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戰開始,人去樓空的漢口日本人居住區


清朝初期,漢口上通四川,下通江西、安徽、江蘇;經由漢水上通陝西、河南;經由洞庭湖水系可達湖南以及貴州乃至雲南;有“九省通衢”之說,擁有其它城市無可比擬的交通優勢,因此商業更為繁盛,吸引了外省眾多商幫前來經營,形成五方雜處的商業大都會。

從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起英國開始設立租界;在甲午戰爭之後的數年間增加了4個,租界數目僅次於天津。到1909年,日界內僅有“家屋數棟”,“二三倉庫及工場”,極為荒涼。

20世紀初,隨著漢口開埠,租界設立與鐵路的開通,漢口商業中心逐漸下移至長江岸邊。1909年12月北清時報曾報道:隨著房屋的建設,以前住在其他租界的日本人陸續到來,已經建成的房屋幾乎沒有空閒,···另外還有若干料理店、飲食店···,預計年內悉數完畢···。

後橫濱正金銀行等紛紛前往英租界經營。1909年後,航運、貿易以及土產加工業開始發展,規模較大者有三菱洋行。日租界,沿長江下行100丈,西抵京漢鐵路,面積約200畝。1907年2月9日,面積達到622畝。1937年有僑民1984人。1937年8月,全部撤離。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華。1937年12月13日,保衛武漢計劃擬定。在徐州失守後,即調整部署,先後調集約50個軍130個師和各型飛機200餘架、各型艦艇及佈雷小輪40餘艘,共100萬餘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組織防禦。

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23個軍所部負責江北防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27個軍負責江南防務。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第三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向粵漢鐵路迂迴。

10月11晚,日軍7萬多人,2.7萬匹馬在廣州大亞灣登陸成功,一路勢如破竹,連下淡水、惠州、博羅和增城,21日已經攻到廣州近郊。餘漢謀的12集團軍僅僅10天就被日軍打敗,乃下令廣州守軍撤退,廣州於21日下午淪陷。廣州一失,粵漢鐵路被切斷。

日軍在各處的攻擊接連告捷。經過四個月激戰,國府空軍耗損極大,海軍基本被消滅。蔣介石又吸取南京保衛戰的教訓,不做孤城困守,決定放棄武漢,10月25日棄守該城。

1944年12月18日,原日界被美軍炸成廢墟。戰後僅剩的少量建築遺存,如三菱洋行、日本神社;後於2003年的永清片舊城改造中被拆除。長春街北端1-4號的4棟西式公館建築被保留下來。【漢口日租界,1937年8月。攝影:福爾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