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夜暴富!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夜暴富!



一个女孩曾一夜之间火遍网络。 仅一段视频,让她的账号点赞破千万,涨粉千万,评论数十万条,甚至超过了影视明星的流量。这个网红脸美女,只有17岁。“别人的17岁,什么都有了。”美貌,青春,奢侈品,流量,关注,以及招手就来的“快钱”。 消费社会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变了。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夜暴富!



2


比赚钱更重要的

是建立正确的财富观

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在畅销书《稀缺》中写道:

那些长期陷入贫穷的人,即使给他们一笔钱,他们的运用方式,往往也会导致最后的破产,从而长期陷入贫困。

因为,财富并没有让那些暴富的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反而可能滋生了骄纵和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新闻:有的人受到上天垂青,意外中得大奖,可是随即陷入纸醉金迷的生活,最后反而活得生不如死。

在美国,超级大乐透又被称作“死亡诅咒”,获得巨额财富后能善始善终的人,其实并不多。

很多人曾经一度非常信奉“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说法。

可是,那些真正懂得财富意义的人,往往能够在金钱面前保持自律。

比如,通过持续有效的运动来保持身材,通过正确及时的学习来保持精进,通过和更优秀的人建立圈层效益互相赋能。

不会理财的人,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摆脱负债累累的人生困局。

有钱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步入真正的“精英阶层”,因为有些人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已经谬之千里、满盘皆输了。

富人越有钱越富,越富越有钱,本质是因为他们懂得造富而非被财富所牵绊。

《西虹市首富》中钱生钱的故事看似大快人心,而现实世界却更加复杂。

金钱是中性的,不主动作恶,也不主动行善。但金钱自带的流量和影响力,却加剧着马太效应,让富者益富,贫者益贫。

那些梦想能赚大把快钱的人,即便拥有了也终将走入消费误区而出现守不住财富的结局。

3


触雷的事情一律不碰

没底线的钱一律不要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经在文章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在1999年,我自己的五十万没有去买岛,而是去创业了;

如果,那年在杭州的马路上骑自行车,碰巧撞翻了马云,成为了阿里巴巴的股东;

如果,那年拿五十万全数去买了王石、李嘉诚或巴菲特的股票……

每次和别人聊到这些“如果”,听众们都嗨得如痴如醉。

可惜人生从来都没有如果,唯一真实的只有彼时彼刻一步一步跋涉而来的坚持和辛苦。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夜暴富!

人生苦短,人们贪求的欲念有很多,但真正能脚踏实地去完成的事情却很少。

盛田昭夫说过的那句话: 所有我们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事物都太难,太复杂。

真正的成功来源于长久的积累和量变,那些看似随随便便的成功大多藏匿着投机和速朽的命运。

如果你是资本大鳄,那么玩转热钱可能就是你的核心业务,你选择玩还是不玩,只是关系到你事业的大小。

可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对于财富的控制能力太弱,你一贪心,一分神,可能一辈子就被套进去。

一夜暴富,看似光鲜,实际上汹涌的暗流,你可看得见?站得住?

在诱惑面前,我希望你能够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份淡定和对底线的坚守。

4

踏实做事

相信时间和积累的力量

这几年在互联网创业风口和趋势的烘托下,很多陌生的名字忽然与百万千万的资产联系在一起。


很多人只看到一些代表性人物的成功,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的是,这些所谓暴富的人,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阶梯。

对自己和世界了解越少,越容易相信一夜暴富、一夜暴红的神话。

著名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提到:

富人与穷人思维最大的区别是当大家同时得到一笔钱,穷人会去买好吃的东西,注重当下的快乐。

而富人则去买有营养的食物,去增加对自我提升的投资,更注重对未来长远的投资。

人生本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家艾小羊曾经在文章中写道:“除了少数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大多数人都要经历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

1)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好平台

不要过分在意薪资高低。好平台的标准,一是平台大,在行业内领先,二是平台不大,有行业前景,两者兼备更好。

2)不计回报地多做事,多尝试

只有很少的幸运儿,在25岁之前明白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找到事业入口。

3)与有富人思维的人一起共事

有人看眼前的小钱,有人图长远利益。

世上最痛苦的事,就是看到自己终将一事无成。然而,又恰恰是这种自我麻醉,注定了一生困苦。

既然如此,还不如脚踏实地从零到一、好好经营,为人生做好规划,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

可能道理大家都懂。

但如果你连一份工作都没能好好坚持做下去,就成天想着天降横财赚一大笔快钱。

有这种可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