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2013年6月31日,澳大利亞,來自陸戰一師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尉Maxwell F. Bernstein正在和澳大利亞陸軍聯絡官進行交流,他們正在澳洲進行兩國聯合軍演。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的官方進行曲為《Waltzing Matilda》,中文也被譯作《叢林流浪》。目前,現有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師級單位中,僅有陸戰一師擁有專屬進行曲的傳統。

而這首曲子卻本是一首澳大利亞人人皆知的民謠,今天陸戰一師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依舊唱頌著這首曲子,演奏著這首曲子紀念那段“澳洲當年情”。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標誌


題外話一句,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的標誌,也被暱稱為“藍鑽”(Blue Diamond),中間的“瓜達爾卡納爾”字樣則是紀念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表現。

而這“藍鑽”裡的五顆星,則是象徵著只有南半球能看到的“南十字星座”(Crux)。當然,這五顆來自“南十字星座”的星星圖案,我們還能在澳大利亞國旗的右下角看到。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澳大利亞國旗右下角的“南十字星座”部分


新西蘭國旗上右下角的也是“南十字星座”,只不過相較前兩者,只保留了“南十字星座”之中的四顆星。

另外要知道,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初版”的那100,000枚臂章均是由澳大利亞的紡織廠製作的。


1943年年初,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的陸戰隊員們結束了近一年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這些陸戰隊員坐船來到澳大利亞本土後,便安營紮寨。

由於島上惡劣的作戰環境,這些剛抵達澳洲的陸戰隊員幾乎沒有一個不像“野人”的,當然,用“在叢林裡的流浪漢”(Waltzing Matilda)這個詞形容這群“野人”實在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1943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街頭行軍閱兵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抵達澳洲後,穿上東道主為其趕製的軍裝後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

1943年2月5日起,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及其它海軍陸戰隊支援單位共在墨爾本市內安設5處軍營,容納有865名軍官,及逾17300名陸戰隊士兵。

安設軍營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給這些剛從戰場上下來的陸戰隊員一個容身休息的地方,另一意義在於將其進行集中,系統化將其老舊的M1903型斯普林菲爾德步槍,迅速替換為M1型加蘭德步槍。並在1943年6月前,對該師所有人員完成對該型步槍的相應作戰訓練。

1943年3月至6月間,這些駐屯在墨爾本的陸戰一師官兵為保證訓練儘可能真實化,所有作戰演習均採用實彈。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1943年5月21日,澳大利亞墨爾本Balcombe軍營舉行的榮譽勳章授勳儀式,從左至右分別為Alexander A. Vandergrift少將、Merritt A. Edson上校、Mitchell Paige少尉以及 John Basilone軍士長。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1943年在墨爾本街頭休假的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1944年1月出版的雜誌《澳大利亞人》,便以駐紮1943年間駐紮在墨爾本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為封面。


澳大利亞·舊址巡禮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現今澳大利亞墨爾本板球場門口的紀念匾額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現今澳大利亞墨爾本Balcombe軍營舊址門口的紀念匾額依然保留。


“流浪的藍鑽”美國海軍陸戰隊口口傳唱的澳洲當年情

■現今澳大利亞溫德里湖畔的Ballarat花園,一顆樹下的紀念牌,表明這棵樹紀念著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一師和當地人民的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