老金

2.子女依然要承擔大部分的養老金

3.60歲以上但依然有田,身體健康的還會繼續勞動,自食其力一段時間

4.對孤寡老人實現農村集中養老


彭斯斯


第一:子女壓力大,難以在身邊照顧~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負擔重,使我們每一個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增加,一般的家庭難以承受,讓贍養者都狼狽不堪。我們都知道,現在社會人口流動那麼大,每個孩子有孩子的發展,在哪裡發展好,就在哪裡安家;離得太遠了,就來回不停地折騰;我們都有自己的事業要幹,耽誤不得。就算離的很近,也不可能天天守著老人。大家都明白,傳統養老都是子女離不開老人,老人也不會產生與子女分開的願望。所以在這一點上,現在很難實現;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

第二:生活差異~由於老人年跟我們所處的年代不同,造成了生活上、思想上也著很大的區別。比如老年人捨不得吃、常吃隔夜菜、小病不醫等現象;而我們年輕人都是追求高質量的生活。長期一來,由於這些習慣的問題而會引發老人與子女的衝突。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數不勝數!

溫馨提示:對傳統養老模式我們老年人一定要改變,我們都要合理選擇社會養老創新模式。就算自己身體健康,我們都要去選擇社會養老模式。因為它能給老人更多的保障,更能體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生活!讓我們努力工作為今後養老問題而奮鬥吧!





鄉下庭院


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是沒錢,沒權沒地位,思想保守,都能記著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兒育女防備老這些老話。總認為過去人們都那麼窮,還在孝敬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家家都有錢了,又是別墅,又是豪車,難道父母都養活不起嗎?

要不然說農村老人文化水平低,看不到社會的發展趨勢,不知道城市養老走西方化了,不指望兒女養老了,都用退休金養老,房產養老,都不願意生兒育女了。他們沒有看看上高等學府的農村娃,花光父母的積蓄,畢業連家都不回,只管給父母要錢,那管父母死活。中國叫白眼狼,西方講金錢關係。

所以,60歲的農村老人,應該到城市裡看看,讓新一代講師教授給他們上上課。很多人為了錢臉都不要了,那還有的有孝。也許農村學歷低的孩子都沒有變,還能指望得上,人沒錢老了啥想法也不再有了,只有一門心思指望兒女,要不然農村家家兒女雙全,積善成德。

希望每位農村老人身體健康!老有所依,多多多保重!


火起來才是硬道理


指望兒女養老,在當今社會的大的背景下是不現實的。當然中國的傳統是養兒防老,這是數千年來傳承下來的,也是好的一面,應該得到發揚與肯定。但是到了歷史的今天大多數年輕人,對於傳統的東西吸收與接納是牴觸的。尤其是家庭條件差的家庭。老人為兒女們操勞一輩子,等孩子們成家立業了,自己的身體也就快不行了,加之手頭財產所剩無幾,有的以兩手空空一身病,這樣的家庭遇見家裡教養好的兒媳婦尚可,但拒我周圍的人大多不行,嫌棄父母窮沒本事沒路處沒東西,甭說是指望兒女管,就算有一個好的臉色都難。這種家庭的老人到老了,日子難熬,生活質量非常的差,已有病就得等死了。現在農村找對象難,好容易有一個兒媳,那敢挑剔,那敢說大話,一個不高興離婚。所以大多數老人忍氣吞聲,有的老人整天以淚洗面,是在是過的憋屈。換個人家,或是工人幹部每月上千上萬,家裡有一個大廠子,有大買賣,這就顯得兒女孝誠,家庭也和睦。還是那句話吧,物質是第一性的,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總體來說,要改變農村狀況,首先要改變窮,脫貧。我覺得在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民,為國家付出了那麼多,到她們老了,也要相應的給以基本的生活費,不要老盯著她們那點地兒,說實在的,那點收入遠遠不能使他們過上體面的人生,國家給他們一點福利,也可解決了兒女們的負擔,使之更好的參與社會各項,社會也就更加的和諧,家庭穩則社會穩。當然這要有財政的投入,國家可劃撥國有資產以解決此問題。工人幹部的十幾漲,這個數不少吧?總之關心三農關注三農,要解決根本的問題,使之社會均衡社會和諧,使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