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2013年6月31日,澳大利亚,来自陆战一师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尉Maxwell F. Bernstein正在和澳大利亚陆军联络官进行交流,他们正在澳洲进行两国联合军演。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的官方进行曲为《Waltzing Matilda》,中文也被译作《丛林流浪》。目前,现有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师级单位中,仅有陆战一师拥有专属进行曲的传统。

而这首曲子却本是一首澳大利亚人人皆知的民谣,今天陆战一师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依旧唱颂着这首曲子,演奏着这首曲子纪念那段“澳洲当年情”。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标志


题外话一句,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的标志,也被昵称为“蓝钻”(Blue Diamond),中间的“瓜达尔卡纳尔”字样则是纪念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表现。

而这“蓝钻”里的五颗星,则是象征着只有南半球能看到的“南十字星座”(Crux)。当然,这五颗来自“南十字星座”的星星图案,我们还能在澳大利亚国旗的右下角看到。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澳大利亚国旗右下角的“南十字星座”部分


新西兰国旗上右下角的也是“南十字星座”,只不过相较前两者,只保留了“南十字星座”之中的四颗星。

另外要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初版”的那100,000枚臂章均是由澳大利亚的纺织厂制作的。


1943年年初,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的陆战队员们结束了近一年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这些陆战队员坐船来到澳大利亚本土后,便安营扎寨。

由于岛上恶劣的作战环境,这些刚抵达澳洲的陆战队员几乎没有一个不像“野人”的,当然,用“在丛林里的流浪汉”(Waltzing Matilda)这个词形容这群“野人”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1943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街头行军阅兵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抵达澳洲后,穿上东道主为其赶制的军装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1943年2月5日起,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及其它海军陆战队支援单位共在墨尔本市内安设5处军营,容纳有865名军官,及逾17300名陆战队士兵。

安设军营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给这些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陆战队员一个容身休息的地方,另一意义在于将其进行集中,系统化将其老旧的M1903型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迅速替换为M1型加兰德步枪。并在1943年6月前,对该师所有人员完成对该型步枪的相应作战训练。

1943年3月至6月间,这些驻屯在墨尔本的陆战一师官兵为保证训练尽可能真实化,所有作战演习均采用实弹。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1943年5月21日,澳大利亚墨尔本Balcombe军营举行的荣誉勋章授勋仪式,从左至右分别为Alexander A. Vandergrift少将、Merritt A. Edson上校、Mitchell Paige少尉以及 John Basilone军士长。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1943年在墨尔本街头休假的几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1944年1月出版的杂志《澳大利亚人》,便以驻扎1943年间驻扎在墨尔本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为封面。


澳大利亚·旧址巡礼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现今澳大利亚墨尔本板球场门口的纪念匾额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现今澳大利亚墨尔本Balcombe军营旧址门口的纪念匾额依然保留。


“流浪的蓝钻”美国海军陆战队口口传唱的澳洲当年情

■现今澳大利亚温德里湖畔的Ballarat花园,一颗树下的纪念牌,表明这棵树纪念着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和当地人民的友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